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今年以来,额济纳旗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资源,不断探索城市文明的多元路径,优化文明实践内容供给,赋予文明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为额济纳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力。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 点燃文明实践内动力额济纳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坚持“做强阵地、做实服务”的总体思路,创新“文明实践+”工作法,通过加强理论政策宣讲凝心铸魂,加强优秀文化供给丰富精神生活,将文明实践延伸到辖区每一个角落,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赋能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居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小平台”,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的“大作用”,通过“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安全教育、移风易俗”等实际行动,实施一批富有特色的宣讲活动。宣讲员在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凉亭下、天赋小区树荫下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语言,把“大道理”变成群众爱听的“小故事”。运用宣传彩页、小区居民群、微信公众号宣传为民利民惠民政策,把扶贫帮困、民生保障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为辖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幸福安定提供有力保障,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苏泊淖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好“书记茶摊”基础平台,以“百姓讲堂”为切入点,统筹“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渠道,变“固定讲”为“动态讲”,做到“固定讲”打磨精品课程抓人心,“动态讲”及时跟进学习、跟进宣讲,推动宣讲深入人心。此外,宣讲团还创新探索小区“定点式”宣讲、上门“入户式”座谈、“综合性”宣讲等方式来满足辖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居民的需求,实现“讲”与“需”精准对接。宣讲团依托社区“书记茶摊”、科普讲堂等宣讲阵地,开展理论知识、红色故事、反诈骗、生态环保等宣讲活动70余场次,覆盖居民4000余人次。
“文明实践+传统文化” 铸就文明实践新风尚
只有贴近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才能让文明实践工作“活”起来。额济纳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本地特色,打造“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春季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流动理发师”进小区文明实践活动,将贴心服务送至特殊群体家门口。夏季举办“三级联动·理论宣讲”,“诗歌+那达慕”,“移风易俗·文化惠民”、5.19中国旅游日采风系列活动,开展家风故事分享、皮影戏、非遗剪纸展演等,用方言土话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极探索“文明实践+”模式,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相结合,策划“积分制管理”“文明家庭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476场次,受众达2.5万余人。
“文明实践+党建引领” 激发文明实践志愿红
额济纳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 + 志愿服务”模式过程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充分盘活利用现有的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坚持以社区(嘎查)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为主体,积极鼓励动员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示范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团体为辅、全民广泛参与”的文明实践服务体系,围绕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实行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派单”、志愿队伍“接单”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以阵地资源为依托、党员当服务表率,以志愿队伍为基础、活动项目为牵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让文明实践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下一步,额济纳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一重要阵地和平台,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的服务理念,切实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群众身边日常的“小需求”,以贴心服务收获暖心的“大拇指”,将文明新风吹进居民心坎,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力,奏响新时代文明最强音。
来源:文明额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