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纵深实施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举办。会议由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江苏省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江苏“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联盟协办,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纵深服务创新园区新质转型”为主题,旨在广泛集成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创新园区新质转型。


据了解,自201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计划以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按照“挖资源、进园区、帮企业”的工作思路,构建33310产业集成创新服务体系和“五个一”集成创新服务模式,深耕园区服务十年,打造十大业务品牌,汇聚技术、人才、平台等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支撑有举措、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有路径、重大平台培育有阵地、人才引育留用有实招、技术转移服务有成效、科技金融服务有亮点、园区科技管理有提升,源源不断地把科技服务送到创新驱动的主阵地去。

目前,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已与99家产业园区建立合作,覆盖江苏省100%的国家高新区和90%的省级高新区,在35家园区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累计集聚3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300多家高校院所、400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载体、40000多项技术成果,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400多场,提供科技服务项目4800多个,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0多项,年服务企业超40000家,为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高质量科技服务支撑。


会上,发布一批前沿技术重大成果、签约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培育一批服务支撑创新园区新赛道。其中,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省实验室联盟、省技术转移联盟发布一批前沿和未来领域的重大最新科技成果,涵盖具身智能、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助力高校院所的高端资源与高新园区精准高效对接。现场企业与园区高度关注,争相对接。


东南大学是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2025年度轮值主席单位。该校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王立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江苏省技术联盟发布了来自11所高校的11项技术成果,围绕新材料、信息通信、医学这3个重点方向展开。东南大学此次发布的“大数据的智能压缩与优化”成果能实现高效、低损、快速的信息压缩和信息的快速传递,目前处于产品化的前期阶段,“希望能够与企业联合,让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创新进行融合,促进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江苏静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初创团队,于今年年初落户紫金山科技城。此次会议上,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飞行器和重大装备智能监测与健康诊断技术及系统研发”项目,作为走进“四大”重大技术转移项目之一签约。

“公司从资金、人才、实验场地、办公场地等方面给学校提供技术开发的载体,而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将给我们提供技术加持。”该公司总经理高强介绍,此次合作是在公司所在的产业园区的牵线搭桥下达成的。

会议当天,国有企业对接交流会同步举办,围绕《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江苏省盐业集团、江苏省文投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等国企进行了科技创新战略合作签约,将在融入重大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等方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