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进入平津侯府舍人馆,当了幕僚后,因为他此前的出色表现,马上就成了杨真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钦天监监正褚怀明,早已经见识过藏海的堪舆术了,他也想除掉藏海。不过,因为庄芦隐比较赏识藏海,他们俩决定先来软的,试图用美女来拉拢藏海。
见藏海就是不松口,褚怀明便开始威胁恐吓藏海,代价就是歌女小枝的喉咙被杨真用火炭烫坏,以后再也不能发声了。
庄芦隐残暴,他的手下更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软的硬的都不行,不过,除掉藏海的机会很快来了。
当天夜里,皇陵里传出了拍门的声音,守护皇陵的卫士,以为先帝显灵,吓得魂飞魄散。
储怀明听说此事后,便来找杨真商量对策,想要借机让藏海出面处理此事,趁机把他除掉。
藏海也在等待除掉他们俩的机会,战幕已经拉开,机会对双方都是均等的,最终谁死谁活,就看谁的谋略更高一筹了。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先帝显灵,一切都是先帝棺椁移动造成的。而先帝的棺椁之所以移动,是因为地水的泛滥。
而地水泛滥的原因是,幽河改道以后褚怀明没有及时做防水工程。
没有做防水工程,是因为褚怀明和庄芦隐的大儿子、工部主事庄之甫把朝廷拨款中饱私囊了。
这一切,藏海已经看出来了,并且告诉了褚怀明。
事情已经到了这里,藏海无论如何都得死,就等最后庄芦隐一句话了。
不过,庄芦隐也不是什么都敢为所欲为的,他上面还有皇上,身边还有一群专门挑毛病的言官大臣。
皇陵里发生的事情,朝廷拨款被庄之甫贪污的事情,绝对不能让皇上和言官们知道。所以,尽管庄芦隐赏识藏海,在这种情况下,藏海也必须得死。
果然,皇陵修缮工程完工后,储怀明宣布8名工匠为先帝殉葬,并答应给他们的家人排忧解难。
至于藏海,褚怀明让他自愿为太后殉葬。让众人不解的是,藏海竟然痛快地答应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褚怀明和杨真的险恶用心,藏海早就猜到了。
藏海的对策是,他先让高明在皇陵周围挖了秘密通道,这样就能保证他自己不死,并且还能有机会救出其他殉葬者。
不过,考虑到最终决定自己生死的庄芦隐,肯定要掩盖皇陵的秘密,就算藏海活着出来了,他还得死。
破局的对策,就在藏海让高明做的第二件事上。
高明按照藏海的计划,制造机会为庄芦隐卜了一卦。
庄芦隐抽签后,高明煞有介事地给庄芦隐讲解,最近庄庐隐身边有煞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连累自己的儿子,而破解之法就是最近有贵人出现在庄芦隐的身边,不但能替他解厄,更能助他官运亨通。
最近出现在庄芦隐身边的人,除了藏海,也没有其他人了。
如果高明只是说藏海能为庄芦隐解厄的话,庄芦隐还是会杀了藏海。
但是,有了贵人能帮助他官运亨通的说法,庄芦隐肯定舍不得杀藏海了。
毕竟,庄芦隐的爵位只是平津侯,上面还有国公和王爷,他肯定想继续上升的。
知道皇陵秘密的,除了庄芦隐的儿子庄之甫,就是褚怀明和杨真了。
要保守秘密,庄芦隐只能舍弃他们俩了。
褚怀明和杨真,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说,到头来还成了替死鬼和背锅侠。
他们俩怎么也没有想到,助纣为虐,到头来反噬的还是自己,并且他俩,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藏海反杀褚怀明和杨真的谋略设计,充分利用了各种势,没有的势,他也让高明用抽签解卦的办法创造出来。
有了足够的势,在藏海设好的大网中,褚怀明和杨真,纵然有千方百计,也难逃一死了。
知己知彼、观势、谋势、借势、因势利导,这才是谋略的最高境界。
高明教给藏海的纵横术,其实就是谋略的艺术,就是谋势借势的艺术。
最为好笑的是,当庄芦隐用藏海去解决皇陵问题时,为了自己不受连累,他竟然安排褚怀明,给藏海封了一个钦天监佐灵台博士的职位。
藏海尚未出舍人馆,就提前当上官了。
让藏海殉葬是杨真给庄芦隐出的主意,不过,同样是为了不牵连自己,庄芦隐让杨真出面做这件事情。
本来,杨真还可能有机会多活一段时间,但是他的坏,让他提前来到了自己的死期。
经此一事,藏海已经知道了庄芦隐和庄之甫的秘密,再加上他是庄家的贵人,庄芦隐想不把藏海当心腹,都不可能了。
庄芦隐一伙,都是只有利益没有道义的人,对他们来说,个人利益和自身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当危机到来时,谁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庄芦隐就抛弃谁,谁能以后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庄芦隐就留下谁。
庄芦隐他们心里的贪欲和私念,才是藏海要谋、要借的势。
藏海已经认识了庄家二公子庄之行,庄之行也期待像哥哥一样得到父亲庄芦隐的重视,他们兄弟俩之间的龃龉和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了,《藏海传》后面的故事,肯定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