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国网冀北电力试点开展企业碳排放动态监测

冀北地区首份企业碳排放分析报告出炉

5月19日,冀北地区首份企业电力碳排放月度分析报告新鲜出炉。透过这份分析报告,企业可了解月度碳排放量情况、获得碳减排建议。

为促进企业节能降碳,国网冀北电力在河北承德市高新区试点开展对27家企业电力碳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该公司搭建电碳采集监测平台,依托平台构建起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的电力传输路径模型,通过动态采集发电厂、变电站及重点用户等各个电网节点的电量数据,计算相应的碳排放因子,从而得到企业碳排放量。电碳采集监测平台一天可采集一家企业96个碳排放数据,每十五分钟进行一次监测。数据按月进行汇总后,便可得到该企业的月度电力碳排放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的月度碳排放总量、用能结构分析、碳排放因子在时间维度上的分布曲线,以及节能减排建议。​

据了解,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可通过用电量乘以碳排放因子得出。其中,碳排放因子指的是每度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排放因子并非固定不变,而会受能源结构、时间差异等因素影响,从能源结构来看,传统燃煤电厂的碳排放因子数值较高,而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数值较低。从时间来看,夜间风电出力可能增加,而白天光伏发电出力较高,导致不同时段的碳排放因子不同。综合来看,当电网中各类电源的供给比例发生变化时,系统会沿着电力传输路径模型,实时动态更新全路径的“碳排放因子”。

“传统的碳监测采用年度估算进行,默认碳排放因子是不变的,只能粗略估算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现在,利用电碳采集监测平台,实时采集电力传输路径模型上各节点的电量数据,结合发电侧碳排放情况进行逐级计算,最终得到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用户的碳排放因子,碳排放计算精度得到极大提升。”国网冀北营销服务中心刘岩介绍。

位于承德市高新区的承德天大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27家试点进行碳监测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航空、航天钛合金材料,也是用能大户。其负责人肖阳在收到碳排放分析报告后表示:“这份报告不仅能告诉我们每个月用了多少‘高碳电’、多少‘清洁电’,还给出了定制化的碳减排建议。如果按照建议调整,在维持相同用电量的情况下,每日可减少碳排放3.5吨,降幅可达12.17%。”

未来,国网冀北电力将以月度碳排放数据为核心,深度挖掘企业用能数据价值并开展年度综合分析,识别一年中不同季节碳排放高峰与低谷时段,形成变化曲线进行直观地呈现,并根据变化趋势判断碳减排成效,为企业制定中长期碳减排目标和规划提供依据。(王宏宇、李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