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女友得知我在部队养猪,寄来一封信,坚决要求分手。
我无奈答应,却也因此走上了一条意想不到的成功之路!
01、
我叫林建业,高中时是个普通学生,体育不错但学习成绩平平。
我的女友孙佳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温柔聪慧,说话细声细气,一双大眼睛总是闪着光。
每次我打球或者跑步时,加油声喊得最大的就是她。
我也经常省下饭钱,给她买各种零食吃。
我们高三那年确定了恋爱关系,约定高考后无论去向何方都要坚持在一起。
高考那年,孙佳考入了省会一所重点师范,我则上了本地的专科学校。
异地恋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但我们经常写信,分享彼此的生活,感情也是不断升温。
1990年,我收到了入伍通知,决定去当兵。
"参军是个好机会!"孙佳鼓励我,"等你服役回来,我们就结婚。"
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和建功立业的梦想,我激动地踏上了征程。
想象中的军营生活,是端枪站岗、训练射击,然而命运给我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新兵训练完成后的分配那天,我被分到了后勤部的养殖场——养猪。
"林建业,养殖场缺人手,你农村出身,应该有经验。"指导员拍着我的肩膀说,"部队缺什么你就补什么,这也是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刚开始我没能接受这个身份,有很大的落差感,也不敢告诉孙佳。
后来慢慢地,我开始习惯部队的生活,并且工作也逐渐得到战友们的肯定,开始有了一些成就感。
孙佳一直问我训练怎么样,有没有立功机会、能不能提干。
我觉得一直瞒着也不是办法,就跟她坦白了自己的遭遇,虽然失落但也表示会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没想到,回信来得又快又狠。
"建业,我们可能不太合适继续下去了。你现在每天和猪打交道,我妈说这份工作没有前途。我们曾经的约定是一起当老师,现在计划变了,我想我们应该重新考虑我们的关系..."
看完信,我眼前一片空白,手不由自主地颤抖。
那一刻,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心痛和屈辱。
原来在她眼里,我们这么久的感情,竟然会因为工作岗位的改变而贬值。
"怎么了,林子?看你脸色不太好。"同宿舍的王磊凑过来问。
"她嫌我养猪,要跟我分手。"我声音嘶哑,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落下。
王磊沉默了几秒,然后坚定地说:"兄弟,别难过。养猪怎么了?我们后勤保障也是军队的重要一环。真心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工作而看轻你。"
这话说得我心里好受了些,但心头的刺痛感始终挥之不去。
那晚我躺在床上,望着黑暗的天花板,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在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岗位上干出名堂来。
02、
我再给她回信,就一直是石沉大海了,她执意要分手,后来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她。
那份被拒绝的痛楚,逐渐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我决心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个"猪倌"。
养猪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从头学起,钻研饲料配比、注射疫苗、母猪护理和仔猪培育等专业知识。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深夜十一点才休息,风雨无阻地照料着近百头猪。
功夫不负有心人,入伍第二年,我负责的区域生猪存活率达到了营区历史最高的97%,肉猪平均出栏重量增加了15公斤。
第三年,我提出改良饲料配方和圈舍通风改造,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猪肉品质。
我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被提拔为养殖班的技术骨干,战友们亲切地叫我"猪博士"。
更让我开心的是,我编写的《部队养猪实用手册》被后勤部采纳并推广。
1994年冬,我光荣退伍。
告别军营那天,我站在养猪场门口,看着那些曾让我感到羞耻的猪圈,心中却充满了不舍和感激。
正是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专长和自信。
回到家乡小县城,母亲看到我黝黑健壮、精神抖擞的样子,欣慰地流下了眼泪。
"建业,有件事我要跟你说。"吃晚饭时,父亲表情严肃,"孙佳去年结婚了,嫁给了县里商业局局长的儿子赵强。你别放在心上,爸妈给你介绍更好的..."
我点点头,没说什么。
赵强我知道,中学时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仗着家里有权有势欺负同学。
曾经我和他有过冲突,因为他欺负班上一个瘦弱的同学,被我撞见并制止,结果挨了他和朋友的一顿打。
"他现在在干什么?"我问。
"开了家建材店,生意不错。"母亲小声说,"孙佳在县一中教书。"
晚上,我一个人散步到河边,看着月光下的流水,思绪万千。
曾经的伤痛似乎已经愈合,但想到孙佳现在和曾经欺负过我的人在一起,心里还是一阵酸涩。
"孙佳,我会让你看到,你当初的选择有多么错误。"我对着夜空轻声说。
03、
退伍后,我在县粮站找了份临时工作,负责仓库管理。
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185元,但我有更大的计划。
在部队积累的养猪技术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把每月工资的大部分都存起来,同时自学畜牧和兽医知识,准备自己创业。
命运总有奇妙的安排。
一次在肉食市场采购时,我遇见了高中同学赵小梅。
她当年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性格开朗,为人热诚,但家境不太好。
"林建业!好久不见!听说你退伍了?"赵小梅热情地打招呼。
"小梅,你现在在哪工作?"我问。
"在乡里的中学教语文。"她笑着回答,眼睛亮亮的,"听说你在部队学了养猪技术?"
我有些尴尬,没想到这事大家都知道了:"是啊。"
"那太好了!"赵小梅惊喜地说,"我叔叔在县农业局工作,最近正在实施一个扶持养殖业的项目,你有兴趣参加吗?"
在赵小梅的介绍下,我见到了她叔叔。
通过详细的项目介绍和我的创业计划,我成功申请到了5000元的创业贷款,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资金。
有了启动资金,我租下了村外一片荒地,开始兴建猪场。
父亲帮我搭建猪舍,母亲负责做饭照顾生活。而赵小梅几乎每周都会来看看进展,有时带些自做的点心,有时帮忙打扫卫生。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期待她的到来。
赵小梅身上有种质朴的真诚,与孙佳的优雅精致不同,她更像一束阳光,温暖而不刺眼。
1995年春天,猪场正式运营。
我从市场上买了20头小猪仔开始饲养。凭借在部队学到的技术,猪场运营得相当顺利,第一批猪出栏后便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我就继续多买了一些小猪仔。
然而,养殖业总有风险。
1996年夏天,一场猪瘟突袭了全县的养猪场。许多农户损失惨重,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我的猪场也未能幸免,首周就死了四头猪。
但危机中往往蕴含着机遇。我迅速采取隔离措施,使用部队里学到的中草药防疫方案,并彻底消毒猪舍。
关键时刻,赵小梅和她叔叔提供了宝贵帮助,争取到了紧急疫苗。
最终,我的猪场成为全县受灾最轻的养猪场之一。
这场危机不仅没有击垮我,反而让我在县里出了名。很多养猪户纷纷前来请教,我都尽心指导,并组织了几次技术交流会。
1997年初,猪场规模扩大到了60头,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这一年秋天,我向赵小梅求婚,她欣然应允。
04、
婚礼前一个月,我去县城畜牧局办理扩建手续,意外遇到了孙佳和赵强。
多年不见,孙佳依旧光鲜亮丽,穿着时髦的套装,挽着赵强的胳膊。
赵强西装革履,腰间别着大哥大,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听说是做建材发了家。
我本想避开,没想到赵强主动叫住了我:"哟,这不是咱县有名的'养猪专业户'林建业吗?"语气中满是嘲讽。
"你好。"我平静地打招呼,目光与孙佳短暂相接,她迅速低下了头。
"听说你现在靠养猪发财了?"赵强笑道,"不错嘛,从'猪倌'变成'猪老板'了。"
"小本经营而已,比不上赵总的建材生意。"我淡淡地回应。
孙佳这时抬头看了我一眼:"建业,你...过得还好吗?"
"挺好的,谢谢关心。"我礼貌地说。
赵强搂着孙佳的肩膀,故作大方地说:"下个月县里要评选'乡镇企业家',你要不要也来参加?正好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生意人。"
"有机会的话一定参加。"我说完转身离开,心里却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加这个评选。
回到猪场,我把遇见孙佳和赵强的事告诉了赵小梅。
出乎意料的是,她不但没有吃醋,反而支持我参加评选。
"你的猪场在全县都有口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她鼓励道,"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我全力筹备"乡镇企业家"评选材料,详细记录了猪场从建立到抗击猪瘟的全过程,以及我开发的几项养猪新技术。
评选前一周,县里突然传出消息:赵强的建材店因大量欠款无法偿还,被几个供应商联合讨债,甚至闹到了公安局。
更有传言说他的生意有问题,大部分资金都是高利贷和非法集资。
评选前一周,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县城炸开了锅 :一直风光无限的赵强被捕了!
据说他的建材店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几个供应商联合上门讨债,场面一度失控,甚至惊动了公安局。
我正整理评选材料时,赵小梅急匆匆跑来,脸色凝重。
"建业,你听说了吗?赵强的事情?"
"听说了点,好像生意出了问题?"
赵小梅压低声音:"不只是生意问题,好像还有别的。还有,孙佳今天上午来找过你!"
"孙佳?"我惊讶地放下手中的文件,"她找我干什么?"
"不清楚,她没说。只是问你在不在,得知你去镇上办事后就离开了。但她看起来很着急,眼睛都红了,好像哭过..."
这太反常了。
除了上次见过一面之前,我们都很多年不联系了,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找我?
是来找我帮忙,还是有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