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中美关税大战稍作停息之际,特朗普中东行落下帷幕,并以收获满满的姿态回归。

沙特6000亿美元投资协议、卡塔尔2435亿美元订单、阿联酋2000亿美元AI合作等数据令人瞠目。

美国媒体高调宣称“中东资本正加速流向美国”,甚至有言论认为此举将重构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格局,成功狙击了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那么现实是否真的是这样?中东各国因为特朗普之行而远离中国?


万亿大单

近日,特朗普的中东之行无疑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中美关税摩擦愈演愈烈的当下,特朗普转向中东这块富饶之地的举动,势必会被看作对中国的制衡。

从结果来看,特朗普的意图也的确如此。

沙特1420亿美元军售刷新纪录,卡塔尔960亿波音订单救活陷入危机的美国制造商,阿联酋2000亿协议中包含30%的国防技术合作。

接连出访三国,为美国争取到了价值万亿的外贸订单,这足以让特朗普趾高气昂的回到白宫。

同时,特朗普此行收获也纷纷被外界看作对中国的重大回应,甚至部分美国人乐观认为,此举过后将极大削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但殊不知,这场声势浩大的“经济盛宴”,实则交织着美国国内政治需求与中东传统地缘逻辑的复杂博弈。

特朗普万亿订单的背后,隐藏着特朗普政府转移国内矛盾、重塑中东经济版图的深层考量。

美国与沙特达成的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表面上刷新了全球单笔军火交易纪录,实则延续着“石油换安全”的传统模式。

沙特此次采购的F-35A隐身战机、萨德反导系统及太空监视设备,既是对伊朗导弹威胁的技术回应,也是维系美沙特殊关系的投名状。


耐人寻味的是,协议中明确要求沙特必须使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的加密通讯系统,这意味着沙特先进武器的数据链将完全置于美国监控之下。

这种技术捆绑策略,相较于2017年特朗普首访沙特时3500亿美元军售承诺的兑现率不足40%,展现出更隐蔽的控制手段。

而卡塔尔与波音公司签署的所谓“史上最大宽体客机订单”,在航空分析师拆解后显露出明显水分:

160架787梦想客机和777X的标价虚高近30%,实际成交金额经白宫文件证实缩水至960亿美元,且包含大量长期交付条款。

这种数字游戏的背后,既是为挽救波音因对华关税战导致的产能闲置危机,也是为对冲中国商飞C929客机在中东市场的渗透势头。


最后是阿联酋2000亿美元AI合作协议的签署,这标志着美国正试图将中东纳入其人工智能供应链重构计划。

协议中规划的5GW级AI数据中心集群,理论上可支持250万块英伟达H100芯片的算力需求,这相当于当前全球高端AI芯片年产量的15%。

但细究技术转让条款,美方仅承诺开放边缘计算和云服务接口,核心的芯片设计及算法训练模块仍受出口管制。

这种半开放式合作暴露出美国在中东科技布局的战略矛盾:

既希望借助海湾资本缓解本土AI企业的研发成本压力,又担忧技术扩散可能形成的“数字丝路”会增强中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协议文本中的模糊表述与执行机制的缺失,进一步削弱了这些“万亿订单”的战略价值。

沙特6000亿美元投资清单中,2830亿美元实为既有石油设施的数字化改造项目,这与其《2030愿景》中承诺的新经济转型投资形成概念偷换。

卡塔尔2435亿美元订单里,真正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即时支付项目不足400亿,其余多为框架性意向协议。

这种操作手法与特朗普2017年对沙特的“史上最大军售”如出一辙。

白宫经济顾问私下透露,当前协议中至少有65%的金额属于“可调节区间”,其具体落实将视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果而定。

细细探究特朗普的万亿订单不难发现,其中掺杂的水分太多太多。

并且这样的订单也不足以动摇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中国基本盘

中东这片交织着能源命脉与地缘博弈的热土上,中国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简单的订单数字,其根基深植于系统性、结构性的合作网络。

当美国以万亿订单掀起舆论狂欢时,中国与海湾国家构建的能源安全共同体正以不可逆的态势持续深化。

卡塔尔北方气田扩建项目中,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不仅承担着价值85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模块建造,更通过自主研发的“蓝鲸2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将单日天然气处理能力提升至2.4亿立方米,这种技术赋能使卡塔尔对华LNG年供应量在2025年突破2800万吨。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工程企业正以“数字丝路”重构中东城市版图。

迪拜世博城智慧交通系统中,华为部署的5G毫米波技术实现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设备连接,支撑着日均38万人次的精准客流调度;

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中央商务区里,中建集团采用BIM+3D打印技术,将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效率提升40%。

更值得关注的是沙特NEOM新城项目,中国电建联合沙特ACWA Power建设的红海光伏储能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效率提升至32.6%,为这座未来之城提供100%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其储能技术标准正被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列为新建项目的强制规范。


此外,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已形成立体化架构。

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2年的12%跃升至2025年的31%,这不仅仅是数字变化,而是实际交易成本的降低。

比如,在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银行与阿联酋央行联合开发的“数字迪拉姆-人民币”直兑系统,将跨境支付时间从3天压缩至27秒,交易成本降低68%。

除此之外,双方在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正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将两者推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当前中国与中东的合作,早已超脱于一般的贸易合作伙伴,背后缔结的深层纽带,也绝不会因为美国订单的到来而出现瓦解。

而站在中东国家的角度,其与美国签署万亿订单的意图背后,也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平衡,而非站队美国对抗中国。


中东平衡术

在中东这片土地上,各国领导人的每一次战略转身都暗含着精密的权衡。

当特朗普带着“万亿订单”的光环离开波斯湾时,看似热烈的签约仪式背后,是海湾君主国们在钢丝上行走的深层次考量。

他们正用一种游走于世界各大经济体中间的平衡术,在超级大国的夹缝中校准着国家发展的天平。

目前,中东各国石油收入占比已经从十年前的80%下降到2025年的62%,这个看似平缓的曲线背后是惊心动魄的转型突围。


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在红海沿岸打造的NEOM新城,其地下光纤网络密度达到纽约曼哈顿的3倍,这个耗资5000亿美元的“未来之城”项目,中国科技企业负责了37%的智能基建,而美国公司掌控着核心AI算法。

这种“鸡蛋分篮”的智慧同样体现在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战略中,北方气田扩建工程同时引进中美日韩四国技术团队,每家承包商获得的模块工程份额都被精确控制在20%-30%区间。

阿联酋的人工智能部长奥拉玛在迪拜世博城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的技术合作协议都设有对冲条款,当某国技术占比超过40%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技术来源多元化预警。”


这种小心翼翼的平衡在安全领域表现得更为极致。

2025年3月伊朗导弹落入沙特吉达港30海里水域的事件,促使利雅得签署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美国军购协议,但同时悄悄将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的实战数据分享比例提升了18个百分点。

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美军无人机控制中心,与多哈港的中国北斗卫星地面站直线距离仅14公里,两大国的军事科技在地图上划出的几何图形,恰恰构成了海湾国家最坚实的安全菱形。

阿联酋战略研究中心的沙姆西博士用“混合安保”概念解释这种现象:“就像同时安装Windows和Linux双系统,既要享受美国的加密技术,也要防备突然的系统升级风险。”


而中东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去美元化试验,则展现出更隐晦的平衡博弈。

2025年4月,一艘装载200万桶沙特原油的超级油轮首次接受人民币和数字迪拉姆组合支付,虽然仅占当月中沙石油贸易额的3.2%,但这个被刻意控制的试点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重塑全球能源交易格局。

当美国的观察家们沉迷于统计中美在中东的协议金额时,往往忽略了海湾国家正在构筑的“第三极”力量。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区域间贸易中,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货运量同比增长47%,同期阿联酋与土耳其的科技合作项目激增82%。

这种横向联结正在改变传统的地缘政治力学模型,正如科威特战略研究所年度报告所述:

“21世纪的中东不再是超级大国的棋盘,而是正在成为手持罗盘的导航者,用混合联盟的方式绘制自己的航路图。”

在这种复杂棋局中,中东各国渴望的赢家一定是自身,而不会甘于沦为美国的制华工具。

从这点意义上考量,特朗普的万亿订单噱头并无多少实质性影响力。

参考资料

安峥.特朗普中东行,一次“交易之旅”[N].解放日报,2025

晨阳,刘扬.美沙“史上最大军售协议”含金量如何[N].环球时报,20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