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前看!别管他们!继续跳我们的!"广场舞带队的王阿姨大声喊着,音箱里热闹的音乐声震天响。

"请把声音调低!这是住宅区,不是舞池!"年轻人李明气愤地站在音箱前,手拿刚收到的噪声投诉单。

"公共地方,我们有权锻炼身体!年轻人有什么厉害的?"几位跳舞阿姨聚拢过来,吵吵嚷嚷地争论。

"我已投诉三回了,下次我会用更严格的办法!"李明警告说。

王阿姨冷哼一声:"随你便!我们怕过谁?投诉就投诉,又不违法!"没人发现,附近一位戴墨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手机录像,他胸前挂着个不显眼的工牌。



01

映月花园小区建成于十年前,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居民的休闲需求,特意在小区中央留出了一片不大不小的广场。

最初,这里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堂,老人们下棋聊天的场所,小区生活其乐融融。

然而,三年前的夏天,这一切开始改变。

一个由十几名中老年妇女组成的广场舞团队在王素珍的带领下,占据了这片区域。王素珍,六十二岁,退休干部,人人都叫她王阿姨。个子不高但声音洪亮,性格强势,眼神犀利,一张方脸上总是带着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

刚开始时,她们的音乐声还算适中,跳舞时间也遵守着小区的公约——晚上九点前结束。

渐渐地,音量越开越大,时间也逐渐延长,最后竟然发展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更让人头疼的是,她们早上六点就开始晨练,音乐声穿透力极强,整个小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我昨晚值夜班,好不容易回来睡个觉,被那鬼哭狼嚎的音乐吵醒了。"年轻护士小张揉着惺忪的睡眼抱怨道,"我去跟她们说了,能不能把音量调小点,你猜王阿姨怎么说?"

"怎么说?"

"她说:'我们锻炼身体是为了国家减轻医疗负担,你一个护士应该支持才对!不就是音乐声大点吗?年轻人怎么这么矫情!'"小张模仿着王阿姨的腔调,气得直跺脚。

02

映月花园小区的居民委员会曾多次接到关于广场舞扰民的投诉。居委会主任郑大爷是个和事佬,他试图调解这一矛盾。

"王素珍啊,大家都是邻居,要相互体谅嘛!"郑大爷和蔼地说,"能不能把音量稍微调小一点,时间也控制一下?"

王阿姨叉着腰,理直气壮:"郑主任,你也是老同志了,应该明白我们老年人的心情。现在的年轻人,光会抱怨,连点噪音都受不了,怎么适应社会啊?再说了,我们跳广场舞是为了强身健体,减轻国家医疗负担,这是正能量活动!"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宪法都保障我们的休闲权利!你们居委会不支持我们老年人健康生活,还帮着那些年轻人说话,什么居委会啊这是!"

面对王阿姨的强词夺理,郑大爷无言以对。虽然他心里清楚,任何权的行使都应该有边界,但他不愿意与这些老年人起正面冲突。

"算了算了,大家都退一步,好商量嘛......"郑大爷只能这样说道,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

第二天,广场舞的音量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王阿姨得意洋洋地对她的"姐妹们"说:"看到没有,连居委会都不敢管我们!我们有权利在这跳舞,谁也管不着!"

03

李明是映月花园的新住户,刚搬来不到半年。他是一名程序员,经常需要熬夜工作,白天则需要休息。广场舞的噪音让他苦不堪言。

"我真的无法忍受了,"李明对邻居说,"我买了最贵的隔音窗户,戴了最好的耳塞,还是能听到那刺耳的音乐声。我工作都没法专心。"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被噪音从美梦中惊醒的李明决定亲自去交涉。彼时,王阿姨正在指挥她的"舞团"跳一支欢快的舞蹈。

"阿姨,您好,"李明彬彬有礼地说,"能麻烦您把音量调小一点吗?我住在三栋,声音特别大。"

王阿姨上下打量了李明一番,撇撇嘴:"年轻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要整天宅在家里打电脑。出来活动活动,对你有好处!"

"阿姨,我是程序员,工作性质需要经常熬夜,白天必须休息......"

"哎呀,什么工作这么金贵啊?我们这个年龄,哪个不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现在年轻人条件这么好,还这么矫情!"王阿姨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引来周围跳舞的阿姨们的附和。

"就是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感恩!" "我们那个年代,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还嫌吵!" "要我说,就是缺乏锻炼,才会这么脆弱!"

面对七嘴八舌的指责,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阿姨们,我没有否认你们锻炼的权利,但是小区是公共空间,每个人都有安静生活的权利,希望大家互相尊重。"

"哟,还挺会说的嘛!"王阿姨嗤笑一声,"公共空间就是让大家一起用的,我们在这跳舞,碍着你什么事了?不想听见就别出门呗!"

李明感到一阵无力:"阿姨,您这是强词夺理......"

"你说谁强词夺理呢?"王阿姨突然变得咄咄逼人,"你这个年轻人,一点尊老爱幼的观念都没有!我们这把年纪了,就跳个舞怎么了?犯法了吗?"

就在争执不下之际,音响里突然传出一句:"王阿姨,给我来一段solo!"

王阿姨立刻转身,朝音响走去,完全无视了李明的存在。李明站在原地,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04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阿姨的广场舞团队越发壮大,音量也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占用了小区的公共空间,还在地上画了一条白线,声称这是他们的"专属区域",其他居民不得入内。



一天傍晚,小区里的几个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踩到了这条"界线"。

"喂!谁家的孩子啊,没看见这是我们的地盘吗?"王阿姨大声呵斥道,"快把孩子领走!不然踩坏了我们的场地,你们赔不起!"

一位年轻妈妈连忙过来拉走自己的孩子,忍不住小声抗议:"阿姨,这是公共区域,不是您一个人的......"

"哟,又来一个不懂事的!"王阿姨双手叉腰,"我们这些老年人容易吗?辛辛苦苦大半辈子,退休了想跳个舞都不行?你们年轻人就是这么对待父母辈的?"

年轻妈妈被这莫名其妙的道德绑架弄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拉着孩子灰溜溜地走开。王阿姨得意地笑了笑,回头对其他舞伴说:"看见没有?跟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就得强硬点!"

"王姐说得对!"一位阿姨附和道,"这些年轻人,就是不把我们这些老年人放在眼里!"

"对!我们老年人团结起来,谁也不怕!"又一位阿姨高声呼应。

这一幕被路过的物业工作人员看在眼里。小区物业公司几次三番接到居民投诉,也曾尝试与王阿姨沟通,但每次都不欢而散。

"王阿姨,关于广场舞的问题,我们物业又收到好几起投诉了,"物业经理小刘语气谨慎地说,"能不能商量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投诉不投诉的!"王阿姨不耐烦地摆摆手,"我们每个月都按时交物业费,你们不帮我们说话,反而帮那些整天投诉的人?"

"不是这样的,阿姨,"小刘试图解释,"我们是希望小区环境和谐,大家都能......"

"少来这套!"王阿姨打断他的话,"我告诉你,我们跳舞是合法的!音响声音大又怎么了?我们锻炼身体,减轻社会负担!你们物业要是再来烦我们,我就去投诉你们歧视老年人!懂不懂?"

面对咄咄逼人的王阿姨,小刘只能无奈离开。回到办公室,他苦笑着对同事说:"这种事真是左右为难,管吧,被骂歧视老人;不管吧,其他居民天天投诉。"

05

随着广场舞扰民问题越来越严重,小区里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一些居民开始采取更激进的方式表达不满。

有人往广场舞团队经常摆放音响的地方泼脏水;有人在晚上故意朝着跳舞的阿姨们家里投掷垃圾;还有人在网上发帖曝光她们的行为,引来一片骂声。

这些行为只会让王阿姨更加强硬。她组织了一个"广场舞维权小组",每天轮流值班,防止有人"破坏"她们的活动。

"姐妹们!"在一次"小组会议"上,王阿姨慷慨激昂地说,"现在有人想要赶走我们,不让我们跳舞!这是对我们老年人权益的侵犯!我们绝不能退缩!"

"对!我们不能退缩!"众人齐声附和。

"从明天开始,我们的音乐声音再大一点,时间再延长一点!让那些投诉的人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第二天,广场舞的音乐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王阿姨特意选了几首节奏感极强的歌曲,音响的低音炮震得地面都在颤抖。她们的跳舞时间也从原来的早六点到晚九点,延长到了早五点半到晚十点半。

一位住在一楼的老人家受不了噪音,出门理论:"王素珍!你们这是干什么?大清早的这么吵,我老伴刚做完手术,需要休息!"

"老刘啊,"王阿姨假惺惺地说,"你老伴身体不好啊?那更应该出来活动活动!待在家里多不好?来来来,加入我们吧!"

"你......你这人怎么这样?"老刘气得手指发抖,"我们是需要安静养病,不是要出来跳舞!"

"那是你们的事啊,"王阿姨满不在乎地说,"我们跳我们的舞,又没有影响你们养病!"

"这噪音还没影响?"老刘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什么噪音啊?这是音乐!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们不欣赏,反而说是噪音,真是没文化!"王阿姨一脸嫌弃,然后转身对着其他人高声喊道,"继续跳!别理他!"

老刘气得浑身发抖,但最终也只能无奈地返回家中。

06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周三的晚上。那天,小区里有个孩子发高烧,需要休息。孩子的父亲李明——就是之前那位程序员——多次下楼请求广场舞团队调低音量,都被王阿姨无情拒绝。

"孩子生病了,医生说需要安静休息,求求您了,就今天一晚上......"李明几乎是哀求的语气。

"生病了关我们什么事?"王阿姨翻了个白眼,"带去医院啊!在家里怎么治?再说了,我们的音乐有治愈效果,说不定对孩子病情有好处呢!"

李明忍无可忍:"王阿姨,您这是强词夺理!孩子高烧40度,医生说不需要住院,但必须安静休息!您就不能体谅一下吗?"

"我们每天都跳,凭什么因为你孩子生病就不跳了?万一明天别人家孩子也生病,后天又有人生病,那我们是不是永远都不能跳了?"王阿姨理直气壮地反问。

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怒火:"我不是说不让您跳,只是希望您能把音量调小一点,就今天一天......"

"不可能!"王阿姨斩钉截铁地拒绝,"我们跳舞有我们的规矩,音乐就是要这个音量才有感觉!你要么带孩子去别的地方,要么就忍着!"

李明被这无理取闹的态度彻底激怒了。他掏出手机,当场报警。

"你报警?"王阿姨不屑一顾,"我们又没违法!警察来了也没用!"

半小时后,两名社区民警来到现场。他们先是测量了噪音分贝,然后询问了情况。

"阿姨,您的音响声音确实超标了,"一位民警耐心解释,"按照规定,居民区晚上十点后的噪音不能超过45分贝,您这个音响现在是78分贝,已经严重超标了。"

"什么超标不超标的,"王阿姨不服气地说,"我们又不是每天晚上十点后都跳!再说了,这是健康活动,为什么要管我们?"

"法律法规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民警严肃地说,"不管是什么活动,只要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就需要进行调整。请您理解并配合。"

在民警的坚持下,王阿姨不得不暂时关掉了音响。但民警刚走,她就对周围的人说:"怕什么?明天继续!他们又不可能天天来!"

07

第二天,王阿姨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她提前到达广场,把音响的音量调到最大,还特意对着李明家的方向。当李明再次出面交涉时,她表现得更加蛮横。



"怎么?还想报警啊?"王阿姨挑衅地说,"随便你!警察来了我们就停一会,警察走了我们接着跳!你能把警察天天叫来吗?"

不仅如此,王阿姨还煽动其他跳舞的阿姨们一起抵制。她们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言,把李明描述成"不尊重老人""阻碍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恶人。一时间,李明成了小区里的"公敌",走在路上都会遭到一些老年人的指指点点。

"就是他,整天投诉我们跳舞的!" "年轻人不知好歹,不尊重老人!" "我看他就是故意针对我们老年人!"

李明几次想要解释,但没人愿意听。他甚至收到了匿名恐吓信,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事情越闹越大,引起了社区和街道办的注意。街道办派人来协调,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在小区旁边的公园划出一块专门的广场舞区域,安装隔音设施,并规定跳舞时间为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

"这不是针对谁,"街道办主任诚恳地说,"而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和谐共处。阿姨们可以尽情跳舞,居民们也能有安静的生活环境。"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支持,但王阿姨坚决反对。

"凭什么要我们搬到公园去?"她大声抗议,"我们在小区跳了这么多年,从来没人管!现在突然说我们扰民,这不是欺负老年人吗?"

"阿姨,不是这样的,"街道办主任解释道,"公园的场地更大,设施更好,而且......"

"不行!"王阿姨打断他的话,"我们就在小区跳,哪里也不去!这是我们的权利!"

街道办主任无奈地看了看周围的居民,摇摇头:"那我们只能启动法律程序了。如果继续这样扰民,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王阿姨冷笑一声,"我们又没犯法!你们这是滥用职权!我要去上访!告你们歧视老年人!"

面对王阿姨的无理取闹,街道办主任只能暂时离开,表示会上报给更高层面处理。

08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周后。那天晚上,广场舞团队照常在小区中央的广场上跳舞,音响声音如往常一样震耳欲聋。

李明再次下楼交涉,手里拿着刚收到的噪音投诉回执单。

"王阿姨,这已经是第三次投诉了,"李明声音疲惫但坚定,"如果你们再不改变,我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采取什么措施?"王阿姨不屑一顾,"我们怕过谁?投诉就投诉,又不犯法!"

"大家向前看!不要理他们!咱们跳咱们的!"王阿姨扯着嗓子喊道,音响里的音乐声盖过了一切。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的胸前挂着一个不起眼的工作证,正在用手机录像。没人注意到他,直到他开口说话。

"各位,我是青城电视台《民生热线》记者陈光明,接到多位居民举报,前来调查广场舞扰民问题。"

中年男子摘下墨镜,亮出记者证,身后跟着扛着专业摄像机的工作人员。"请问您是领队吧?刚才说'我们怕过谁'的是您吧?"

话音刚落,现场突然安静下来。

王阿姨的目光却落在记者身后的另一个人身上,她的表情瞬间凝固,嘴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摄像机镜头转向她时,王阿姨脸色刷地变得惨白,踉跄着后退了两步,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