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仪征市刘集镇是一座百亿级工业镇,如何在做强工业经济的同时,做大现代农业、做特乡村产业?一直是刘集人勤耕不辍的课题。近年来,刘集镇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镇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方向明、路子实、特色靓、保障足、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新画卷。
一、主要做法
党建引领—划定路线图。坚持谋定而后动,有机整合镇域资源,打造“稻麦良种生产+蔬菜食用菌智能种植+畜禽生态养殖+农文旅融合发展”四大片区,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乡村产业一体发展,加快由小规模、低产量、零散型向多样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数字化跃升。着眼乡村所需、干部所缺,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赴浙江、苏南等先发地区“取经”问计,针对性学习产村融合、业态拓展等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作用,带动村民一起想、一块干,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稻麦良种生产片区
多维突破—点燃源动力。抓实产业项目,始终以工业思维发展乡村产业,常态化开展专题招商引资,2024年镇村招商队伍先后赴南京、上海、安徽等地开展乡村振兴招商拜访活动11次,签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施列省重大项目2个。抓优产业融合,依托区位优势和山水禀赋,积极抢抓扬州“一山一策”行动试点,纵深推进白羊山片区农文旅融合,陆续生成玥珑湖康养、户外猩球游乐、林下休闲采摘、茶田露营基地等多元板块。抓精产业品牌,集结白羊赤松茸、峰越羊肚菌、嘉悦砂梨、兴扬鸡蛋等土特产,创新打造“刘驻乡情”1+N农产品品牌矩阵,同步登陆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助力优质农产品搭上“快车”。
玥珑湖景区
资源下沉—跑出加速度。坚持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深化与扬州扬子江集团、扬州交投集团、仪征扬子文旅等国企共建,合力促成共富标房、供应基地、贸易平台等村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主动与云南大学、亳州中药材协会、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全面强化科技和载体支撑。探索产业振兴多元投入,组建兴刘投资“强村公司”,鼓励中小微企业用好“富民贷”,着力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村入户”。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和美乡村创建,不断完善农村基建,促进城乡产业互联互通。
二、工作成效
“保”的基础更加稳固。全镇高标准农田建成率7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特色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98%、86%以上;2024年获批省级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试点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山水工程项目,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
无人机作业
“进”的步伐更加坚实。片区发展彰显成色,稻麦良种生产区做强农业芯片、蔬菜食用菌智能种植区做特菌菇小镇、畜禽生态养殖区做优智慧管理、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做新业态场景,“刘驻乡情”品牌不断叫响,创成扬州市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镇。
蔬菜食用菌智能大棚
“富”的动能更加充沛。“扬子利民”共富产业园蹚出一条产业兴村、抱团联动的新路子,白羊村林下经济、中心村草莓园、高彭村建军村豆腐皮工坊等乡村产业增收效应明显,全镇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村过百万”、村均收入逐年稳步提升。
白羊村林下菌菇园
三、经验启示
要以更强定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刘集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党、关键靠人,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要压实五级书记抓振兴责任,坚持党建链、产业链“双链并行”,把党建工作链条嵌入乡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让产业之路延伸到千家万户。
要以更深层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刘集镇从农村本位出发,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多元化发展。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加强资本、技术、资源跨界交融,打破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壁垒,切实做强大基地、大加工、大服务。
兴扬鸡蛋生产加工
要以更大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刘集镇推进产业振兴离不开深化农村改革,随着“人、地、钱”等瓶颈逐步破解,资源要素才能“活”起来、乡村产业才能“兴”起来。要加快改革步伐,壮大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努力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健全多渠道投融资长效机制,有力有效激活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仪征刘集镇 供稿)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仪征市刘集镇是一座百亿级工业镇,如何在做强工业经济的同时,做大现代农业、做特乡村产业?一直是刘集人勤耕不辍的课题。近年来,刘集镇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镇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方向明、路子实、特色靓、保障足、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新画卷。
一、主要做法
党建引领—划定路线图。坚持谋定而后动,有机整合镇域资源,打造“稻麦良种生产+蔬菜食用菌智能种植+畜禽生态养殖+农文旅融合发展”四大片区,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乡村产业一体发展,加快由小规模、低产量、零散型向多样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数字化跃升。着眼乡村所需、干部所缺,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赴浙江、苏南等先发地区“取经”问计,针对性学习产村融合、业态拓展等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作用,带动村民一起想、一块干,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稻麦良种生产片区
多维突破—点燃源动力。抓实产业项目,始终以工业思维发展乡村产业,常态化开展专题招商引资,2024年镇村招商队伍先后赴南京、上海、安徽等地开展乡村振兴招商拜访活动11次,签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施列省重大项目2个。抓优产业融合,依托区位优势和山水禀赋,积极抢抓扬州“一山一策”行动试点,纵深推进白羊山片区农文旅融合,陆续生成玥珑湖康养、户外猩球游乐、林下休闲采摘、茶田露营基地等多元板块。抓精产业品牌,集结白羊赤松茸、峰越羊肚菌、嘉悦砂梨、兴扬鸡蛋等土特产,创新打造“刘驻乡情”1+N农产品品牌矩阵,同步登陆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助力优质农产品搭上“快车”。
玥珑湖景区
资源下沉—跑出加速度。坚持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深化与扬州扬子江集团、扬州交投集团、仪征扬子文旅等国企共建,合力促成共富标房、供应基地、贸易平台等村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主动与云南大学、亳州中药材协会、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全面强化科技和载体支撑。探索产业振兴多元投入,组建兴刘投资“强村公司”,鼓励中小微企业用好“富民贷”,着力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村入户”。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和美乡村创建,不断完善农村基建,促进城乡产业互联互通。
二、工作成效
“保”的基础更加稳固。全镇高标准农田建成率7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特色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98%、86%以上;2024年获批省级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试点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山水工程项目,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
无人机作业
“进”的步伐更加坚实。片区发展彰显成色,稻麦良种生产区做强农业芯片、蔬菜食用菌智能种植区做特菌菇小镇、畜禽生态养殖区做优智慧管理、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做新业态场景,“刘驻乡情”品牌不断叫响,创成扬州市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镇。
蔬菜食用菌智能大棚
“富”的动能更加充沛。“扬子利民”共富产业园蹚出一条产业兴村、抱团联动的新路子,白羊村林下经济、中心村草莓园、高彭村建军村豆腐皮工坊等乡村产业增收效应明显,全镇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村过百万”、村均收入逐年稳步提升。
白羊村林下菌菇园
三、经验启示
要以更强定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刘集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党、关键靠人,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要压实五级书记抓振兴责任,坚持党建链、产业链“双链并行”,把党建工作链条嵌入乡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让产业之路延伸到千家万户。
要以更深层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刘集镇从农村本位出发,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多元化发展。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加强资本、技术、资源跨界交融,打破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壁垒,切实做强大基地、大加工、大服务。
兴扬鸡蛋生产加工
要以更大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刘集镇推进产业振兴离不开深化农村改革,随着“人、地、钱”等瓶颈逐步破解,资源要素才能“活”起来、乡村产业才能“兴”起来。要加快改革步伐,壮大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努力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健全多渠道投融资长效机制,有力有效激活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仪征刘集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