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无人机的崛起速度到底有多快。据悉,自2024年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后,有着 “空中无人机航母” 之称的中国 “九天” 察打一体无人机,预计马上要在今年6月底完成首飞任务,而这一消息还是被《央视新闻》重点报道出来,作为一款因其科幻设计备受瞩目的装备,“九天”这次获得的待遇真是很少见。
无人机对我们来说已经太常见,但“九天”特殊之处在于设计理念,定位远程多用途空对面作战,可以携带100架小型无人机,简直就是空中航母。
“九天”无人机母舰
“九天”无人机如此被重视,主要在于它的出现补齐了微型、小型无人机远程作战能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将改变未来战争新模式。
动力系统采用了国产涡扇-15改进型发动机,并融合了仿生学的气动设计,续航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可达 1.5 万米,改善了轻型无人机在续航方面的不足,为战场上建立无人机作战的“侦察-打击-评估”完整链条打好了地基。
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6吨,有效载荷则是6吨,翼展更是长达25米,这几个数字放到轰炸机身上已经具备足够的威慑力,放到无人机身上,完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6吨载重量,身上就有8个外挂点,意味着“九天”无人机不光能挂10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还能发射霹雳-15这样的先进空空导弹,甚至空地导弹,甚至已接近和“炸弹卡车”歼-16的标准。
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6吨意味着它比“枭龙”的最大起飞重量还要重,理论上还能担当运输任务,还能装上多种先进设备,配合空空导弹、远程反舰导弹,甚至可以用来执行侦查和信息压制这样的高难度任务。
然而这还不算,它采用开放式架构,可以根据任务不同更换任务舱,里面能够存放无人机、巡飞弹等各式弹药;同时他创新性的引入了电磁兼容指挥舱,将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整合其中,能够同时指挥一百二十八个智能作战单元。
“蜂群母机”加上“人工大脑移动指挥所”,也就意味着九天无人机可以做到和航母一样,即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战场情况的分析,选择选择在合适位置、时机进行合理的武器释放,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而这也是真正让北约智库夜不能寐的。试想一下,这个长6米、宽2.3米的智能弹舱,能以每分钟12架的速度倾泻CH-901巡飞弹,或者蜂群式发射100架微型自杀式无人机,这在战场上会产生怎样的恐怖效应,甚至还不需要担心人员伤亡。
航空装备发展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像“九天”这样的多功能武器,一身掌握几乎所有任务的装备。
“九天”自身的态势感知系统,根本无法满足攻击数百公里外目标的需要,隐身和机动性几乎是个空话,在传统空战中更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轰-6再添竞争对手
现在的空中作战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前不久的印巴空战也证明,如今战场上的指挥系统和数据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这样一来,其实武器平台本身的价值就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要求会有所降低,但是“九天”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跟传统战斗机媲美,载重能力杠杠的,同时还具备典型中程轰炸机的航程和滞空能力。
说起来,其实“九天”的设计理念有点儿像老式战斗轰炸机,也就是我们的轰-6六爷,只是不再需要飞行员,顺便又增加了一些运输能力。如果将来再搭建个空中加油体系,组建以九天为核心的稳定的空中巡逻队,随时按照需求出击,不仅低成本而且通用化,还能避免人员伤亡。
“九天”无人机的研发公司,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和强大产能已经成功将“九天”无人机的单价控制在2000万人民币,这价格甚至没有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售价的十分之一。如此一来,原本是靠低成本来争取生存空间的轰-6,现在又得面对“九天”的竞争压力。
最后
此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跑道,在某种视角下显得格外“脆弱”。当“九天”无人机挂载东风-17衍生型高超音速武器时,其7000公里的作战半径恰好能够完全覆盖关岛全域,南海的岛礁、补给舰、甚至是F-15J战机突然被置于“九天”的评估之下,成为其评估是否重点防范的高危目标。
在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无人机技术,力求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在无人机领域同样投入巨大,例如X-61A “小精灵” 无人机项目,目标计划和“九天”相似,然而在载荷能力、作战范围和蜂群规模等方面,两者的差距就开始被拉大。美国相关无人机航程仅1000公里左右,在“九天”的7000航程面前,难以望我们的项背。
当未来076型舰携带着成规模的“九天”无人机投入作战行动时,战争体系的变革之幕已经拉开,未来战争中,制空系统构建、无人机蜂群作战以及远程精确打击都将超过单一武器平台本身,届时,那么不能及时跟上中国发展的国家,将毫无悬念地遭遇技术层面的降维打击,在军事对抗中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