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乌克兰战争打到了第1181天。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彼得雷乌斯将军发出断言:美国对基辅的军援还会持续,乌军至少还有4-6个月的安生日子好过。显然,在这一点上,其和乌军情总局局长布达诺夫将军,还真是所见略同。后者认为,若是夏季基辅还搞不定克里姆林宫,那么乌军崩溃的日子就到了。美国和乌克兰的情报大咖都如此判断了,俄军打起来哪里还好意思缩手缩脚,所以,纵观这一天的战局变化,应当有如下三点,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点,俄军找到乌军防线的软肋。5月19日,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及康斯坦丁诺夫卡接合处,继续猛攻,以至于乌军情总局所控制的深层国度网都显示,俄军在彻底切断了波克罗夫斯克至康斯坦丁诺夫卡的公路线之后,又越过该公路线北攻,兵锋直指康斯坦丁诺夫卡北部的军事要塞阿列克谢耶沃-德鲁日科夫卡(алексеево-дружковка),俄军若是能够拿下这个乌军大据点,将切断乌军大本营——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群——与康斯坦丁诺夫卡之间的联系,并与从恰索夫亚尔北部进攻的俄军相呼应,彻底包围康斯坦丁诺夫卡的乌军。
乌战爆发以来,除了围困马里乌波尔之外,俄军还没有打过这种包围乌军重兵的战役。现在,战场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态势,主要还是因为找到了乌军防线的软肋:由于兵力和火力都不足,乌军现在只能是以集群的形式,分别保卫重要的军事目标。于是,在两个重要军事目标的接合处,就成为了两个集群都不重视的防线薄弱环节。结果,俄军现在猛攻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波克罗夫斯克的结合处,就取得了令国际社会相当意外的战果。
第二点,俄军的进攻在大幅提速。进入五月之后,由于春回乌东大平原,绿意盎然,这为俄军地面突击部队躲避乌军的无人机提供了最好的掩护,让俄军的进攻速度明显提高。5月14日,俄军一天之内攻下了89平方公里的阵地,到了5月18日,俄军一天之内甚至攻占了近126平方公里的阵地。当然,这种推进速度,也有俄军六大集群轮番进攻,长达1500公里的战线上,说不定在哪个方向就猛突一下,令乌军疲于应对的原因在内。总体上而言,现在乌军仍然能够从后方抽调人员顶到前线,但其预备队总量也在急剧减少,而且,前线士兵开小差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将对基辅的再动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第三点,白宫开始重新武装乌军最精锐的突击力量。近日,白宫已批准澳大利亚向乌克兰转让49 辆已退役的“艾布拉姆斯”坦克。早在去年秋天,澳大利亚就计划向基辅交付这批坦克,但直到近日才获得批准。这应当是因为基辅急需补充乌军第 47机械化旅:该旅曾是乌军2023 年夏季大反攻的主力,现在则在充当 “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防线吃紧,就会被派往哪里。
不过,其相继在阿夫杰耶夫卡战役、奥切列季诺以南地区的防御战中失手,之后,又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中,丧失了更多的战斗潜力。若能得到这批“艾布拉姆斯 ”坦克,不仅能够部分挽回第 47机械化旅的装备损失,同时还能再配备一个由两个连组成的完整坦克营。这一点,对于防线渐显结构性崩溃趋势、但又面临俄军准备进行大决战的乌军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目的自然是为了让乌军的防线能够再坚持下去,以便白宫能够以更加体面的方式从乌战中脱身。
前线乌军在长达1500公里的战线上,拼命抵抗俄军的前线进攻之际,互联网上又传来了令他们非常郁闷的消息:俄方的消息显示,在沉寂许久的谢韦尔斯克方向,出现了不少讲英语的外国雇佣兵,而且,他们的指挥代号系统,明显是北约的套路,不是那些被乌军当炮灰用的哥伦比亚雇佣兵。
前线乌军将士,是非常烦这些所谓高级外国雇佣兵的,因为,尽管这些外国雇佣兵也拥有一些重型装备,能够对俄军阵地打了就跑,但其主要作用依然是督战队。也就是说,只要这些高级雇佣兵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极其惨烈的战斗!现在,北约国家的雇佣兵已经在波克罗夫斯克打得热火朝天了,那么,下一个即将热起来的点,应当就是谢韦尔斯克,这个乌军大本营的东大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