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小倩怀孕38周后,已经明显感到身体的沉重和行动的迟缓。

每天晚上腰酸背痛,晚上也总是睡不好。一想到还要继续等,她就开始动起了提前剖腹产的念头。

“不是说37周就是足月了吗?都足月了,早点生不是也一样吗?”她一边和家人商量,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日子。


实际上,很多孕妈到了孕晚期都开始焦虑不安,恨不得宝宝赶快“卸货”。

可医生却经常会叮嘱一句:“再等一等,多一天宝宝发育更完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01

“足月”≠“随时可以生”


很多人都听说过,孕满37周就算是“足月儿”,这的确没错。

但“足月”只是一个医学上的时间范围,并不意味着一到37周就适合出生。

从临床角度看,37-42周之间出生的宝宝都属于足月儿,但这其中又有更精细的划分。

美国儿科学会就把39-41周定义为“最佳足月期”,认为这个阶段出生的新生儿发育更加完善。

研究发现,那些在39周以后出生的宝宝,在智力、认知能力、听力发育和免疫力方面表现得更好。

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胎儿的大脑在37-39周之间还在经历关键发育阶段,早几天出生,大脑发育就会“打折扣”。

所以,医生常说“在肚子里多一天,胜过出生后十天”,确实有科学依据。

很多人以为怀孕到了后期就安全了,实际上,孕晚期是早产风险最高的阶段之一。


医学上把怀孕28周以上但未满37周分娩称为“早产”,这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数据显示,70%-80%的早产是“自发性早产”,也就是说,是孕妈在生活中一些不当行为导致的。

所以,到了孕晚期,更要注意细节,避免诱发早产风险。

02

想让宝宝顺利足月出生,孕晚期这3件事要坚持做

按时进行产检,不可偷懒

进入孕晚期后,产检的频率会变得更高。这不仅是为了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更是为了及时发现羊水、胎盘和宫颈等是否存在问题。

医生会根据产检结果判断是否临产、是否可以顺产,避免意外发生。孕妈们可千万不能因为身体疲惫就忽略了这些检查。


饮食均衡,营养要跟上

孕晚期胎儿的体重增长会加快,对营养的需求也更大。如果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胎儿发育,还有可能诱发早产。

但也要避免暴饮暴食或进补过度,否则容易引起孕妈体重暴增、血糖异常,或刺激子宫收缩。

所以此时更要科学饮食,荤素搭配、定时定量,才能给胎儿最合适的营养。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孕晚期免疫力下降,特别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果私处感染,病菌可能会上行感染羊膜,引起羊水早破甚至诱发早产。

孕妈要勤换内裤,注意清洁,尽量避免使用香皂等碱性过强的清洁用品,同时避免去公共泳池等容易感染的地方。

03

这3件事孕晚期千万不要做,避免宝宝提早出生


不同房,防止宫缩或羊水破裂

有些夫妻到了孕晚期仍觉得自己身体状态不错,想要“恢复亲密关系”。


但此时胎儿头部入盆,宫颈也已经变得柔软敏感,一旦同房可能刺激宫缩,甚至引起羊水早破。

建议孕妈和准爸爸理性控制,不要为了一时亲密,影响胎儿的安全。

不要剧烈情绪波动,保持平和心态

孕妈的情绪直接影响胎儿,尤其到了孕晚期,激烈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刺激子宫,引发收缩。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孕妈因在演出现场笑得过猛,当场宫缩提前分娩。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悲还是大喜,都有可能诱发早产。

这个阶段的妈妈,一定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适当放松,别太焦虑或激动。

不要频繁摸肚子,尤其是按压

很多孕妈都有摸肚子的习惯,甚至不自觉地揉肚子来感受宝宝的胎动。

但到了孕晚期,子宫已经非常敏感,频繁抚摸容易刺激子宫,诱发假性宫缩甚至早产。

建议每天定时观察胎动即可,不要频繁触碰或按压肚皮。

果妈寄语

虽然到了37周就已经算是足月,但医学和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表明,最理想的分娩时间是39-40周之间。这个阶段的宝宝身体发育更完善,大脑功能更成熟,出生后的适应能力也更强。

对于即将迎来宝宝的妈妈来说,“多等几天”其实不是一种忍耐,而是一种对宝宝负责的智慧。

所以,亲爱的孕妈们,别再说“反正都足月了,早点生吧”。请再多一点耐心,让宝宝在肚子里多待一阵,迎接更健康的降生。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