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操作实在太“精明”了!跟大家聊聊最近的新闻:在LPR于20号下调之前,广州、厦门不少银行偷偷把房贷利率上调了10BP。

为什么是10BP呢?

要知道,前段时间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刚刚下降了10BP。当时很多人还吐槽,降0.1%跟没降差不多,没想到银行的操作更“绝”。它们直接在LPR公布前,把房贷利率偷偷涨上去,等LPR公布后再降0.1%,这才是真正的“明降暗不降”啊!

银行为啥要这么做?

其实从去年10月我发的《房贷利率划下红线》就能看出端倪。当时《金融时报》明确报道,多家银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综合资金、人力、财务等各项成本后,3.2%是银行5年期以上房贷的保本线。

所以,银行此举还是出于对息差的考虑。今年很多政策风向都在保护银行息差,比如前段时间财政部的操作,起到类似降准的作用,增厚银行资本;这次降息,政策利率也只降了0.1% ,生怕过度影响银行利润。

还有个重要原因,和我之前提到的新老房贷偏离度有关。去年10月后,存量房贷业主发现自己的房贷利率调整为LPR减30BP。如果在此基础上,新老房贷偏离度超过30BP,就会触发存量老房贷和新发房贷的调整机制,这是银行不愿看到的。

去年LPR下调后是3.6%,这次LPR在21号公布后再降0.1%,变成3.5% 。算一下,存量老房贷业主的利率就是3.2%左右,如果再降30BP,突破3%达到2.9%,就会触发新老房贷的调整。

换个角度看,现在银行仿佛形成了“不降价联盟”。大家约定好,只要你不降,我也不降,这样都能维持较好的收益。要是还像去年10月那样“恶性竞争”——看到LPR要降,有的银行直接给出比LPR更低的利率,减30BP、40BP甚至50BP,去年10月甚至出现过外资银行房贷利率低至2.6%的情况,几乎逼近公积金贷款利率。

这种情况是监管不愿看到的。如果银行都无底线“内卷”房贷利率,不管贷款风险,就不只是单个银行的不良和坏账问题,还会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尤其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必须要顾全大局。

另外,现阶段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降房贷利率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按常规思路,房贷利率降到3%、2%,大家总会买房吧?但实际情况是,利率越降,越容易让消费者形成“再等等,还会降”的心理预期。

如果想扭转这种预期,明确告诉大家3%就是底线,无论何时都不会再突破,即便后续还会降,幅度也会很有限。这样一来,房贷利率就不再是人们观望的理由,不得不说,这背后或许有“高人”指点。

不过话说回来,银行这种操作实在有损诚信和公信力。政策利率明明降了0.1%,银行却为了不让利,在LPR公布前“反戈一击”。消费者原本预期能通过降息少还点房贷,哪怕只是几十块,也是应得的利益。可银行如此反复无常,以后还怎么让大众信任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