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我国外交部的发言人毛宁主持了例行记者会,会议宣布了,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的邀请,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将于5月19日至21日访华,中巴两国之间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水资源就是国家安全生存的生命线,巴基斯坦作为印度河的下游国家,国家的水安全一直受到了上游行动的直接影响,近期印度作为印度河的上游国家采取了施压手段,而巴基斯坦为保障自身的水安全不得不采取应对行动。
印度在水资源问题上的一系列单方面措施和强硬表态,声称不再遵守现有水资源协议,以及实际采取的限水甚至突然放水行为,给巴基斯坦造成了现实压力和担忧,印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中巴之间又有什么新举措?
水资源安全就是“红线”
这潭浑水的源头还得从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又起的纷争说起,印度仗着自己是印度河的上游,似乎盘算着用“水龙头”来拿捏下游的巴基斯坦,新德里先是撂下一句狠话,单方面不认那份签了多年的水资源协议,总理莫迪更是喊出“血与水不能同流”,扬言要让巴基斯坦“一滴水都别想得到”。
紧接着印度真就玩起了间歇性断水的把戏,搞得巴基斯坦一些地方水流量骤降九成,农田灌溉和发电厂都傻了眼,更过分的是,印度那边一声不吭就开闸放水,巴控克什米尔部分地区转眼成了泽国,这种时而“干你没商量”,时而“淹你没脾气”的骚操作,摆明了是把水当成了新型武器。
印度还盘算着在印度河干流上大兴土木修运河,名义上是搞水利,骨子里却是想捏住巴基斯坦的七寸,打造一个能随时关闸断流的“杀手锏”,印度国内这种强硬姿态往往能博得一片叫好,执政党也能捞着政治资本,至于国际观瞻和长远后果似乎都排在了后面。
面对印度这套组合拳,巴基斯坦的反应也是硬碰硬,伊斯兰堡直接摊牌,水资源安全就是“红线”,谁敢动这条线,那就是“战争行为”,这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巴基斯坦心里门儿清,水是命根子,在这上面退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所以他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能等人家刀磨快了才想起自己还没盾牌,到那时哭都来不及。
印度的这番操作巴基斯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飞往北京,印巴对峙和水资源安全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巴基斯坦把自家情况跟中方一五一十地通报了,明摆着是希望老朋友能给些支持,别让自己在这场水仗里老是挨打。
中国的回应也很干脆利落,两国拍板,莫赫曼德水电要站加快建!这座大坝已经吭哧吭哧建了六年,原计划还得一年才完工,巴基斯坦把它看作是“国家旗舰项目”,关系国计民生,现在突然踩油门,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莫赫曼德水电站可不是个例,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大盘子里,中国早就深度参与了巴基斯坦好几个大型水利项目,像被称作巴基斯坦“三峡”的卡洛特水电站,还有迪阿莫-巴沙大坝。
这些大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巴基斯坦更好地管好用好自己境内的水,给经济发展供点清洁能源,也给中巴合作添砖加瓦,如果这些项目要是都建成了,巴基斯坦调配水资源的能力,那可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巴基斯坦的“关键牌”
印度想用水拿捏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不是只会干瞪眼,他们手里也攥着一张牌,虽然没直接打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巴基斯坦总理助理就借媒体的口,不点名地给印度提了个醒,印度是巴基斯坦的上游没错,可别忘了印度的一些重要河流,源头可是在中国。
这话里有话,新德里要是敢开这个坏头,利用上游地位卡下游脖子,那作为更上游的中国,恐怕也不会袖手旁观,这番表态虽然说得委婉,但警告的意味够浓,被外界看作是巴基斯坦在关键时候打出的一张“中国牌”,像一把剑悬在印度头上。
这事的关键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水资源分配协议,尽管印度现在试图单方面否认,但协议明确规定了双方在印度河及其支流上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中印之间的情况则不同,对于从中国发源、流向印度的跨境河流,例如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印度河的上游段,两国至今未签署具有同等约束力的水资源共享或管理协议。
这种条约关系上的“不对称”使得印度在考虑对巴基斯坦“以水施压”时,不得不顾虑自身作为中国下游的脆弱性,一旦上下游国家合作用水的规则和默契被破坏,印度可能会面临被中国以同样方式对待的风险。
中巴闷声干大事
中巴两国闷声给莫赫曼德这类水利工程按下“快进键”,背后的算盘可不只是经济援助那么简单,这些大坝一旦陆续投入使用,巴基斯坦在流域水资源调配上的自主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这不一定能彻底抹平上下游国家在水资源控制上的天然差距,但至少印度政府以后再想拿印巴水资源协议说事儿,或者再玩什么断水威胁的老一套,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巴基斯坦手里也就有了更多反制和缓冲的牌。
中巴在水利建设上这番悄无声息的提速,一方面是给巴基斯坦吃下了定心丸,另一方面,也是在给某些习惯在地区事务中搞单边主义、耍高压手段的势力提个醒,想在亚洲大陆这复杂的水系版图上玩水政治,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站在这条“产业链”的哪个位置。
这场围绕生命之源的静默较量,其精彩和深远之处,远超水面上的波澜,涟漪或许才刚刚开始扩散。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