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禹州市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坚持“引得来”“留得住”“培德优”“用得好”多管齐下,积极推进教师安身、安心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河南省名班主任张利鹏工作室里,常常能看到教师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据副校长赵振江介绍,学校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经常会组织开展各年级的教研活动。每周的学科组教研会上,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新教材的变化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在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背景下,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引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青蓝传承+创新实践”“党建融合+教研深耕”等举措,探索出一条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双向赋能的新路径。


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副校长 赵振江:

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着力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师徒结对,外出培训,名师指导等方式,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有专长,教有成效的优秀青年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有一位喜欢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的教师赵振宁。三年多的时间,他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20项。其中包括三项国家级荣誉,连续两届基础教育精品课国家级奖项,九项省级荣誉,如全国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三等奖,信息技术融合课三等奖,包括许昌市自制教具一等奖等荣誉。







他自主研发的教学理念和自制教学模具,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全新体验。在一节生物课上,赵振宁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细胞原理模型”,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内部的微观世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赵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那些难懂的知识。



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生物组教研组长 赵振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通过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VR技术,让学生走进细胞内部观察细胞器的运作,通过AR技术将解剖结构立体呈现在课桌上,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些创新的教学手段,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正是现代教育应该追求的方向,让科技为教育赋能。


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着力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师徒结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


杨润红是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一名语文老师,曾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众多荣誉称号。从教30多年来,她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原语文教研组长 杨润红:

第一方面,分阶段职业规划培养,我为青年教师制定了三年成长路线图,第一年打基础,通过师徒结对,让青年教师跟着我打磨课,从备课到课堂管理,全过程学习,快速熟悉教学流程;第二年求突破,鼓励尝试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新的方法,参与校内的教学比武,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第三年找风格,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个人的教学特色。总的来说,我用自己的经验为青年教师铺路,帮助他们少走弯路,缩短成长的周期,青年教师则以创新活力反哺团队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从借智引航到深耕教研,从青蓝携手到创新引领,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多管齐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用实际行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赋能。





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副校长 赵振江:

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党委将继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一定会让学校成为禹州乃至许昌教育典范,一定会让学校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中原名校"。


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许昌零距离原创作品,凡标注“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的,一律禁止转载;凡未标注禁止转载的,转载时需在正文开篇位置准确标注来源“许昌零距离”,并完整标注原作者、编辑人员信息,链接原文地址;引用内容不可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或误读;引用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不可进行剪裁、剪辑处理。如违反上述情况,一律按侵权处理。

来源:许昌零距离

编辑:马颖

审核:薛军帅

监制:杜民

扫码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