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港島花園,三十二号,黄志明,黄志明..."
78岁的陈淑芬坐在轮椅上,眼神空洞地盯着窗外,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她已经糊涂了15年,大部分时间认不出家人,但这句话却说得清清楚楚。
"妈,您又胡说什么呢?"
53岁的陈国明无奈地摇头,
"香港哪来什么楼?您当年在人家做保姆,人家能给您楼?"
"爸,别这么说奶奶。"
陈志华放下手机,走到奶奶身边蹲下,"奶奶,您说的港島花園是什么地方?"
陈淑芬突然抓住孙子的手,眼神变得清醒:
"志华,奶奶没撒谎,香港真的有栋楼,黄志明说了算,黄志明说了算..."
说完这句话,老人又陷入了糊涂状态,松开了手,继续盯着窗外发呆。
陈志华看着奶奶坚定的神情,心里泛起一丝疑惑。这15年来,奶奶说过无数胡话,但唯独这句话说得如此清晰,如此坚定。
他决定上网查一查,这个"港島花園"到底是什么地方。
1965年春天,广东潮州的一个小村庄里,22岁的陈淑芬拎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父母和弟妹。
"阿芬,到了香港要小心,人生地不熟的,千万别被人欺负。"
母亲拉着女儿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娘,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陈淑芬虽然也舍不得家人,但她知道家里穷,需要她出去赚钱。
经过亲戚介绍,陈淑芬来到香港中环,在一户姓黄的富商家里做保姆。黄老爷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孩子,大儿子黄志文12岁,小儿子黄志明只有8岁。
初来乍到的陈淑芬很紧张,她不会说粤语,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黄太太身体不好,经常躺在床上休息,家里的大小事务都落到了陈淑芬肩上。
"陈姐,以后这两个孩子就麻烦您了。
"黄太太虚弱地说,"志文还算懂事,就是志明太调皮,您多费心。"
陈淑芬点点头:"黄太太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顾两个小少爷。"
虽然语言不通,但陈淑芬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照顾孩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小志明特别黏陈淑芬,因为妈妈身体不好,爸爸工作忙,只有陈姐陪他最多。他学会了叫陈淑芬"陈姐",还跟着她学了几句潮州话。
"陈姐,我长大了要娶你做老婆!"8岁的黄志明奶声奶气地说。
陈淑芬笑着摇头:"志明乖,陈姐是来照顾你们的,等你长大了,陈姐都老了。"
黄老爷看在眼里,对这个勤劳善良的潮州姑娘非常满意。他不仅按时发工资,还经常给陈淑芬买些衣服首饰,把她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197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黄太太又住院了,黄老爷在公司忙着谈生意,家里只有陈淑芬和两个孩子。
13岁的志文在房间里做功课,10岁的志明闲着无聊,想去维多利亚港边玩。
"志明,那里危险,不能去。"陈淑芬拦住了他。
"陈姐,我就看看,不下水。"
志明撅着嘴撒娇,"你跟我一起去,好不好?"
陈淑芬拗不过他,只好陪着志明来到港边。夏日的维多利亚港风景优美,游客很多,志明兴奋地跑来跑去看船。
突然,一阵海风吹来,志明脚下一滑,整个人失去平衡,直接掉进了港里。
"救命!志明掉水里了!"
陈淑芬大叫着,眼看志明在水中挣扎,她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陈淑芬不会游泳,跳下去后也开始在水中扑腾。她死死抱住志明,用尽全身力气把他往岸边推。港水很深,两人都在水中沉浮。
岸上的游客看到了,几个男人跳下来救人。等他们把两人拉上岸时,志明已经昏迷,陈淑芬也因为呛水和撞击昏了过去。
医院里,黄老爷夫妇坐在病床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医生说志明没有生命危险,但陈淑芬因为撞击头部,伤得比较重。
"陈姐,谢谢您救了志明,您是我们家的恩人。"
黄太太握着陈淑芬的手,声音哽咽。
陈淑芬虚弱地摇头:"我照顾志明就像自己的孩子,这是应该的。"
黄老爷决定给陈淑芬一大笔钱作为感谢,但她坚决不收。
"黄老爷,您对我已经够好了,我不能要这个钱。"
看到陈淑芬如此坚决,黄老爷心中更加感动。
陈淑芬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才慢慢康复。这段时间里,志明每天都来看她,小男孩眼中满含愧疚。
"陈姐,都是我不好,害您受伤了。"志明红着眼眶说。
"傻孩子,陈姐没事,你平安就好。"
陈淑芬摸摸志明的头,"以后要听话,不能再到危险的地方玩了。"
志明重重地点头:"我会听话的,我要保护陈姐。"
陈淑芬康复后继续在黄家工作,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1972年秋天,陈淑芬的父亲突然病重,家里来信让她紧急回去。
"陈姐,您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志明舍不得您。"得知陈淑芬要离开,全家人都很舍不得。
黄老爷包了一个大红包给陈淑芬:"阿芬,您在我们家工作了7年,这是您应得的。"
陈淑芬接过红包,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谢谢黄老爷,谢谢黄太太,谢谢两位少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离别的那天,10岁的志明哭得停不下来,紧紧抱着陈淑芬不肯松手。
"陈姐,您会回来吗?"志明抽泣着问。
"会的,等陈姐的爸爸病好了,就回来看你们。"
陈淑芬也红了眼眶,但她不知道,这一别竟是几十年。
回到潮州后,陈淑芬全心照顾病重的父亲。父亲的病拖了两年,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最终还是去世了。
为了补贴家用,陈淑芬嫁给了同村的陈大柱,一个老实巴交的小商贩。1975年,她生下了儿子陈国明。丈夫脾气很好,对她的过去也不多问,两人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也算和睦。
"娘,您以前在香港做什么工作?"
小国明懂事后,曾好奇地问过几次。
"就是在人家家里做保姆,照顾两个小孩。"
陈淑芬淡淡地说,"那家人对娘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陈国明点点头,也没有继续追问。在他的印象里,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香港的经历也不过是出去打工而已。
这些年里,陈淑芬完全没有注意到,香港那边寄来的各种文件。邮递员送到家里时,家人都以为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信件,看不懂就当废纸处理了。
1985年,陈大柱因病去世,陈淑芬成了寡妇,独自拉扯儿子长大。她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卖些日用品维持生活。
陈国明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1995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在县城开了个小店,后来娶了邻村的李秀英为妻。1997年,陈国明的儿子陈志华出生,陈淑芬终于当上了奶奶。
小志华从小就和奶奶感情特别好,经常缠着奶奶讲故事。陈淑芬偶尔会提起她在香港的经历,说黄老爷一家对她很好,特别是小志明,就像她的亲儿子一样。
"奶奶,我长大了要去香港看那个黄志明叔叔。"小志华认真地说。
陈淑芬笑着摇头:"志华乖,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人家都不记得奶奶了。"
2008年,65岁的陈淑芬开始出现健忘的症状。起初只是偶尔忘记放钥匙的地方,或者想不起昨天吃了什么。
家人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没有太在意。可症状越来越严重,陈淑芬开始认不出熟人,甚至忘记自己住在哪里。
陈国明带母亲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这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需要精心照顾。
"国明,你妈妈的病会慢慢加重,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医生叮嘱道,"平时多陪她说说话,让她保持良好的心情。"
从那以后,陈淑芬的记忆力急速衰退。她经常把儿子认成已故的丈夫,把孙子当成年轻时的儿子。有时会突然哭泣,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大笑。
但奇怪的是,在她最糊涂的时候,偶尔会突然清醒一些,此时她总是反复念叨同一句话:
"香港有栋楼,香港有栋楼,志明还记得我吗?"
"妈,您说的志明是谁?"陈国明曾经问过。
"志明是个好孩子,就像我儿子一样。"
陈淑芬眼神茫然地说,"他说会照顾陈姐的,他说会照顾的。"
陈国明以为母亲是想念当年照顾的那个小孩,也就没有当真。
可陈淑芬念叨的内容越来越详细:"港島花園,三十二号,黄志明说了算。"
李秀英听了摇头叹气:"妈的病越来越重了,净说些胡话。"
"可能是想念在香港的那段日子吧。"
陈国明也很无奈,"先让她这么说着,只要不乱跑就行。"
2015年,陈志华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找到工作,成了一名程序员。他每年春节都会回家看奶奶,每次奶奶都会认不出他,还会重复那句关于香港楼房的话。
"港島花園,三十二号,志明说了算,志明说了算。"
陈志华听着奶奶反复念叨,心里很难过。他试着和奶奶对话,但得到的回答总是这几句重复的话。
2023年春天,陈志华因为公司业务调整,申请调回广东分公司工作,这样可以就近照顾奶奶。
26岁的陈志华已经是个成熟的程序员,做事严谨细致。他回到潮州老家,看到奶奶的病情比想象中严重,心里很难受。
"爸,奶奶的病没有好转的可能吗?"陈志华问父亲。
陈国明摇头:
"医生说这种病只会越来越重,不会好转。你奶奶现在大部分时间都糊涂着,偶尔清醒一点也只会说香港那些话。"
有一天晚上,陈志华坐在奶奶身边,听她又在念叨老话:
"港島花園,三十二号,黄志明,黄志明..."
陈志华突然注意到,奶奶每次说这些话时语调都很一致,内容也很具体,不像是随口胡说。作为程序员的职业敏感性让他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奶奶,您说的港島花園在哪里?"陈志华试着问道。
陈淑芬转过头看着孙子,眼神突然清醒了几分:
"志华,奶奶没有撒谎,香港真的有栋楼,黄志明知道的,黄志明都知道的。"
说完这句话,老人又陷入了迷茫状态。但陈志华注意到,奶奶说这话时的眼神非常认真,不像是在胡言乱语。
"爸,奶奶说的这个港島花園,您知道是什么地方吗?"陈志华问父亲。
"应该是香港的某个地方吧,你奶奶年轻时在那边工作过。"
陈国明不太在意,"不过她一个做保姆的,怎么可能在香港有什么楼?这都是病中的胡话。"
但陈志华总觉得不对劲。做程序员的他习惯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奶奶虽然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她念叨的内容如此具体,如此一致,这让他很好奇。
当天晚上,陈志华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港島花園"。
搜索结果让他吃了一惊——港島花園确实存在,是香港的一个高档住宅区,位于港島南区,建于1970年代。
他继续搜索相关信息,发现港島花園是香港的豪华住宅区之一,房价非常高,一套房子价值几千万港币。
这个发现让陈志华更加疑惑。奶奶一个当年的保姆,怎么会如此详细地知道香港高档住宅区的名字?而且还具体到了"三十二号"这样的门牌号?
"如果奶奶说的是真的,那这意味着什么?"陈志华在心里问自己。
他又搜索了"黄志明"这个名字,但由于同名的人太多,没有找到有用的信息。不过,他在一些香港房地产的论坛里看到,港島花園的房子确实非常值钱,而且很少出售。
出于程序员的严谨性格,陈志华决定深入调查。他联系了几个在香港工作的大学同学,请他们帮忙查询一下港島花園32号的具体情况。
"志华,你查这个干什么?这种地方的房子至少值几千万港币。"同学在电话里说。
"我奶奶老是念叨这个地址,我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存在。"
陈志华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同学答应帮他查询,但提醒他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因为港島花园的房产信息一般不对外公开。
一周后,陈志华的同学给他发来了一条让他震惊的消息:
"志华,你不会相信的,港島花園32号的房产证上,房主真的姓陈,而且名字是陈淑芬!"
陈志华看到这条消息时,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他立即回电话确认:"你确定没有搞错?真的是陈淑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