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某食品公司被曝在美国申请饺子的外观专利并获准通过。消息一出,立即引发海外舆论一片群嘲。
海内外的网友担心,如果现在不抵制该企业的行为,对方迟早要把饺子“偷”到自己名下。
除此之外,这家韩国企业在给饺子外观设计专利时,还特别标出具体尺寸、皱褶数量。
(示意图)
如此一来,其他在美经营的餐厅、食品商售卖的饺子,要是外观有相似之处,很可能就会被判侵权、盗用他家产品。
有网友吐槽:难不成大年三十在家包顿饺子,韩国人还要上门收专利费吗?
我们去年讲过,美籍韩裔美食家宣布注册“油泼辣子”商标,并给一些炸辣椒相关品牌广发律师函,要求对方禁用同类成分的产品名词。不按他要求做,不仅要吃官司,还可能缴纳巨额侵权费。
而这一次韩国企业在美国抢注饺子外观专利的事,显然比上次事件更加离谱。
涉事的韩国C某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某集团)成立于1953年,企业前身是韩国三星集团的“第一制糖”。
该公司在2010年创办某子品牌,主营产品仅为韩式拌饭。后期意识到依靠拌饭单一产品无法在全球推广,而且韩国5千万人口市场很难有长期突破。于是,便转换思路开始推广速冻饺子。
(示意图)
在进行全球化扩张时,这个子品牌走了一条非常“聪明”的捷径。
它瞄准有饺子文化的国家,一面收购日本、越南当地的生产企业并建立销售渠道,一面将韩式饺子(만두)的调味和外形,参照中式饺子为原型进行调整。
传统韩式饺子(만두)
混血后的饺子,外形、调味上和传统韩式饺子,几乎是毫不相干。
改良后的韩式饺子
这样一来,该子品牌推出的所谓「新韩式饺子」凭借改头换面的模样,逐渐开始垄断日本、越南等地的饺子市场。2018年,它家的饺子甚至成为越南饺子市场的销量冠军。
越南售卖的饺子
2019年,C某集团收购日本“饺子计划”公司的工厂、运营部门,并继承包括札幌、冲绳地区等50多家饺子店铺,以及永旺、好市多等销售渠道,几乎垄断日本一半的饺子市场。
有了收购亚洲市场的成功经验后,C某集团又开始在美国收购冷冻食品企业,大举推广「新韩式饺子」。
商家推广自家迭代出的新产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C某集团这次在美国抢注专利时,企图“偷”饺子的野心太明显.. ...
(《媒介》报道:韩国申请中国饺子专利?文化归属权斗争升温)
今年4月中旬有媒体发现,C某集团在23年2月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饺子外观的专利并通过。
申请书上写明,C某集团申请的是“底部平坦、顶部有半圆形面皮隆起,有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折痕,呈现顺时针螺旋状收口”的饺子。
为了提高通过率,申请书上配了14张不同角度的饺子照片和3D建模图。
从文字描述和照片来看,该公司申请的饺子和我国传统饺子,外形高度相似,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
(示意图)
而且这份专利保护期限为15年。在此期间,任何一家在美售卖此类饺子的企业、餐馆,都有可能会吃官司。
更离谱的是,C某集团除了在美国,在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产权组织都注册了饺子的外观专利。
消息一出,海内外网友纷纷对C某集团的骚操作表示鄙视和不解:
“为什么韩国人对饺子、粽子和农历新年,念念不忘呢?”
“他们也太蠢了吧。我能申请面包和三明治的专利,然后去向那些买面包和三明治的公司要专利费吗?蠢到家了......”
从网友们的留言不难看出,大家都对C某集团注册饺子外观的脑洞,都是叹为观止。还有网友认为,C某集团这种“无赖”式抢注就是别有目的、早有居心。
按照他们的逻辑,今天可以申请饺子的外观,明天就有可能申请饺子馅的配方,后天就有可能申请饺子的煮法、煎法。如果所有申请都予以支持和通过,那么迟早有一天,它就会成为唯一可以合法制作、售卖饺子的企业。
对于网友的猜测,有专家认为不可不防,但又防不胜防!
从商业角度来看,C某集团在美国有长达15年的专利证书在手,可以随意给经营饺子生意的小公司和小餐馆发律师函。因为美国诉讼处理成本较高,对方很可能不想惹麻烦而主动退出。
这样一来,C某集团刚好借机快速吞并美国市场。一旦让它在美形成垄断,再想打破这样的局面恐怕很难。
从文化角度来看,韩国主流媒体和美食媒体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对外宣传"饺子虽然最初起源于中国,但在海外,韩国饺子是最受认可的招牌菜之一。
C某集团这一次将饺子的外形申请为有工艺要求、皱褶数量等具象化标准,再配合韩主流媒体的通稿进行宣传,对海外消费者逐步加深“正宗饺子在韩国”的印象。
(示意图)
久而久之,韩国饺子莫非真会“倒反天罡”成为饺子宇宙的正统起源了?
(图源:CCTV 东汉时期的女厨俑,中国最早期的“饺子“形象之一。)
听完专家的这番分析,不禁让人对C某集团背地里打的小算盘感到更加不对劲。
至于韩国C某集团申请在美国饺子外观专利一事的后续如何,我们且走着看。
从油泼辣子再到「新韩式饺子」,不得不感慨一句,韩国企业和美食家们为了“偷”东西,真是煞费苦心,无所不用其极。要是把用在“偷”上的小聪明放在厨艺上,恐怕早就研究出真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