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李秀英坐在轮椅上,双眼呆滞地望着窗外,这是她32年来每天的模样。
但是就在那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忽然抓住女儿林晓芳的手,声音异常清晰。
"我在广东有座老宅,在荔枝湾那边……钥匙藏在红木盒子的夹层里。"
林晓芳惊得说不出话,这是多年来母亲第一次如此清醒地说出完整的句子。
更让她震惊的是,她从未听说过家里在广东有任何房产。
让人更想不到的是那把被提及的钥匙,将打开一段被深埋三十余年的秘密。
01
南京的冬天总是湿冷刺骨。
林晓芳端着热粥推开母亲房门时,窗外的梧桐树已经褪去了最后一片叶子。
"妈,吃早饭了。"她习惯性地说道,虽然知道不会得到回应。
李秀英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几岁。
三十二年的痴呆症让她的世界变得异常狭小,只剩下这个房间,这张床,和窗外日复一日变换的景色。
林晓芳今年四十五岁,是李秀英唯一的女儿。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她把所有的耐心分给了学生和母亲。
父亲林建国去世已经三年了,从那以后,照顾母亲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林老师,你妈妈今天吃药了吗?"邻居王阿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几件洗好的衣服。
"吃了。"林晓芳点点头,"今天她胃口不错,粥喝了大半碗。"
"那就好,那就好。"王阿姨笑着说,将手中的衣服放进衣柜,"最近天冷,我给她洗了几件厚衣服,都是纯棉的,穿着舒服。"
林晓芳感激地看了王阿姨一眼,"谢谢您,王阿姨,有你的帮忙我轻松了不少。"
"哎呀,说这些干啥。"王阿姨摆摆手,"我就是闲不住,帮帮忙也是应该的。你该去上班了吧?我来照顾你放心吧。"
离开母亲的房间,林晓芳快速地收拾好自己的教案和作业本,准备出门。
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那是在母亲发病前不久拍的。
照片中,三十多岁的李秀英站在丈夫身边,怀里抱着十三岁的林晓芳,一家人笑得灿烂。
那时的李秀英眼神明亮,笑容温柔,与现在判若两人。
林晓芳记得,那年母亲突然开始变得健忘,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
起初,大家都以为是更年期的缘故。
但很快,她连最简单的家务都做不好了,有时甚至认不出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医生诊断为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病在当时的李秀英年龄来说极为罕见。
父亲为了照顾母亲,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照料。
林晓芳从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回到家乡,找了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她的青春就这样在照顾母亲和工作中一点点流逝,连恋爱的机会都很少。
三十岁那年,有个同事向她表白,但最终因为她无法分心照顾家庭而分手。
现在想来,那或许是她唯一一次真正接近婚姻的机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当地的重点学校,林晓芳在这里已经教了二十年的书。
学校的大门是典型的欧式风格,红砖墙上爬满了常青藤,冬天里依然绿意盎然。
作为一名老师,她并不出众,但认真负责,深受学生喜爱。
她的办公桌总是整洁有序,墙上贴着学生送的卡片和便签,每一张都承载着真挚的感谢。
课堂上,她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林黛玉焚稿断情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入神。
"林黛玉为什么要烧掉自己的诗稿?"林晓芳问道,环顾教室。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看到了宝玉和宝钗的亲密,更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可能永远不会得到期望的回应。"
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
林晓芳总是能把文学课讲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她最大的成就感来源。
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但在讲台上,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林老师,"下课后,一个女生拿着作业本走到讲台前,"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林晓芳放下粉笔,转过身来。
"您觉得林黛玉为什么会那么执着地爱贾宝玉呢?明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是放不下。"
林晓芳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触动了她心底的某根弦。
"也许,"她缓缓地说,"有些感情,不是因为有结果才坚持,而是因为在乎,所以无法放弃。"
中午放学后,林晓芳匆忙赶回了家。
李秀英坐在窗边的轮椅上,阳光洒在她的身上。
林晓芳走过去,蹲在母亲面前。
"妈,我回来了。"她轻声说道,握住母亲的手。
"今天学校里有个学生问我关于《红楼梦》的问题,我突然想起你以前最喜欢看的就是这本书。您还记得吗?您总说林黛玉太傻,为情所困。您说女人要独立,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
李秀英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对女儿的话毫无反应。
林晓芳叹了口气,站起身来。
"我去帮您拿午饭。"
02
就在这时,李秀英忽然抓住了她的手腕。
这个动作来得如此突然,林晓芳吓了一跳。
"妈?"她惊讶地低头看着母亲。
李秀英的眼神突然变得异常清醒,她紧紧地盯着林晓芳,似乎在极力地回忆着什么。
"小芳……"她的声音嘶哑而微弱,但清晰可辨。
林晓芳的心跳加速,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叫过她的名字了。
"妈,您认出我了吗?"
"小芳,我在广东有座老宅,在荔枝湾那边……"
"什么?"林晓芳屏住呼吸,半跪在母亲面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红木盒子的夹层里……有把钥匙,你要……找到它。"李秀英的声音断断续续。
三十二年了,这是李秀英第一次如此清醒地说出完整的句子。
"红木盒子?在哪里?广东的老宅?"
"荔枝湾二巷18号,"李秀英继续说道,"你必须去看看。"
"妈,您什么时候在广东有过房子?"林晓芳困惑不解,"我怎么从来不知道?"
李秀英的眼神又恢复了茫然,但她的手仍然紧紧抓着女儿。
"找到它……"她喃喃道,声音越来越弱。
晚上,林晓芳帮母亲洗漱完毕,哄她睡下后,开始在家里寻找所谓的"红木盒子"。
她翻遍了所有的抽屉、柜子和储物箱,但一无所获。
"也许在阁楼上?"林晓芳自言自语道。
家里的阁楼很少有人上去,里面堆满了多年来积攒的杂物。
林晓芳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爬上阁楼的楼梯。
突然,在一个角落里,她发现了一个被布盖着的小箱子。
掀开布,下面是一个做工精致的红木盒子,约有两本书那么大,看起来年代久远。
"是这个吗?"林晓芳的心跳加速,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盒子,擦去上面的灰尘。
盒子上刻着精美的花纹,还有一个小铜锁。
林晓芳试着打开,但发现已经锁上了。
她仔细检查盒子的每一个细节,回想着母亲的话:"红木盒子的夹层里……"
"夹层?"林晓芳轻声重复着这个词,手指沿着盒子的边缘摸索。
忽然,她在盒子底部发现了一个几乎察觉不到的缝隙。
轻轻一按,一个隐蔽的小抽屉弹了出来。
在抽屉里,躺着一把古旧的铜钥匙和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母亲,站在一栋传统岭南风格的老宅前,笑容灿烂。
照片背面写着:"荔枝湾二巷18号,1985年春"。
"真的是广东!"林晓芳惊讶地念出照片背面的地名。
她从未听说过母亲与广东有任何联系。
在她的印象中,母亲是土生土长的江苏人,从未提过自己在南方有过生活的经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晓芳喃喃自语,将照片和钥匙小心地放回夹层,把红木盒子带回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一早,林晓芳便带着红木盒子和钥匙去了医院。
她需要咨询医生关于母亲突然清醒的情况,以及这种情况是否会再次发生。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是当地最好的,林晓芳和母亲多年来一直在这里就诊。
医院的走廊上人来人往,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药品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林晓芳坐在诊室外的长椅上,等待着被叫号。
"林晓芳,请进。"护士推开门,叫道。
走进诊室,张医生正坐在电脑前查看病历。
张医生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面容和蔼,是李秀英的主治医生多年。
"张医生,我妈妈昨天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情况。"林晓芳坐下后立即说道,然后详细描述了母亲突然清醒并说出完整句子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确实存在,我们称之为'清醒时刻'。"神经科的张医生解释道。
"患者可能会短暂恢复部分记忆和认知能力,但这种情况通常很短暂,而且不稳定。"
"那有没有可能她会再次清醒?"林晓芳充满希望地问道。
"很难说。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多次清醒的时刻,而有些可能只有一次。但即使再次清醒,记忆也可能是片段式的,不完整的。"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我是说,她提到的那些事情,可能是真实的吗?"
"从医学角度来说,清醒时刻的记忆通常是真实的,虽然可能混杂了一些想象或扭曲。"张医生解释道。
"患者常常会回忆起对他们来说情感上非常重要的事件或地点。您母亲提到的地方,可能对她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03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芳格外关注母亲的状态,希望能再次看到那短暂的清醒。
同时,她也开始暗中准备前往广东的计划。
首先,她需要请假,还要安排好母亲的照顾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公室里,林晓芳站在教导主任的办公桌前,有些紧张地说:"李主任,我想请一周的假。"
"一周?"李主任抬起头,"出什么事了吗?"
"我妈妈的情况有些变化,我需要去一趟广东处理一些事情。"林晓芳简单地解释道没有透露太多细节。
她不确定该如何解释这个突然的决定,毕竟连她自己都对此感到困惑。
回到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安排母亲的照顾。
尽管有王阿姨帮忙,但林晓芳还是担心离开这么久会不会有问题。
"王阿姨,我需要去一趟广东,大概一周时间。"林晓芳犹豫地说,"您能全天照顾我妈吗?我会多付您一些工资。"
她知道这个请求有些为难人,毕竟王阿姨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
"没问题,林老师。"王阿姨爽快地答应了,"您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您妈妈的。实在不行,我让我丈夫过来帮忙,他退休在家,有的是时间。"
王阿姨拍了拍林晓芳的肩膀,"您这些年也够辛苦的,是该出去走走了。"
这番话让林晓芳眼眶微热,她很少得到这样的理解。
"谢谢您,王阿姨。
我会尽快处理完事情回来的。"
预订了飞往广州的机票后,林晓芳开始收拾行李。
她把那把铜钥匙和照片小心地放在随身背包里,又查阅了关于荔枝湾的资料,标记好了地图上的位置。
荔枝湾是广州市荔湾区内的一个古老街区,以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这个地方在清朝时就已经是富商聚居的区域,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骑楼和西关大屋。
根据网上的资料,荔枝湾二巷是其中一条较为幽静的小巷,至今仍保留着不少老建筑。
出发前一晚,林晓芳坐在母亲床边,握着她的手。
"妈,我要去广东了,去看看您说的那个老宅。
您有什么想告诉我的吗?"
李秀英只是茫然地看着女儿,没有任何回应。
林晓芳叹了口气,轻轻吻了一下母亲的额头。
"我会尽快回来的。"
南京到广州的飞机需要三个小时。
这是林晓芳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飞机起飞后,她望着窗外的云海,思绪万千。
母亲三十二年前的痴呆症,一直以来被诊断为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但现在,林晓芳不禁开始怀疑,是否有什么隐藏的原因,与广东那段神秘的经历有关?
下午三点,飞机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一出机场,扑面而来的是南方特有的湿热空气,与南京的干冷形成鲜明对比。
林晓芳按照之前的计划,先乘坐地铁到了市中心的一家经济型酒店办理入住。
放下行李后,她决定立即前往荔枝湾二巷。
"荔枝湾二巷?那是老广州的一片历史街区,要坐地铁6号线到文化公园站,然后走一段路。"酒店前台的年轻女孩热心地指点道。
从文化公园站出来,林晓芳按照手机导航,穿过几条小巷,终于来到了荔枝湾附近。
这是一片保存完好的老城区,两旁是各式各样的骑楼和老式建筑,充满了浓厚的岭南风情。
转过一个弯,一条幽静的小巷出现在眼前,巷口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荔枝湾二巷"几个字。
林晓芳的心跳加速,她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巷子不宽,两侧是紧挨着的老式建筑,大多是二三层的传统岭南风格小楼,墙壁上爬满了藤蔓植物。
街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的石凳上聊天,看到陌生人经过,好奇地打量着。
林晓芳仔细查看着每户人家门上的门牌号,终于在巷子深处找到了18号。
04
那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红砖灰瓦,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大门紧闭,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的样子。
站在门前,林晓芳忽然觉得有些恍惚。
照片上年轻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扇门前,笑容灿烂。
林晓芳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拿出那把铜钥匙,小心翼翼地插入门锁。
出乎意料的是,钥匙竟然轻松地转动了,大门随着"咔哒"一声轻响打开了。
"真的开了!"林晓芳惊讶地低声说道。
推开沉重的木门,当她看到眼前的一切,林晓芳彻底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