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司法局、成都仲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构建‘调仲诉’融合解纷模式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主题活动在天府中央法务区举行。活动现场,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楣共同为成都国际仲裁院揭牌。
成都国际仲裁院揭牌
据介绍,自2000年起,成都仲裁委开始涉外仲裁实践。近年来,成都仲裁委受理的涉外案件不断攀升,当事人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将建设国际仲裁机构写入工作报告。同年3月,经四川省司法厅批准,成都仲裁委员会增加“成都国际仲裁院”名称。
现场,成都中院发布了《成都法院涉外涉港澳台诉讼服务手册》和《成都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典型案例》。诉讼服务守则细化程序规则,为诉讼当事人提供清晰指引。典型案例覆盖跨境投资、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涉及新西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对国际商事规则的本土化诠释,也有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前瞻性思考。
成都中院还发布了《成都法院仲裁司法审查白皮书》。2019年至2024年,成都中院受理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1315件,结案1076件;分类别明确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审查要点,涉及管辖法院、申请主体、审查范围等。
此外,成都中院、成都市司法局、成都仲裁委共同签署了《构建“调仲诉”融合解纷模式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合作协议》。值得关注的是,协议明确三方将共建线上“一网通办”多元解纷平台,探索在“蓉易诉”平台增设调解、仲裁互动端口,三方官方网站均设置“诉讼服务”“调解服务”“仲裁服务”等功能。该协议的签署将有力促进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集“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多途径解纷”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纷体系,依法妥善化解商事纠纷,平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钟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