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你以为只有中央机关可以在地方垂直设立管理部门,而地方行政单位不可能跑到首都北京去设立机构吗?其实不仅有而且有很多,而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我,驻京办。虽然说白了我也就是各地政府派到北京的“驻京办事处”。



表面上我的作用也就是进行政务联络和招商引资等活动,但实际背后的逻辑可没这么简单。而是既要能办事,又要会来事。

有人也将我们的职能形象的描述为“跑部钱进”,就是帮老家来跑中央各部委要资金、要项目以及催审批。比如说咱所在得省市某个重大项目卡在发改委了,那我就得天天派人去“盯梢”。



同时我也更像一个信息情报站,注意收集中央的各类政策动向和各种经济信息,然后第一时间传回老家,这样才能抢占更多的发展先机。有时候还得和中央的大媒体打好关系,帮家乡多做做宣传。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大家都想来抢占先机的想法,除了最早各省级行政单位设立的驻京办,以及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的驻京办外。各个地市也纷纷开始设立驻京办,到2000年前后最风光的时候,北京城里有近千家驻京办,甚至连许多县一级的单位都来凑热闹。不过网传咱驻京办最多时有上万家倒是不实的传闻。



当然随着我们驻京办的队伍不断壮大,相应的级别也分出个三六九等了。而我的行政级别一般得看出身地。如果是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派来的,那妥妥的就是正厅级单位。

一把手驻京办主任,通常也是各地省政府的副秘书长或者办公厅副主任兼任,在级别上是正厅级干部。而要是地级市派来的,级别就自然降一档,一般都是正处级。不过2010年之后中央规定,副省级以下的单位不能再单独设立驻京办了,所以我的兄弟们不仅一次性被裁撤掉500多个,

相应的级别门槛也高了不少。



事实上驻京办的诞生也并不新鲜,在我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就有邸、会馆等各种名称的正式或非正式类似机构,主要的目的就是疏通关系和信息。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早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资调配都要靠中央,便造成了各地都得派人来“抢资源”的现象,而这也让我驻京办成为了标配。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和90年代的经济腾飞,招商引资的大潮又让地方需要争相来北京拉投资搞项目,那么没有我驻京办这个据点咋行。

但是我当中就有些驻京办开始成为公款吃喝和送礼的据点,甚至有些还帮地方官员搞接待拉关系从而滋生腐败。即便不搞腐败,像我一个县级驻京办一年的经费少说也要上百万,而这种不太好的风气更让地方财政吃不消。



所以2010年国务院一纸文件,直接把我当中的县级驻京办都“砍”光了,地市级的也得经过特批才能保留。而经过这一通整改比较有意思的是,我原本提供内部餐饮服务的餐厅如今大多向公众开放并且自负盈亏。

并且凭借着地方菜肴的口味正宗,而在北京美食界火出了圈。比如四川驻京办夫妻肺片和毛血旺辣到流泪,新疆驻京办的大盘鸡配馕,现烤羊肉串能让你一口就回到喀什。而像云南的驻京办在菌子季,还能吃到专业烹调的见手青,都走出来独辟蹊径的美食道路。

看了驻京办的发展,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驻京办事处职能转变的思考 https://www.ggj.gov.cn/gzdt/ggjgzdt/hqzzs/zgjghq/2007newnian/200710/200711/t20071120_17916.htm



中国发展门户网,国管局:500余驻京办将被撤 所谓“上万家”不实 http://cn.chinagate.cn/hotissues/2010-02/04/content_19369950.ht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