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挺好,照进讲堂里。
43岁的赵燕春正在讲台上,给来听讲座的人说说她对现代诗的看法。
她是这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教书有些年头了,人看着挺温柔,懂的也多,学生们都挺喜欢她。
快结束的时候,有人提问,一个有点熟又有点陌生的声音响起来。
“赵老师,您好,我是陈家俊。”
赵燕春顺着声音看过去,最后一排站起来一个高高大大的年轻人。
眉眼有点像她记忆里的一个学生,但看着成熟多了,不像以前那么愣头青了。
她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以前的事。
陈家俊,她以前班上的学生。
那时候在课堂上,一提到文学,他眼睛就发亮。
作文写得特别好,但有时候也挺犟的。
毕业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会在这儿碰见。
更让她想不到的是,他现在居然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讲座一完,陈家俊就走上前来了,笑着说:“赵老师,真巧在这儿碰到您。
您讲得还是那么好。”
赵燕春也笑了:“家俊啊,你可变样了,差点没认出来。
恭喜啊,听说你出了新书,卖得挺火?”
“那还得谢谢老师您当年教得好,还老鼓励我,” 陈家俊看着她,眼神挺实在,“其实我今天来,除了想听听您讲课,还有个事儿。
我最近写新东西遇到点问题,想跟您请教请教。”
就这样,两人又联系上了。
起初是聊写作上的事,后来就什么都聊。
他们约在学校旁边一个挺安静的茶馆见面。
喝着茶,从最近有什么好书聊到各自过得怎么样,从写作卡壳了怎么办聊到生活里的一些想法。
陈家俊说话有意思,想法也挺新,真不是当年那个啥都要老师指点的小孩了。
而赵燕春呢,她说话做事那种稳当劲儿,还有看事情的细致,也让陈家俊觉得,这位老师除了讲台上的样子,还有挺吸引人的一面。
聊得多了,陈家俊才偶然知道一件事。
原来当年他家里挺困难,差点上不起学,是赵燕春偷偷帮了他一把,用匿名的钱资助了他。
要不是这笔钱,他可能早就辍学了,更别说后来还能坚持写作。
知道这事儿后,陈家俊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又感动又复杂。
再看着眼前这位温和的赵老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慢慢冒了出来。
他开始更勤快地联系赵燕春,有时候是正经讨论写作,有时候就是闲聊几句家常。
赵燕春一开始没多想,就觉得这学生好学,愿意指点他几句。
可慢慢地,她也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陈家俊看她的眼神,好像不光是尊敬,还带点别的意思。
比如过马路,他会很自然地伸手挡一下车;看她皱眉头了,会小声问一句“怎么了赵老师,不舒服吗?”;她过生日,他会送个小礼物,不贵,但看得出用了心。
这些小细节,像小石子丢进平静的水里,让赵燕春心里起了波澜。
她单身很多年了,习惯了一个人安安静静过日子,但也确实有点想身边有个人能说说话,暖暖心。
陈家俊的出现,就像生活里突然照进一道光。
可是,年龄差得太大了,这是个坎儿。
她43,他才24,快差了二十岁呢!别说想法可能不一样,光是周围人的眼光就够让人受不了的。
果然,两人来往稍微多了点,学校里就开始传闲话了。
“哎,听说了吗?赵老师好像跟一个年轻作家走得挺近。”
“是她以前的学生吧?差着辈儿呢!”
“这……师生恋啊?不太好吧?”
这些话零零碎碎传到赵燕春耳朵里,挺不是滋味的。
她挺在乎名声的,更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陈家俊。
所以,她开始有意识地躲着点陈家俊,见面次数少了,回信息也尽量简单客气。
陈家俊当然感觉到了赵燕春的冷淡。
他有点失落,但没放弃。
他大概猜到赵老师在担心什么,可他心里认定了。
他没再像以前那样老找她,而是换了种方式。
他不是出了新书吗?开新书发布会那天,当着好多记者和读者的面,他特别郑重地感谢了赵燕春。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赵燕春老师。”
他对着话筒说,“她是我文学路上的启蒙者,也是一直指引我的人。”
这话说得挺大方,既表达了感谢,也没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反而帮赵燕春澄清了一些不好的猜测。
后来,他又搞了个文学写作班,请赵燕春去做指导老师。
“赵老师,您经验比我丰富多了,来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把把关吧?” 他这么一说,赵燕春也不好拒绝。
这样一来,两人又有了不少在工作上交流的机会。
一起讨论作品,一起指导学生,聊起共同喜欢的文学,好像那些年龄、身份的隔阂都淡了不少。
赵燕春那颗一直悬着、防着的心,面对陈家俊这种不张扬却很实在的关心和坚持,也慢慢有点软化了。
有天下着小雨,傍晚,写作班活动结束,陈家俊开车送赵燕春回家。
车里放着轻音乐,雨刷“唰唰”地响。
一路没什么话,快到赵燕春家小区门口的时候,陈家俊忽然把车停在路边,转过头来,声音有点紧:“赵老师,我知道我下面要说的话可能不太合适,也知道咱俩情况挺特殊的。
但是……我还是想跟您说清楚。”
他吸了口气,看着赵燕春的眼睛,很认真地说:“我喜欢您。
不是学生对老师那种尊敬,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那种喜欢。”
车里一下子安静了,只剩下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
赵燕春心跳得飞快,她不敢看陈家俊的眼睛,扭头看着窗外湿漉漉的街道,脑子很乱。
理智告诉她,不行,绝对不行!差这么多岁,又是师生,传出去像什么样子?周围人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可另一方面,她能感觉到陈家俊不是说着玩儿的,也能感觉到自己心里好像……好像也有点动摇。
最后,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她定了定神,尽量平静地说:“家俊,谢谢你这么想。
但是,你想想,我们俩差多少岁?别人会怎么看?我们……真的不合适。
我希望我们以后还能像现在这样,是师生,也是朋友,好吗?”
这话一说出口,她自己心里也挺难受的。
陈家俊眼神里的光明显暗了下去,但他没说什么过激的话,只是沉默了一小会儿,然后轻轻说:“我明白您的顾虑。
但是,赵老师,我会向您证明,年龄真不是问题,别人怎么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
请您……给我个机会,也给您自己一个机会,行吗?”
打那以后,陈家俊虽然没再明确提这事儿,但也没真的放弃。
他保持着距离,却总在赵燕春需要的时候出现。
她生病了,他会托人捎来药和容易克化的吃的;
工作上遇到麻烦了,他会想办法帮忙出主意;
她无意中说过喜欢什么,他都记在心里…… 他不逼她,但他的关心就像空气一样,让赵燕春总能感觉到。
这份坚持,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暖化了赵燕春的心。
她开始琢磨,难道就因为怕别人说闲话,怕年龄差距,就真要错过一个可能让自己幸福的人吗?自己是不是太懦弱了?
可现实的麻烦还是来了。
陈家俊的妈妈知道了这事儿,老太太气得不行,觉得儿子这是昏了头。
“她多大岁数了?还是你老师!这像什么话!”
老太太直接找到赵燕春,话说得挺客气,但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赵燕春能“高抬贵手”,“放过”她儿子。
还有些八卦媒体,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风声,开始瞎写,把两人的关系写得很难听,给赵燕春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你看那些报纸上写的,我们成了什么了?” 赵燕春拿着报纸,又气又委屈。
信任也开始受到考验,两人因为这些现实的问题,吵了好几次架。
赵燕春觉得太累了,身心俱疲,甚至跟陈家俊说:“要不……我们先分开一段时间吧,都冷静冷静,好好想想。”
那段分开的时间,两人都不好过。
赵燕春一个人反复想,心里很乱。
陈家俊呢,一边反省自己是不是太着急了,一边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没放弃,还是耐着性子跟他妈解释,说自己对赵燕春是真心的,不是一时冲动。
对那些瞎写的报道,他也找了律师,要告他们诽谤。
时间久了,事情慢慢有了转机。
陈家俊一直坚持,做事也越来越稳重,他妈妈看在眼里,态度也软和了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反对了。
陈家俊的坚持和担当,也让赵燕春看清楚了,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确实是个值得依靠的人。
在家人的逐渐理解和他们俩共同的努力下,那些困难总算是慢慢克服了。
差不多过了一年吧,他们的感情稳定下来了。
陈家俊的事业也越来越好,算是证明了自己不是光靠嘴说。
赵燕春也下了决心,跟学校申请了提前退休。
“我想换个活法,不想再被‘老师’这个身份框着了。” 她这么跟陈家俊说。
这时候,她47岁,陈家俊28岁。
退休申请批下来的那天,陈家俊跟她求婚了。
没搞什么花哨的仪式,就拿出一个简单的戒指,很认真地看着她说:“燕春,嫁给我吧。
以后的日子,我们一起过。”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了快二十岁,但眼神无比坚定的男人,赵燕春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以前那些担心、害怕、委屈,好像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她用力点了点头:“嗯!”
婚礼办得很简单,就请了关系最近的家人和朋友。
大家都是真心祝福他们。
交换戒指的时候,赵燕春看着陈家俊年轻的脸,心里又激动又有点说不出的慌张。
真的嫁给他了,嫁给这个自己曾经的学生,这个比自己小这么多的男人。
婚礼结束,客人都走了。
新房里贴着红喜字,灯光暖暖的。
陈家俊让她先去洗澡。
浴室里,热水哗哗地冲在身上,赵燕春的心却静不下来。
幸福感是真的,但紧张和担心也是真的。
她想起结婚前两人的一次谈话。
当时她提出来,考虑到两人生活习惯可能不一样,都需要点个人空间,婚后是不是可以不用非得每晚睡在一起。
陈家俊当时答应了,说理解她,尊重她的想法。
可现在,这可是新婚第一晚啊!那个约定这时候想起来,怎么那么别扭呢?
水汽把镜子都弄花了。
赵燕春看着镜子里模糊的自己,眼角的皱纹,好像没那么紧致的皮肤……年纪确实不小了。
虽然平时也注意保养,看着比一般同龄人年轻点,但跟陈家俊那种年轻饱满的状态一比,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他会不会后悔?”
“我这个年纪,还能像个真正的妻子那样吗?”
“那个分开睡的约定,他当时答应,是不是心里其实有点别的想法?”
她关了水,用浴巾裹住自己,心里乱糟糟的。
等下走出这个门,怎么面对陈家俊?新婚之夜,难道真就各睡各的?赵燕春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又对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感到一阵阵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