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您真的确定要来我们家过年吗?”电话那头,小月的声音有些迟疑,
“您一个人在家也挺好的,多自在啊。”林秀兰握紧电话,
窗外的雪花纷飞,她看着对面楼上贴的“福”字,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沉默了几秒后,她轻声说:“妈想看看你们,可以吗?”
01
林秀兰今年七十岁了。
老伴张明山去世整整一年了。
就在去年的正月初五,他们还一起包了饺子。
张明山说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儿。
林秀兰让他去休息,自己把剩下的饺子都包完了。
等她端着热腾腾的饺子去叫他时,张明山已经安详地躺在床上,再也没有醒来。
医生说是突发心梗,来得快,走得也快,没有受太多痛苦。
可这一年来,痛苦的是林秀兰。
四十五年的婚姻生活,从来没有分开超过三天。
突然之间,她成了孤家寡人。
每天早上醒来,她都要花上几分钟才能接受身边空荡荡的事实。
有时候她还会习惯性地做两人份的饭菜。
等到摆上桌,才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
最难熬的是夜晚。
电视里的笑声总是那么刺耳。
她常常坐在沙发上,看着他们一起拍的照片发呆。
女儿小月和女婿赵民偶尔会来看望她。
刚开始时,他们每周都会来一次。
小月会带些水果和点心。
赵民会帮忙修理一些小东西。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来访变得越来越少。
从每周一次,到两周一次。
再到一个月一次。
最近,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他们了。
林秀兰理解。
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忙,还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
她不想成为女儿的负担。
每次打电话,她都会说自己一切都好。
从不提自己偶尔会头疼的事。
也不说冰箱前几天坏了,现在靠窗台外的冷空气保存食物的事。
林秀兰学会了独立。
学会了一个人面对所有问题。
但唯独没学会如何面对孤独。
02
腊月二十五了。
小区里已经开始贴对联、挂灯笼。
林秀兰从窗户看出去,小孩子们在院子里放鞭炮,笑声传到她的耳朵里。
去年这个时候,她和张明山在准备年货。
张明山总是喜欢亲自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
“过年了,就该热热闹闹的。”这是他常说的话。
今年,她的家里静悄悄的。
没有张贴的对联。
没有准备的年货。
只有日历上那个大大的“三十”提醒着她,新年就要到了。
林秀兰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电视遥控器,却没有按下任何按钮。
电视黑着,像一面镜子,映出她孤独的身影。
突然,她做了一个决定。
她要去女儿家过年。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林秀兰拨通了小月的电话。
“小月啊,妈想去你们家过年,可以吗?”
电话那头,小月沉默了一会儿。
“妈,您真的确定要来我们家过年吗?您一个人在家也挺好的,多自在啊。”
林秀兰握紧电话,窗外的雪花纷飞,她看着对面楼上贴的“福”字,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沉默了几秒后,她轻声说:“妈想看看你们,可以吗?”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
“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们家条件你知道的,不比您和爸爸的房子宽敞,您可能会不习惯。”
“妈不在乎这些,只想和你们一起过个年。”
“那...好吧。”小月的语气有些勉强,“那您大年三十那天过来吧,我们等您吃团圆饭。”
挂了电话,林秀兰突然感到一股久违的期待和兴奋。
她要去女儿家过年了。
不用再一个人守在空荡荡的屋子里。
不用再孤零零地看春晚。
不用再对着冰冷的墙壁说“新年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林秀兰开始认真准备。
她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就像要出远门一样。
她取出了积攒已久的两万块钱,准备作为红包给小月和赵民。
还有小外孙女果果,也要给她一个大大的红包。
最重要的是,她找出了去年张明山生前最后一次包的饺子。
那天包完,她冻了不少。
张明山总说她包的饺子好看但不好吃,他包的丑但味道好。
这一年来,她一直舍不得吃那些饺子。
现在,她要把它们带给女儿一家。
这是张明山留下的最后一点东西。
林秀兰把这些珍贵的饺子小心翼翼地装进保温盒,准备带给女儿一家。
这会是一个惊喜的。
林秀兰想着,嘴角露出了笑容。
03
大年三十这天,林秀兰早早地起了床。
她精心挑选了一件红色的毛衣,这是张明山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
她化了淡妆,喷了一点香水。
临出门前,她对着张明山的照片说:“老头子,我去看女儿了,你在那边照顾好自己。”
她拎着沉甸甸的行李,里面装着给女儿一家的礼物和那些珍贵的饺子。
外面下着小雪,天气很冷。
公交车上人不多,大多数人都已经回家团圆了。
林秀兰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
心里却是暖融融的。
一个小时后,她到达了女儿所在的高档小区。
这是一个新建的小区,环境优美,保安严格。
林秀兰出示了女儿家的地址,才被允许进入。
她拖着行李,一步一步地走向电梯。
女儿家在十五楼。
林秀兰深吸了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等了一会儿,门开了。
赵民站在门口,脸上是明显的惊讶。
“妈?您怎么来了?”
林秀兰愣了一下。
“小月没告诉你吗?我们约好了今天来过年的。”
赵民的表情变得有些不自然。
“哦...可能是她忘了告诉我。请稍等。”
说完,他关上了门。
林秀兰站在门外,感到莫名其妙。
她又按了门铃。
这次,赵民打开门,脸上带着勉强的微笑。
“妈,真不好意思,我们家正在打扫卫生,有点乱。小月出去买年货了,您能不能在楼下等一会儿,等我们收拾好了再上来?”
不等林秀兰回答,门又被关上了。
林秀兰站在走廊里,感到一阵难堪。
她不知道该去哪里等。
楼下天寒地冻的。
她就这样拎着行李,站在女儿家门口。
一个小时过去了。
林秀兰的腿开始发酸。
她换了几次姿势,把行李放在地上,靠在墙边等待。
走廊里不时有邻居经过,看到她的眼神中带着好奇和疑惑。
林秀兰低着头,不敢与人对视。
这时,电梯门开了。
小月走了出来,手里提着几袋年货。
看到母亲站在门外,她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妈?您怎么站在外面?”
林秀兰勉强笑了笑。
“赵民说你们在打扫卫生,让我等一会儿。”
小月的脸色变了几变。
她掏出钥匙,开了门。
“妈,您快进来,外面多冷啊。”
林秀兰拎起行李,跟着女儿走进了屋子。
一进门,林秀兰就愣住了。
屋里根本没有打扫卫生的迹象。
相反,客厅里坐满了人,电视开着,欢声笑语。
赵民的父母,他的弟弟,还有他的姐姐一家都在。
见到林秀兰进来,屋里的谈笑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转过头,看着她。
赵民的母亲皱了皱眉。
赵民的父亲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其他人更是连眼神都没给她。
小月的脸色变得难看。
“妈,您先坐。我去把您的行李放好。”
林秀兰尴尬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坐哪里。
所有的沙发都被赵民的家人占满了。
最后,她只好坐在了餐桌旁的一张椅子上。
房间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尴尬。
赵民的家人继续自顾自地看电视,偶尔小声交谈,却像是刻意避开了林秀兰。
小月从卧室出来,直接去了厨房。
“妈,您坐一会儿,我去准备晚饭。”
林秀兰想跟过去帮忙。
“我来帮你吧。”
“不用了,妈,您休息一下吧,坐了那么久的车一定累了。”
小月的语气虽然温和,却带着明显的拒绝。
林秀兰只好又坐回椅子上。
她看着赵民的家人,试图找话题。
“今年过年,大家都来齐了,真热闹。”
赵民的母亲瞥了她一眼。
“我们家每年都这样。”
然后继续看电视,没有再搭理她。
林秀兰感到一阵刺痛。
她低下头,盯着自己的手指,不再说话。
04
小月在厨房里忙碌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林秀兰坐在椅子上,越来越不安。
她想帮忙,却被小月和赵民一再拒绝。
赵民的母亲不时地走进厨房,指导小月做菜。
“这个少放点盐,我儿子不喜欢太咸。”
“多炒一会儿,我孙女喜欢吃焦一点的。”
而赵民和他的家人们则在客厅里悠闲地看电视,聊天,没有一个人去帮忙。
终于,晚饭准备好了。
小月把一道道菜端上餐桌。
有红烧肉,有清蒸鱼,有糖醋排骨,还有几道素菜。
“开饭了!”小月喊道。
赵民的家人们立刻围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占座位。
林秀兰看到餐桌旁只有六把椅子。
而赵民一家加上她,共有七个人。
赵民的父母各自坐在一边。
赵民的弟弟和姐姐一家占了另外三个位置。
赵民自己坐在了最后一个位置上。
小月和林秀兰站在一旁,尴尬地望着已经坐满的餐桌。
“小月,你坐我这里吧。”林秀兰小声说道。
小月摇了摇头。
“妈,您坐吧,我去厨房再拿个小凳子。”
林秀兰不肯。
“我去拿吧,你已经站了一下午了。”
最后,林秀兰和小月都只能站着吃饭。
林秀兰夹了一块红烧肉,刚要放入碗中,赵民的母亲突然说话了。
“哎,这红烧肉是给我孙女准备的,她最喜欢吃肉了。”
林秀兰的筷子僵在半空中。
她慢慢地把肉放回了盘子里。
“对不起,我不知道。”
赵民的母亲哼了一声。
“来我们家做客,总该问清楚规矩。这个鱼也是留给孩子的,那个排骨是赵民爱吃的。”
林秀兰顿时感到脸上发烫。
她不知道该夹什么菜了。
小月看出了母亲的尴尬,赶紧说道:“妈,您尝尝这个炒青菜,很新鲜的。”
赵民笑着附和:“是啊,妈,您年纪大了,多吃素菜对身体好。”
林秀兰勉强夹了些青菜到碗里。
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带来的饺子。
“对了,我带了一些张明山生前最后一次包的饺子,要不要一起煮了吃?”
话一出口,餐桌上的气氛更加尴尬了。
赵民的母亲皱起了眉头。
“大过年的,说什么不吉利的话。再说了,我们家已经准备了这么多菜,哪还吃得下饺子。”
林秀兰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她低下头,默默地吃着碗里的青菜。
饭桌上,赵民的家人有说有笑。
谈论着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孩子,他们的未来计划。
没有人询问林秀兰的近况。
没有人关心她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
她就像一个隐形人,站在自己女儿的家里,却感到前所未有的陌生和孤独。
05
饭吃到一半,小月的手机响了。
她接起电话,走到阳台上小声交谈。
回来后,她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
她犹豫了一会儿,走到林秀兰身边。
“妈,刚才我们单位打电话来,说有个突发情况需要处理。我可能要去一趟公司。”
林秀兰点点头。
“你去吧,工作重要。”
小月迟疑了一下,又说:“可能要很晚才能回来。您...”
不等小月说完,赵民的母亲插话了。
“小月,既然你要去公司,那你妈是不是该回去了?大过年的,家里来这么多人,住不下的。”
林秀兰如遭雷击。
她没想到赵民的母亲会这么直白地下逐客令。
小月的脸色变得煞白。
赵民放下筷子,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林秀兰。
“妈,这...”
赵民的母亲不容分说。
“我们家就这么大地方,你姐姐一家已经住客房了,你弟弟住书房,我和你爸住次卧,你和小月住主卧,哪还有地方给你岳母住?”
林秀兰的手微微发抖。
她看向女儿,希望她能说点什么。
小月低着头,沉默不语。
林秀兰的心一点一点地凉了下来。
赵民似乎有些过意不去,清了清嗓子。
“妈,要不您住我们这儿吧,我和小月可以去住酒店。”
这话一出,赵民的母亲立刻瞪了他一眼。
“大过年的,儿子媳妇住酒店,像什么话!”
赵民的父亲也开口了。
“老林啊,不是我们不想留你,实在是条件有限。”
林秀兰深吸了一口气,强忍泪水。
“我明白,我明白。”
饭桌上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所有人都低头吃饭,没有人说话。
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衬托着屋内的沉默更加刺耳。
林秀兰机械地夹着菜,食物在口中失去了所有味道。
她偷偷瞥了一眼女儿,小月的眼神游移不定,指节捏着筷子发白。
赵民的母亲却是一副理直气壮的表情,时不时对丈夫使个眼色。
赵民的弟弟和姐姐一家显然也感受到了尴尬,不自然地咀嚼着,偶尔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林秀兰放下筷子,端起茶杯,却发现手抖得连茶水都要洒出来。
她的目光落在墙上的全家福上,赵民和小月站在中间,笑得那么幸福。
此刻那笑容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了她的心。
年夜饭上的菜肴丰盛精美,可林秀兰只感到一阵阵苦涩涌上心头。
窗外红灯笼的光映在她眼中,模糊成一片朦胧的血色。
终于,小月放下筷子,看着林秀兰。
“妈......”
她嗫嚅着,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妈,您回去吧。”
林秀兰的世界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