点击卡片关注占豪Plus

中美刚谈完关税问题,美国就开始敲打中国,威胁如果不诚意谈判,达不成贸易协议就恢复加征关税。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多个场合发出威胁,称若中美无法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恢复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达145%的关税,并污蔑中方“缺乏谈判诚意”。

贝森特这一言论不仅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紧张氛围,更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在经贸谈判中的矛盾心态,美国既要又要的狮子大开口,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贝森特的威胁并非孤立事件

自2025年1月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已多次对华加征关税,包括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等,导致中美双方关税税率一度分别升至145%和125%。


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行径不仅违反了WTO规则,更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例如,日本汽车制造商因美国关税每小时损失100万美元,欧盟也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贝森特的言论与其政府内部的分歧密切相关。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开放派”“脱钩派”“回流派”和“阻挠派”四派博弈。

贝森特作为“开放派”代表,倾向于通过谈判缓解紧张局势,但其言论却不得不迎合“阻挠派”的强硬立场。

美国政策摇摆不定,既想通过关税施压,又担心经济代价过大。

例如,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商因关税成本上升被迫上调价格,引发国内消费者不满。

中方对此作出了明确回应:打和谈都可以


中国商务部划出谈判底线,要求美方彻底取消所有加征关税,并强调“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原则。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指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中方坚决反对单边施压,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这种坚定立场在2025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中得到体现。

双方达成协议,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并暂停部分关税。

在关税谈判陷入僵局的背景下,特朗普多次表达访华意愿,称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并希望与中方高层会晤。

特朗普这一举动背后暗藏多重动机:


1.经济压力与债务危机

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特朗普亟需寻求中国支持以缓解债务压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美债持有国,其态度对美国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此外,美国企业因关税成本上升叫苦不迭,如波音公司失去200亿美元中国订单,特斯拉上海工厂扩建计划受阻。

特朗普试图通过访华推动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扩大市场准入,以安抚国内利益集团。

2.中期选举与政治造势

特朗普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压力,其支持率因经济政策不力而下滑。

访华可塑造“解决问题”的形象,争取农民、铁锈带工人等关键选民支持。

例如,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因对华农产品出口下降受损严重,特朗普需通过谈判恢复出口以巩固票仓。

3.地缘政治与战略算计

特朗普希望借助中国影响力解决俄乌冲突、朝鲜半岛等国际热点问题。

此外,美国试图通过“友岸外包”“近岸外包”重构供应链,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如新能源、5G)使其难以完全脱钩。

访华可试探中方在技术合作、市场开放等方面的底线。

然而,中方对特朗普的访华请求并未积极回应。

中国商务部在会谈后仍对美日实施反倾销措施,显示出在经贸问题上的原则性。

中方更关注美方是否在关税、科技制裁等核心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而非形式上的高层会晤。

5月的日内瓦会谈是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转折点。

双方达成《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

这一成果被国际社会视为“意外突破”,全球股市应声上涨,WTO总干事伊维拉称其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

会谈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方的坚定立场

中方坚持“先降税、再谈判”的底线,迫使美方在关税问题上作出让步。

美方撤销了对中国小额包裹加征的关税,将国际邮件税率从120%下调至54%。

此外,双方建立了常态化磋商机制,为后续谈判奠定基础。然而,会谈仍存在明显局限。

美方仅暂停部分关税,并未彻底取消,且保留了对中国“非市场经济行为”的指责。

双方在科技制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分歧未根本解决。

美国仍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昇腾芯片的使用,中方则继续对美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日内瓦会谈成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媒体认为,这一进展缓解了全球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

洛杉矶港、马士基航运公司等企业表示,关税下调将促进跨太平洋贸易复苏。

然而,美方对WTO裁决的态度暴露了其单边主义本质。

在2022年的WTO裁决中,中国胜诉,获得对美6.45亿美元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权利。

但美方不仅拒绝履行裁决,反而宣称WTO规则“被用来保护中国”,并推动改革以削弱多边贸易体制。

这种行径引发国际社会批评,德国《商报》指出,美国的单边主义加速了中欧经贸合作。

中国在WTO框架下的胜诉为其提供了法律支持,也凸显了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

然而,美方的不合作态度表明,单纯依赖WTO已难以解决中美经贸分歧。

中方需在坚持多边主义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拓展国际市场,降低对美依赖。

面对美方的关税施压,中方采取了精准反制措施。

对美日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限制美国农产品进口等。

这些措施直击美方要害,如美国大豆出口量在关税实施首周暴跌47%,波音、特斯拉等企业损失惨重。

中方的长期战略更注重自主创新与市场多元化。

通过“中国制造2025”推动高端制造发展,中国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取得突破,比亚迪电动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华为5G基站占全球60%以上。

同时,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升至35%,降低了对美市场的依赖。在谈判中,中方始终坚持“平等协商”原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美方应摒弃单边主义,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这种立场得到国际社会支持,世界银行、IMF等机构呼吁中美合作以稳定全球经济。

合作还是对抗?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处于关键转折点。

日内瓦会谈虽取得进展,但美方的关税威胁与科技制裁仍构成挑战。

特朗普的访华意愿若转化为实质性让步,可能为双方关系带来转机。

但若继续坚持“极限施压”,则可能导致摩擦升级。

对中方而言,需继续坚持“不跪不退”的立场,以反制措施捍卫核心利益,同时通过开放合作扩大国际朋友圈。

对美方而言,应认识到关税战的代价,摒弃零和思维,在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尊重多边规则等方面展现诚意。

历史经验表明,单边主义不得人心,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唯有通过平等对话化解分歧,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的过程与图片均源自网络。为提高可读性,部分细节已润色,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本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导。若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相关内容。对于事件存疑部分,一经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Vjiluju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