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B校区的操场上,刚结束体育课的20岁男生,在和同学归还篮球途中,踩中了一块与草坪“融为一体”的绿色地毯坠入下方深达数米的化粪池中。尽管随行同学第一时间呼救、校方全力配合消防和医疗救援,但年轻的生命仍被沼气与污水吞噬。这场悲剧的残酷细节,让无数人在追问:一块腐木板和草皮,为何能成为校园里的“杀人工具”?


据极目新闻采访的多位目击学生描述,事发化粪池位于操场与篮球场之间的绿化带旁,井口直径约50厘米,表面覆盖着一块严重腐化的木板,木板上方又铺设了仿真草皮。这种看似美观的“伪装”,实则是致命的陷阱。一名参与施救的学生回忆:“当时木板已经完全断裂,草皮像地毯一样盖在窟窿上,根本看不出下面是化粪池。”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个危险区域并非偏僻角落。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井口距离篮球场仅8米,周边常有学生驻足休息。一位保洁阿姨透露:“这个井盖去年就裂了缝,用木板挡着应付检查。”校方通报中“立即加强隐患排查”的承诺,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


遇难学生的父亲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声音哽咽。这个来自重庆农村的家庭,主要依靠务农维持生计,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张先生说:“孩子知道家里困难,暑假打工攒了5000元学费,剩下的钱还在找亲戚借……”原本再过三个月,他就能拿到奖学金缓解家庭压力,如今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在同学眼中,这个20岁的男生总是带着篮球往返于操场和宿舍。事发时,他刚和队友打完一场友谊赛。这些零碎的生活片段,拼凑出一个普通大学生努力生活的轨迹,也让这场悲剧显得更加荒诞。


事件曝光后,有网友发了该事件的细节,公众的愤怒指向一个核心问题:为何安全隐患总要付出生命代价才能被重视?“这不是意外,是重大责任事故,要追责“陷阱”制造者。”



2023年河北廊坊某小区母子坠亡案中,物业用薄木板遮盖污水井,检查报告却写着“防护达标”。重庆某建筑行业从业者向媒体透露:“用木板、草皮遮盖危险区域是业内潜规则,应付检查能省下80%成本。”当管理者把安全当成数学题来计算,悲剧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律师李振分析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258条,若最终认定校方明知井盖存在隐患却未及时修复,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但再多的赔偿也换不回鲜活的生命。正如网友评论所说:“我们不需要事后诸葛亮式的整改,更想知道有多少‘伪装井盖’还在校园里吃人。”


这场悲剧撕开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遮羞布。当20岁的生命消失在腐木板和草皮之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安全的漏洞,从来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深坑,更是某些人心中的深渊。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