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伦敦工艺周中国馆“天工开物”主题展近日在伦敦皇家造币厂(Royal Mint Court)举行。这场以“天工开物”为主题的展览,将中国传统工艺之美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展现了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吸引了140余名来自中英艺术、文化、学术、工商业、媒体等界别的嘉宾参与,成为2025伦敦工艺周最受瞩目的焦点。

伦敦工艺周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手工艺文化活动之一。工艺周由查尔斯国王基金会支持、盖·索特(Guy Salter)发起,每年初夏在伦敦举办,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品牌、画廊与手工艺人,通过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构建国际与本地、历史与当代的交流平台。自首届手工艺周至今,中国已经连续11年参展。


现场展品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代表郑泽光大使和中国驻英大使馆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中英两国都有值得骄傲的工艺传统,中国的陶瓷、漆器、织绣等技艺历经千年传承,并随着中外商贸往来,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利用,并将其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各项事业,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方连续11年参与伦敦手工艺周,推动中国传统工艺走向世界,将继续秉承全球文明倡议精神,从理论、实践、产业等各领域持续推动中外文明对话。他表示,中英手工艺交流合作是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期待本次手工艺周让中英手工艺界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灵感火花,加强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和友谊。

伦敦工艺周主席盖·索特随后也发表致辞,他高度评价了中英手工艺文化的对话成果,认为中国手工艺在设计与创意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他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展览内容持续升级,不断展现出更强的策展力与文化深度。他还提到,早期在中国旅行时,他曾遇到一位为紫砂壶制作壶钮的老工匠,那位老人经历过手工工艺不被重视的低谷时期,后来传统工艺重新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对他来说,传统工艺不仅是技术,更是尊严的回归。这令我至今难忘。”


现场展品

展览包括“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精品展”“妈妈的针线活” “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三大单元,在展现中国当代优秀工艺作品的同时,展示包括独龙族、藏族织毯技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等, 突出了中国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发展,着力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可视化对外话语体系,以情感共鸣突破文化隔阂,加强中英文明交流互鉴。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亚洲艺术策展讲师Dr. David Francis在参观展览后表示:“能在伦敦看到像独龙毯这样的展品,非常令人振奋。”他曾多次拜访中国,在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研学。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逐渐将传统手工艺提升为国家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既要守住传统,也要推动它们与时代共生”。

特约撰稿:欧时

原标题:《新民侨梁 | 中国工艺精品闪耀2025伦敦工艺周》

栏目编辑:梅璎迪

来源:作者:欧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