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巴之间因一场恐袭事件再度陷入紧张对峙,双方在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冲突的硝烟一度弥漫。

历经多日激战,巴方凭借出色的军事表现,击落多架印军战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这仅仅是暂时平息了战火,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两国间根深蒂固的矛盾。

表面上,双方达成了停火共识。

但莫迪政府在公开场合的强硬表态,诸如宣称印方只是暂停军事行动。



以及停火协议缺乏书面文件支撑、存在明显漏洞等因素,都使得地区局势依旧如履薄冰,巴方不得不时刻警惕印方可能的再度挑衅。

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巴基斯坦积极谋划应对之策,将目光投向了与中国的深度合作。

不久前,巴基斯坦外交部郑重宣布,巴方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于 5 月 19 日踏上了访华之旅,与中国外长王毅展开双边会谈。

1.

据巴方透露,此次访问聚焦于区域贸易、安全合作以及应对地区局势变化等核心议题。



实际上,巴方有着更为深远和多元的诉求。当下,巴基斯坦国内面临着外汇短缺、能源危机以及农业因水源问题遭受冲击等多重困境,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在此情形下,巴方期望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争取中国在粮食安全、能源供应以及债务重组等方面给予关键支持,以缓解国内经济社会的紧张局势。

在政治舞台上,巴基斯坦也寄望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平台持续为其发声。

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单边行动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国际社会理应予以关注和制止;

此外,印度将水资源作为 “武器” 的行径,对巴基斯坦的农业生产和民生造成了极大威胁,同样需要国际社会的重视。



中国一直秉持公平正义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为巴基斯坦仗义执言,巴方期待中国能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而在军事领域,巴方此次访华或有着更为引人注目的目标 —— 推动 40 架歼 - 35A 战机交易的加速落实,甚至争取提前交付。

事实上,自去年起,巴基斯坦空军便不断释放信号,明确表达了从中国采购 40 架歼 - 35A 战机的强烈意愿。

巴方空军首席元帅扎希尔也透露,中巴双方已就歼 - 35A 战机交易开启谈判,进展颇为顺利,这款先进战机有望在不久后正式列装巴基斯坦空军。

今年 4 月,扎希尔再次访华,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会面,双方就扩大战略军事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歼 - 35A 战机交易无疑是其中的重要议题。



日前,巴基斯坦方面传出消息,鉴于印巴冲突风险犹存,中国充分考虑巴方的紧迫需求,决定将歼 - 35A 战机的交付时间提前 6 个月,预计明年年初,巴方就将迎来首批歼 - 35A 战机。

由此不难推测,巴外长此次访华,极有可能就 40 架歼 - 35A 战机提前到手一事展开积极磋商,力求推动交易进程进一步提速。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引进歼 - 35A 战机绝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基于现实安全威胁与长远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

2.

长期以来,印度凭借其庞大的军事规模和持续的军备扩充,在南亚地区构建起一定的军事优势,特别是在空军力量方面,给巴基斯坦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尽管巴基斯坦空军通过装备歼 - 10CE 等先进战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实力,但面对印度不断升级的空中力量,仍需寻求更为强大的装备来确保空中安全。

歼 - 35A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五代机,具备诸多卓越性能,堪称应对印度空中威胁的 “利器”。

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出色的隐身能力,能够有效规避敌方雷达探测,在战场上实现 “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同时,歼 - 35A 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所携带的霹雳 - 15E 空空导弹射程高达 170 公里,配合战机的隐身特性,可在印度防空系统反应之前发动致命打击。



此外,歼 - 35A 还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不仅能在空战中制霸蓝天,还可挂载反舰导弹,对印度航母编队构成实质性威胁,甚至能够深入印度境内,打击其纵深机场、指挥中心等关键战略目标。

其作战半径覆盖南亚全域,一旦列装巴基斯坦空军,将极大地压缩印度的战略空间,重塑地区空中力量平衡。

从巴基斯坦自身的军事战略来看,长期奉行的 “精兵路线” 决定了其更注重武器装备的质量而非数量。

歼 - 35A 的隐身能力和超视距打击优势,恰好契合了巴方以质量抵消印度数量优势的战略需求。

在以往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凭借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射程更远的空空导弹,展现出一定的质量优势,但随着印度不断引进和升级战机,这种优势正逐渐被削弱。



而歼 - 35A 的加入,将使巴基斯坦空军在局部冲突中再次占据质量制高点,有效提升其作战效能和威慑力。

回顾 2025 年 5 月的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的歼 - 10CE 战机在中国空战体系,即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与先进导弹的协同配合下,成功击落多架印度 “阵风” 战机,充分彰显了中式装备在实战中的卓越效能。

3.

此次实战胜利,不仅增强了巴基斯坦对中国装备的信心,也为其进一步引进更先进的歼 - 35A 战机提供了有力依据。



如今,有了实战成功经验作为支撑,巴基斯坦趁热打铁,加速转向中国装备。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其获得技术自主权,摆脱对西方装备的依赖,降低因外部因素导致装备供应中断的风险。

还能借助中巴经济走廊等全方位合作框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对于中国而言,若巴基斯坦成功成为中国五代机的首个海外用户,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示范效应。



在全球军工市场,欧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军工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诸多限制。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率先装备歼 - 35A 战机,无疑是对中国军工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背书。

这将吸引中东、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关注中国军工产品,为中国军工打破欧美垄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创造有利契机。

同时,通过与巴基斯坦在歼 - 35A 项目上的深度合作,中国能够进一步积累国际合作经验,优化产品设计与服务,提升中国军工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歼 - 35A 战机的交付,中巴双方可能采用 “先租后买 + 本土组装” 的创新模式。

按照这一设想,首批 12 架战机将由中国直接交付,让巴基斯坦空军能够尽快熟悉和掌握战机性能,形成初步战斗力。

后续 36 架战机则计划在巴基斯坦卡拉姆航空联合体进行组装,这不仅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带动巴基斯坦本土航空工业的发展。

提升其航空制造技术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实现从单纯引进装备到自主生产部分装备的跨越,进一步深化中巴军事合作的内涵。



此外,巴基斯坦媒体还传出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称巴方此次访华初步接触到了中国的 2 架六代机原型机。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从侧面反映出中巴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六代机代表着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若中巴能够在六代机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无疑将为两国军事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双方在地区及全球军事合作格局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一架巴铁专机降落中国,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战略内涵和合作机遇。

40 架歼 - 35A 战机的交易,不仅关乎巴基斯坦的国防安全和战略转型,也对中国军工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在印巴冲突阴霾未散、地区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巴双方通过密切沟通与务实合作,将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实现互利共赢,携手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贡献积极力量。

而此次巴铁专机访华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必将在南亚乃至全球地缘政治和军事格局中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