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学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夯实学术根基,商学院精心策划“研师益友”教师专访系列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旨在搭建师生深度交流的桥梁,更希望通过展现学者风采,让“尊师重教”的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张妍老师,她将带着丰富的学术经验与独到见解,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教师简介
张妍,管理学博士,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专任教师,入选西安财经大学“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 5%。
科研简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经济管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讲授课程:《创业管理学》。
问题一:在数字化与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您认为商学院学生最需要补充哪些传统课程之外的能力?您会推荐哪些具体的学习路径?
我认为有两项能力亟待加强:首先是独立思考能力。在AI工具泛在化的今天,我们获取信息的门槛降低了,但信息的甄别成本反而升高了。同学们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框架,不仅要能评估AI输出内容的真实性、可行性和价值取向,更要能形成独立的判断体系。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对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给出独立回答,这种元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其二是系统化的资源整合能力。当前我们处于信息爆炸但知识碎片化的环境中,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在于获取信息的广度,而在于构建知识图谱的能力。能否将离散资源转化为解决方案,学会系统性、全面性地看待问题,是需要思考和掌握的能力。
可以通过跨学科的体系化阅读来培养这些素质。不局限于本专业书籍,哲学、历史、科技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往往能提供更立体的思维工具。同时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将书中洞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塑造批判性思维,进而促进个人发展。
问题二:我们注意到许多学生面临“内卷”压力,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您认为学生该如何在学术/职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我们不一定要刻意去寻找差异化优势,更重要的是专注于做好自己,使自己的内核更加强大。例如在考研选择上,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计量经济学等需要量化能力的领域,而具有人文特质的同学则可以考虑偏重定性研究的学科,避开短板。在构建自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批判性思维体现为,当面对问题时,不盲目接受既定观点,而是主动思考“这个事情一定会这样发展吗”“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发生哪些结果?从而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应对方案”。批判性思维,是提升我们的问题意识,事件的论证能力和认知重构能力,从而不断挑战认知边界的过程。推荐大家阅读哲学入门书籍《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能够有效锻炼批判性思维。
问题三:很多学生在文献综述时容易陷入“堆砌”而非“梳理”,您有什么技巧能帮助学生真正“批判性”梳理文献?
文献梳理工作,是“描述内容—解构逻辑—提问反思—寻找差距”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会提问。有些同学,提不出合适的问题,或者看不出问题所在,这可能不会引导真正的学习。文献梳理的核心在于建立相关领域的文献库。
以学习某篇文献为例,记录内容可以包括:
1.基础信息:文章的标题、来源期刊、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方法、摘要以及新颖的观点。必要时用不同颜色标记,以便后续回顾。
2.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学习文章:以审稿人视角,用挑剔的眼光审视文章,思考该文章仍存在哪些不足。尝试找出这些问题,能有效锻炼提问题的能力,而提问题能力的背后体现的则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再以作者视角,思考这篇文章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问题四:商科研究常涉及跨学科知识(如经济学、统计学等),您建议学生如何高效学习并整合这些领域的工具和理论?
交叉学科研究培养的是一种“知识经纪能力”,即能精准识别各学科的工具价值,并在研究需要时进行恰当地调用和组合。对于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从“问题锚定—理论嫁接—工具迭代”三个方面考虑:
1.明确研究问题:跨学科研究并非主动追求,而是源于研究问题的需要。在前期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必须清晰界定研究问题。能用一句话精准概括研究问题,是研究问题清晰性的重要标志。
2.开展研究设计:当确定问题需要跨学科视角后,就要进入理论筛选与嫁接阶段。这个过程类似于建造拱桥:首先要识别关键的“拱顶石理论”,然后构建支撑性的学科支柱。例如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可能需要同时嫁接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和经济学的期望效用理论。这时必须回归经典文献,进行“深描”式的理论理解。
3.边学边用工具:在研究过程中,若遇到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工具使用需求,采用“需求触发式学习”策略。当遇到复杂工具时,及时向领域专家请教,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问题五:如果请您给商学院学生推荐一个“最值得长期投入”的软技能(如谈判、演讲、项目管理等),您会选什么?为什么?
批判性思维和持续学习,值得同学们重视。在VUCA时代,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知识更新,更是认知范式的迭代。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高阶地学习,批判性反思,重构认知,提升心智模式。
育新苗,耕教坛
寒来暑往,拳拳真心不变
愿同学们常记老师的叮嘱
踏实奋进
道且长,行之将至
业虽艰,为者必成!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商学院研究会学生部 辛语含
排版:马偌渊
责任编辑:段文慧 邹清博 刘心语
审核:郭思嘉 鱼莎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