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本月16日以军在加沙开展代号为“基甸战车”的军事行动以来,取得节节胜利,哈马斯已经被逼进死胡同,离彻底覆灭只有一步之遥。

“基甸战车”行动包括:以军“控制”整个加沙地带并保留对该地区的掌控权,推动巴勒斯坦平民向加沙地带南部转移,持续打击哈马斯,并防止哈马斯控制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其目标为强势剿灭摧毁哈马斯,解救被扣人质,并保留完全控制加沙的权利,以色列不排除未来会攻占重新夺取全部加沙地带。

据报道,早在5月4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就批准了该项行动,但要等川普访问中东后再实施,实际就是为了配合川普的中东之行,不给添乱子。

基甸是以色列古代的著名英雄和士师,曾率领三百人打败十几万米甸敌军,使以色列人太平40年。这次行动以基甸命名,表明了以色列彻底消灭哈马斯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以色列自3月临时停火协议破裂以来的战略转变。

现在,加沙地区的各个重要道路节点与战略要点,已经基本被以色列军队占领与控制得差不多了,外部则是严密封控,以防止任何哈马斯成员逃出加沙,它要网格化清扫,决心之大,可见以色列此次行动一定是志在必得,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5月18日,报道称,哈马斯前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的弟弟,去年10月接任哈马斯最高军事领导人的穆罕默德·辛瓦尔的尸体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的一个隧道内被发现。默罕默德·辛瓦尔的行踪要比其哥哥更加诡秘,比他的哥哥更加狠辣激进,甚至没有公开的正面照,也被普遍认为加沙人质协议谈判的主要阻力。



哈马斯呢,还是老一套,一方面是向国际社会哭诉,说这是自3月18日以色列恢复对加沙地带军事行动以来,导致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轮袭击。另一方面向以色列请求和谈。

据法新社多哈5月17日电:哈马斯一名高级官员周六表示,旨在结束加沙战争的新一轮与以色列的间接谈判已在多哈开始,不带任何先决条件,谈判对讨论所有问题持开放态度。

哈马斯表示,如果以色列愿意停火,愿意在加沙停止进攻,哈马斯愿意交出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质。如果多重条件得到满足,哈马斯甚至可以立即交出加沙的控制权,甚至可以接受未来不再寻求加沙的任何治理权。这基本表明,哈马斯已经处于无力抵抗的状态,也没有任何可能去赢得加沙战争,至于加沙毁成什么样,加沙民众如何落魄,已经不在它的主要考虑范畴,它现在的核心目标是自保。

还有这个可能吗?

美国方面的意思,既然哈马斯有心想谈,那必须拿出足够多的诚意,首先得释放有美以双重国籍的人质;美国会把哈马斯的谈判意愿,不打折扣的传达给以色列,但是美国只做传递者,不会是主导者,加沙地区的未来处置权属于以色列。至于加沙以后会否重建,如何重建,以何种方式去治理,这取决于美国与以色列商量的结果,家园变成旅游区或者变成其他也好,但是肯定不会再是之前的样子了,也不会关哈马斯什么事了,哈马斯无法再支配加沙的未来。

由于哈马斯屡次不答应释放人质,来来回回变来变去,等到它不怎么行了,现在才来求和,似乎已经太迟了,以色列已经下决心要在炮火中推进加沙进程了,等待哈马斯的结局,或许只能是全部覆灭,很难有其他变化了。



最近不断有左媒放风说川普和内塔尼亚胡闹掰了,都不接电话了,川普到中东都没去以色列,是放弃以色列了云云。

川普出访中东的一个最重要的议题就是推进《亚伯拉罕协议》,无论是和沙特还是和叙利亚。而《亚伯拉罕协议》,目的就是推进中东国家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至于没去以色列,是因为之前都谈好了,你就放心干吧,我在后面支持。

川普是这样说的:“哈马斯必须被清除。你要记住,2023年10月7日是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之一。我认为这不只是对这个地区而言,而是全球性的。那是一场极其残暴的袭击,是人类所见过最骇人的攻击之一。”

川普之前曾设想要把加沙走廊重建成海滨度假胜地,现在则是抛出自由区的构想:“加沙多年间一直是死亡与毁灭的地带。把它变成一个自由区,让美国介入,真正建立一个自由区,因为看起来加沙每隔十年就爆发一次危机,甚至更频繁。其实从来就没有解决过加沙问题。”

从商业而不是政治角度出发,通过经济发展获得和平,就是川普解决世界热点的方法,无论是俄乌、哈以还是非洲。

考虑到巴勒斯坦的具体情况,美国政府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将最多100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地带永久迁往利比亚。作为巴勒斯坦人重新安置的交换条件,美国政府可能会向利比亚释放美国十多年前冻结的数十亿美元资金。目前尚未达成最终协议,但美国政府已与利比亚领导层进行了讨论。

事实上,川普成功访问中东,极大地改善了以色列的外交环境。因为只有依赖科技,贸易输出商品而不是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才能和以色列实现和解。哈马斯完了,真主党完了,胡塞武装够呛,伊朗已经不敢说话,叙利亚变天了,现在可以说是以色列周边最安全的时期,也是彻底解决加沙、巴基斯坦乃至整个中东问题的最好时机,川普和内塔尼亚胡不会错过这个时机的。

内塔尼亚胡周一表示,尽管国际社会施压要求放松封锁并允许援助,但以色列仍将全面接管加沙,因为该地区面临严重的饥荒。“我们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我向我们的战士致敬—他们做得很好,我不会详述。我们将摧毁哈马斯,带回人质,完成我们的任务”。

以军获取的一份哈马斯高层会议记录显示,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发动的针对以色列平民的“阿克萨洪水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阻止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其中一份高层会议的纪要显示,在2023年10月2日,时任哈马斯领袖辛瓦在高层内部会议上警告,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的正常化协议进展很快,一旦取得成功,大多数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恐怕会跟随,这对于哈马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会导致“巴勒斯坦事业”被边缘化。

辛瓦尔称,哈马斯需要采取一项“非同寻常的行动”来破坏以沙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他并预期,这场已经策划筹备了两年的攻击行动,能够获得伊朗及其扶植的其他势力的支持。

哈马斯的兴起、壮大,和伊朗的扶植是密不可分的,是伊朗精心打造的“什叶派之弧”的重要一环。



伊朗精心打造40余年的“什叶派之弧”起始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次年伊朗与阿拉伯世界中唯一一个什叶派统治的国家叙利亚结盟,拉起了抵抗美以的山头。两年后第一次黎巴嫩战争爆发,伊朗趁机插手,帮助恐怖组织真主党啸聚山林。十年后以巴和平进程开启,以色列逐步放松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伊朗趁虚而入,渗透操控了恐怖组织哈马斯。又过了十年,2003年美国推翻了萨达姆独裁政权,伊朗趁机在伊拉克拉起了一帮什叶派民兵组织。2015年也门内战升级,伊朗用美国历史上最愚蠢的总统奥巴马送来的大笔钱财为恐怖组织胡塞武装撑腰,最终拼凑出了这个由两个国家外加四支恐怖主义武装构成的“什叶派之弧”怪胎。

为何这个花了四十年时间,耗费了巨额资产组建起来的军事同盟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了?

按张平教授的话,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厘清“什叶派之弧”得以建立的两个重要历史背景:第一是全球化的进程,第二是伊朗“鸠占鹊巢”的策略。

“什叶派之弧”的建立与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是同步进行的。全球化以最大化商业利益为首要追求,以和平主义为第一道义,以“多样共存”等理念为行为原则。在这种左派理念大行其道的历史趋势下,西方国家不敢谈论战争,不敢谈论胜利,对战争奉行一种奇怪的“宣而不战“的打法,以捆住自己人的手脚为乐趣。结果是英勇善战的以色列在1992年的马德里和会上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送上全球化祭坛,成了第一道牺牲品。随后的岁月里,以色列不得不缩手缩脚,在恐怖组织的血腥攻击面前一让再让,一退再退,不断放弃领土和安全缓冲区,最终在2023年10月7日遭遇哈马斯的残暴屠杀。



与全球化背景相呼应的,是伊朗的“鸠占鹊巢”的代理人策略。伊朗组建战略同盟最大的问题是扒拉来扒拉去,全球一共也就两个什叶派统治的国家。因此伊朗策略是在国家权力弱化的国家和地区见缝下蛆,扶植自己的代理人,用下三滥的恐怖主义手段与正规武装力量对抗,妄图逐渐消耗掏空合法政权的实力,最后达成鸠占鹊巢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正规军的力量总会强过民间组织,主权国家的合法性总会压倒恐怖组织的非法活动。然而全球化这三十年是个极其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在世界占据主流的观念是“谁弱谁有理”,只要发生冲突,一定是想方设法帮助弱势的一方,尽一切努力捆住强者的手脚。因此我们才看到哈马斯、真主党这些本来不堪一击的恐怖组织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军事强国以色列,而以色列只要稍作反击就会引来一大片指责谩骂,甚至以色列的西方盟友也会想方设法让以色列退缩。因此,“什叶派之弧”不仅越来越猖狂,而且手段越来越下作,从以平民为肉盾发展到直接把工事修进了医院、学校、清真寺、甚至是联合国机构。

理解了“什叶派之弧”是全球化的产物,也就不难理解其覆灭的速度。随着全球化的落幕,左派的狂热理念在达到“觉醒主义”的狂热巅峰后开始全面退潮,人类开始回归理性和常识,同样回归还有关于战争的理性与常识。当美国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那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老好人战略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之后,人们开始理解道德绑架既赢不了战争,也惩治不了邪恶。战争不打则已,要打就要打出战争的本相来——战争就是地狱!谁挑起战争,就邀请谁进地狱之门!

只要回归常识,哈马斯之流在以色列面前屁都不是。

回想当年越战,北越玩的就是违反国际法的“全民战争”和“游击战”,把妇女儿童老人武装起来身着便装偷袭美军,给予美重创。美军一旦反击,往往导致这些妇女儿童老人伤亡。西方白左选择性、倾向性、掐头去尾的新闻报道在全球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示威,好莱坞明星简芳达甚至跑到越军阵地以示支持,最终美军被迫撤出越南。哈马斯在加沙的战争和越战几乎一模一样。

可以说,没有全球白左理念的退烧和保守主义常识的回归,没有川普上台,加沙之战恐怕还会回到过去的样子,以色列根本没有彻底获胜的希望。

白左,不是人类之癌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