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等了3天,中方还是没有搭理他,想要访华得按中国规矩来!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当地主流媒体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对外透露。
结果整整三天过去了,中国一直没有搭理他。
那么,特朗普为什么急着和中方谈?
特朗普这号人物,向来是个“不走寻常路”的。
他说话做事的风格,根本不是按着传统外交的套路来,更多时候是为了在国内制造声势,或者故意抛出个烟雾弹,探探对方反应。
他哪怕随口说一句“我想去北京”,对他来说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成本,反正这种话对他的支持者来说可以加分,制造点轰动效应就够了。
但是,真正要启动一场正式的访问,哪有那么简单?
外交界有一整套不成文的规矩,通常得先由双方团队展开多轮密切沟通,确认双方议题,谈妥日程和流程,还得互相释放善意,做足铺垫工作。
等一切准备妥当、气氛合适了,另一方才会正式发出邀请。
特朗普一下子跑到媒体面前直接说要访华,完全没走这套流程,显得很不专业,也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又一次“秀场”表演。
再看看美国国内最近的状况,特别是在战略物资领域的焦虑。
比如稀土材料,这可是对美国极其关键的战略资源,特朗普政府内部据说正考虑调整对华关税政策。
一些商品的关税甚至高达145%,如今传出有意将税率大幅降至80%甚至60%以下,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关键原材料能更畅通地流入美国工业体系。
归根结底,这是美国经济现状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国内通胀高企,物价上涨,企业采购成本剧增,导致经济压力山大。
面对现实的重压,降关税成了缓解经济窘境、给企业和消费者“松绑”的一个办法。
这种调整,更像是在紧要关头“喘口气”,而非真正的战略转向。
稀土,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尤其在高端制造、军事装备、新能源车以及人工智能这些尖端领域,缺了它根本寸步难行。
举个例子,美国空军最先进的F-35战斗机里所用的关键材料镝铁合金,几乎有九成都是来自中国赣州的一家企业供应。
这样的供应链依赖,摆在那里,谁都绕不开。
连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都亲口说过,他旗下那个“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量产,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中国稀土的供给。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自己政策导致稀土供应链断裂,不光工业停摆,连创新都得大打折扣。
中国在稀土出口管理上非常严谨,除了履行国际社会关于防止核扩散的责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身的战略资源。
中国从来没说绝对不卖,只是对一些重稀土实行严格限制。
只要外国企业有合理的需求,按程序申请、通过审查,仍然可以正常采购。
但最近,中方强调要从源头管控战略矿产,严防有人利用假报、瞒报,或者通过第三国转口来钻空子。
这一连串动作表明,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只会愈发收紧,不会因为美国这边稍微调低关税就松口。
特朗普政府想用有限的关税调整来换取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让步,这算盘恐怕是打错了。
中国的战略资源牌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拿捏的!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远远不止关税和稀土这么简单。
即便美国真心想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中国的立场依然坚决明确。
这场贸易战根本是美国先无理取闹挑起来的,想真正解决问题,关键是美国必须先把自己的“锅”端正,把那些不合理的、单方面加征的关税统统撤掉,而不是降一点点税率就拿来讨价还价。
另外,谈判桌上还有更多重要议题,比如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产品贸易等。
美国经常拿知识产权说事,指责中国保护不力,要求加大处罚力度。
但中国方面则认为,这根本就是借口,是在利用知识产权问题来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给中国的创新环境制造障碍。
再说农产品贸易,过去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主要买家,贸易战爆发后,虽然现在双方都在谈着扩大农产品采购,比如更多的大豆订单,甚至可能签订新的协议。
但美国这边也得反思,是不是给中国的农产品设置了太多障碍。
比如,美国对中国产禽肉实施极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实际上把不少中国产品挡在门外。
要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双方都必须拿出更加公平和开放的态度,消除彼此的壁垒,才能让贸易关系回到正轨。
回头看看最近这阵子,中美虽然发了个联合声明,说要建立沟通机制,继续谈。
但这不代表啥根本分歧都解决了。
你加的关税我也加,这“对等”关税还没彻底取消呢。
离达成一个全面、长久的协议,路还远着呢。
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中美之间原有的一些对话渠道和外交惯例都发生了变化,这些传统的外交套路其实少了还真不行。
可如今中美双方才刚刚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一些初步共识,或者说暂时没有陷入更激烈的冲突,特朗普就急着想跳过一切正常程序,直接宣布最高层访问的计划。
在外人看来,这种急切多少有点不合时宜,显得过于心急。
在瑞士举行的经贸谈判,本质上是提供了一个继续推动对话和磋商的契机,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关键还是看美国方面能不能拿出真正实在的诚意和具体行动。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总是靠一些虚头巴脑的表态来制造话题和吸引眼球。
中美关系本身就复杂而敏感,最怕的就是各种瞎炒作和噱头,这只会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难以理清头绪。
但偏偏特朗普就最喜欢玩这种套路。
他不断挑动国内的情绪,用对中国的强硬姿态给自己加分,好让自己在国内外都显得是“赢者”。
甚至在中美发表联合声明之后,他还宣称周末要和中方高层通电话,结果最后却没有任何下文。
特朗普老是挂着“沟通”的口号,既可能是故意放的烟幕弹,也符合他一贯的性格作风。
他总喜欢把通话、访华这类事情放出来炒作,目的无非是想对内对外显示自己与中国有联系,借此标榜自己在中美博弈中的“主动权”。
但外面写的报道可以多么花哨,真实状态却是骗不了人的,时间会揭示一切。
对中国来说,现在手里是捏着一定主动权的。
我们既不怕谈,也不怕拖,更不怕硬碰硬。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来,不急着往前冲。
这几年贸易摩擦,咱们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早就不对美国立场的突然转变抱幻想了,而是更踏实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就像我们反复强调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特朗普如果真想打破现在这个僵局,那就要彻底放下单边施压那套,拿出平等、尊重的态度来跟中国好好谈,而且要说了算、算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