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5月20日电 (寇雅楠、实习生刘瀛)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农牧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年来,内蒙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成效显著,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政策法规与保护格局构建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制修订14部地方性法规,印发实施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完善政策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9.69万平方公里,明确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迁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完成了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分库建设,开展野化放归,建立各类种质资源库,积极增殖放流。统筹生态系统治理,造林、防沙治沙规模居全国首位,落实草原保护政策,推进流域和湖泊生态治理。其中,乌梁素海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调查评估、生物安全管理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多项调查,建设数据库,普查种质资源,监测濒危物种。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建立防控机制,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开展系列监督执法行动,审结涉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846件。

宣传教育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内蒙古自治区借助重要时间节点普及知识,多个案例和城市获认可。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活动,中蒙俄三方合作成果显著,相关工作入选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成果清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