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北京排水集团开展防汛抢险大比武决赛。记者从活动上获悉,截至目前,北排集团已完成中心城区全部雨水、合流管线排查养护1623公里,以及29.4万块雨水箅子清掏。今年汛期,一批防汛抢险装备完成更新,总抢险能力同比提升14%。
5月20日,北京排水集团2025年防汛抢险大比武决赛及大型抢险单元表演赛在清河第二再生水厂举办。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又快又准,防汛队伍拼手速
比赛现场,参赛队伍依次开展小型抢险单元、中型抢险单元的比拼,队员们比的不仅是速度,更是专业程度。
在小型抢险单元的比赛中,各参赛队伍到达现场后进行交通拦护,并将水泵放入湖水内进行模拟积水抽排。只见队员们配合默契,“积水”很快从排水软管排出。记者了解到,小型抢险单元的优点在于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工作人员在一辆车上就能实现小型抢险单元设备整合,同时水泵能放入雨水箅子中,及时抽升,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快速解决平面道路积水问题。中型抢险单元的比拼亮点是两台水泵接力作业。水泵接力装置解决了一台泵扬程不足、远距离或高扬程排水难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排水集团共有46组中单元、145组小单元参与防汛布控,总计抽升能力为8.4万立方米/小时。其中,中型抢险单元重点盯守风险点,小型抢险单元开展全覆盖巡查。
在比赛现场,记者还看到不少新亮相的防汛“大家伙”,今年汛期,它们也将全程待命。无损挖掘抽吸车外观是一辆大型卡车,车斗外接排水软管和一台“机器人”抽水设备。在工作人员的遥控指挥下,抽水“机器人”可以灵活转动吸水管头,还能稳当地前进、后退、“转身”。车身外挂四排吸水软管,在防汛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软管接起来,以增强吸水能力。记者了解到,该车最大水平抽吸距离为230米,最大抽吸深度可达83米。
参赛选手启动抽水水泵并举手示意。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接力泵串联,提升抽升能力
随着雨季到来,北京将迎来汛期。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主任梁毅介绍,截至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区全部雨水、合流管线的排查养护,共计1623公里,以及29.4万块雨水箅子的清掏;对泵站进出水管线、排河口开展了集中清理,清理污泥1.3万立方米。
今年,北排集团按照计划完成抢险装备的更新,总抽升能力从原来的20.1万立方米/小时提升到22.9万立方米/小时,同比提升了14%。
与此同时,防汛装备的适用性也得到提升。梁毅介绍,今年将全面引入接力泵,“在特殊作业环境中,需要高扬程排水作业时,我们可以将两台甚至三台泵像糖葫芦一样串联,增加水泵接力装置,形成一个组合,从而更加适应复杂的抢险作业环境。”
大型抢险单元表演赛,3600单元和高扬程3600单元排水作业进行展示。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应用三维雷达云图实现“人等雨”
在积水点改造方面,梁毅介绍,四惠桥、望和桥完成主体工程改造,提升防汛能力,其余积水点、泵站改造正在加快推进实施。
高碑店一体化处置装置完成建设,进一步提升混合污水处理能力。北排集团17座再生水厂站最大日处理能力518万立方米,雨前实施提升抽升,最大可为管网腾容50万立方米。
北排集团与市气象部门对接,接入网格化预报平台,同时应用三维雷达云图加强雨情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抢险队伍在下雨前,可以提前到达布控位置,实现“人等雨”。此外,北排集团利用数字模型,对城市下凹桥、道路低点进行强降雨积水推演、管道排水能力评估,编制城市内涝风险点一张图;与地铁部门加强协同,对所有250个地铁站点建立站点防汛保障联动机制。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