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总是跟随情绪,不讲逻辑。
其实,人类所经历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没什么逻辑,法国大革命的初衷是建立美好的社会秩序,但是整个过程被非理主义的情绪所推动,成了一场大屠杀。
所以,不管你的立场多么正确,至少在专家层面,还是要讲逻辑,错误的逻辑本质上是情绪,会违反手段与目标一致性原理。
在一次回答记者问时,全球智库副主席高志凯表示:“中国已经存在了 5000 年,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而我们依然生存了下来,如果美国想欺负中国,我们不在乎,大不了再过 5000 年没有美国的日子”。
这是一个必要的回应,但是逻辑是错的,这种错误不应该发生在专家对国际社会的应答。
高志凯说的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美国这个国家,不等于今后的岁月里可以假设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而正常生存,这是典型的”机械类比“,按这个逻辑,过去5000年里大部分时间没有自动化生产,是不是以后也按没有自动化生产的方式再活5000年,这不实际,美国就在大洋彼岸,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必须解决问题,不管以什么方式,避免出现最坏的选择。
毕竟是面对国际社会,我们不能犯机械类比的错误,仿佛我们已经准备回到原始社会,相反,在今后的岁月里,大国竞争不可避免,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中国叙事一定要跨越长城,在全球坐标上看中美贸易的对抗。
未来的命运,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中国,不是加征了245%的关税,两个大国互相实行贸易禁运就可以回到各自的桃花源,智库的学者要思考的不是没有美国怎么活,怎么做到”不跪“,而是如何在一个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中,做一次士兵突击。
2025的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更早些,如何走出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