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清脆的鸟鸣与泥土的芬芳,走进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番茄产业园,在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一处亮眼的自驾车露营地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一幅生态与产业交融的画卷徐徐展开,成为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达康番茄产业园作为林西县设施农业番茄的核心产区,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发展,如今已颇具规模。其番茄种植面积达1万亩,年产番茄3.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林西·红柿”更是凭借卓越的品质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成为林西县响当当的特色品牌。
过去,产业园以番茄种植为基础,逐步拓展了包括番茄加工、销售及农事体验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每到番茄成熟季节,游客们纷至沓来,穿梭于各个大棚之间,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然而,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旅游吸引力,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当地政府决定在原有番茄小镇的基础上,投资建设自驾车露营地。
“项目总投资422万元,依托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与生态优势,以智慧农业为核心载体,探索“科技农业+观光体验+研学教育”的创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观光、研学、露营、采摘和娱乐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地标。”十二吐乡副乡长尹蒙介绍。
露营地全景
帐篷露营区、生态木屋、城市菜园、生态餐厅、生态停车场、环保公厕.....经过紧张建设,产业园“长”出的自驾车露营地,让人眼前一亮。营地除常规的水电供应、卫生设施生活区外,还规划了小型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休闲娱乐区域,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露营地建设规划紧密围绕番茄文化主题。在场地设计上,充分利用园区的现有地形和景观,将露营区域与番茄种植区巧妙分隔又相互呼应,让游客在露营的同时能近距离感受田园风光。另外,在空间布局上,露营区域与番茄种植区相互交织,游客在此露营,不仅能够享受露营带来的惬意与自由,还能近距离欣赏到番茄种植园的美景,呼吸到充满番茄清香的空气。”露营地项目经理赵忠指着眼前的景象开心地说。
露营区夜景
露营地还与园内现有的番茄采摘园、番茄文化夜市、研学基地等旅游项目深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游客白天可以在采摘园里亲手采摘新鲜的番茄,了解番茄的种植知识和生长过程,参加番茄文化主题的研学活动,深入学习番茄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夜晚则可以在露营地举办篝火晚会,与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品尝当地特色的番茄美食,欣赏乡村美丽的夜景。同时,露营地还定期举办番茄烹饪大赛、星空观测活动、乡村音乐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们在游玩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番茄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当地村民对露营地的建设充满了期待,村民郑国柱说:“以前我们主要靠种番茄卖钱,收入比较单一。现在有了露营地,来的游客多了,我们可以把自己家的农产品拿出来卖,还可以开农家乐、搞民宿,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预计今年暑期,自驾车露营地将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届时将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乡村休闲旅游体验,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万人次,直接带动本地就业20人以上,帮助农户通过农产品销售、旅游服务实现增收。同时也填补了该乡露营旅游的空白,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升级,为林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林西县将农旅休闲与产业发展、绿色康养与生态宜居、科普体验与研究发展等融合为一体,打造多业态示范性田园综合体,形成“一乡一品一韵”的微景观,实现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产业的协同发展。产业园自驾车露营地项目的实施,将与周边的番茄文化夜市、研学基地等形成联动,融入“306百里风情线”文旅品牌创建,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以农为基,以文铸魂,以旅兴业,农文旅深度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未来,林西县将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全县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全县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王海英、李欣悦、陈天琪)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