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全国第六次文代会、第五次作代会召开在即,文联委员李传锋忙得脚不沾地。13日凌晨,他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刚睡下不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电话是省委宣传部打来的,语气慌张:“赶快来同济医院高干病房,徐迟同志出事了!”
李传锋赶到医院时,病房里已经站满了人。窗户敞开着,窗框都被掰得变了形。冷风从外面刮进来,吹得李传锋遍体生寒。
在李传锋的印象里,徐迟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他心胸开阔,浪漫又富有激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自杀呢?
其实,关于徐迟为什么会自杀,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个便是他失败的黄昏恋。
那么,事情真是这样吗?徐迟的第二段婚姻又是怎样的呢?
江南才子的坎坷情路
徐迟来自浙江南浔,浸润了江南水乡的温柔和才情。
他十八岁发表散文处女作,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还协助郭沫若编辑《诗原》月刊。可以说,他在当时的文坛左右逢源,人缘极好。
徐迟与戴望舒合影
徐迟和毛主席还有一段渊源。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徐迟得知此事后非常敬佩,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毛泽东颂》的长诗。
毛主席读完这首诗,大手一挥,当即为徐迟题赠“诗言志”手书。在当代中国诗人中,能获此殊荣的,只有徐迟一个。
徐迟在事业上春风得意,在爱情和婚姻上也顺风顺水。
他的妻子陈松和他是同乡,大学学历,接受过良好教育。陈松娇小美丽,知书达理,是徐迟情窦初开时的白月光,也是他搞文学创作的起源。
1937年,徐迟和陈松结为夫妻。为了让徐迟在喜欢的领域大展身手,陈松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在家照顾孩子,洗手做羹汤,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徐迟朋友的印象中,这位贤妻良母总是跟在徐迟身后,温柔地注视着他,鼓励着他,追随着他。
陈松,既是徐迟的爱妻,又是他的知己和后盾,两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四十七载风雨人生。
徐迟和陈松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徐迟70岁的时候,陈松患上了癌症。当时,徐迟正在国外访问,听到消息立刻赶回国。
“她一生照料我,也让我照料她最后的日子吧。”徐迟看着病入膏肓的妻子,痛心不已。他放下事业,每天都坐在陈松的病床前,悉心照料。
然而,这段温情的时光没有持续太久,陈松最终还是走了。
徐迟悲痛欲绝,为亡妻写了一首《挽陈松》,在葬礼上深情地朗诵。此刻的他,觉得死亡不再可怕。因为他相信,他那最有情义的爱人,会在渡口等着他。
徐迟还嘱咐子女,他死后要把他的骨灰和陈松的骨灰掺在一起,洒在长江口。这样,他们就能拥抱着,一起奔向大海。
陈松去世后,徐迟过了八年的寡居生活。妻子离世,孩子们都不在身边,一种名为“孤独”的毒药开始攻城略地,侵蚀着徐迟的内心。
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出现了。
陈彬彬,日本某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名古屋大学研究员,长相端庄秀丽,性格张扬,爱凑热闹,和徐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年轻时的陈彬彬
可就是这样一个和徐迟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居然成为了徐迟的续弦,并且被认为是徐迟自杀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89年。这年三月,陈彬彬回国,在深圳碰到了徐迟。
当时的陈彬彬已经五十多岁了。她打扮时髦,妆容精致,眼角处有细细的鱼尾纹,看起来颇有风韵。
陈彬彬是和广东一家文学刊物的主编L先生一起来的。她打量着徐迟住的别墅,满眼都是艳羡。接着,她和徐迟谈《哥德巴赫猜想》,谈完了,又拉着徐迟合了一张影。
徐迟本以为,自己只是遇到了一个普通的“粉丝”,但他没想到,从这之后,陈彬彬就频繁地出现在他生活中。徐迟去蛇口,她就跑去蛇口,徐迟去广州,她也跟着去广州。
一直和徐迟同行的友人洪洋对此感到很不理解,陈彬彬这么殷勤,她图啥呀?
不过,没多久,洪洋就知道了答案。三月底,他和徐迟从广州返回武汉,上文提到的那个L先生也跟着来了。
他和徐迟讨论了一点文学问题后,便切入正题。L先生说,陈彬彬很敬慕徐老,听说徐老的夫人去世多年,身边没人照顾,她想和徐老结为夫妻。
洪洋恍然大悟。原来陈彬彬打的是这个主意!
据L先生介绍,陈彬彬已经离婚多年。她的前夫是乐队指挥,两人育有一男一女,都已经参加工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彬彬的女儿很多人都认识,她就是《三更之饺子》里媚姨的扮演者,也是被网友称为“好莱坞疯婆子”的白灵。
白灵和陈彬彬
从某些角度来看,陈彬彬和白灵很相似,两人都是一样的大胆,奔放。说不好听点,就是“有点癫”。不然,她也干不出追求古稀老人这种事来。
L先生走后,徐迟心情复杂。他问洪洋:“你觉得怎么样?”洪洋抓抓脑袋,不知如何回答。
客观来看,徐迟年事已高,孩子又不在身边,确实需要一个人照顾。但话说回来,陈彬彬这个人,他们都不了解,如果就这样放任她走进徐迟的生活,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于是洪洋斟酌着回答:“你身边迟早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陈彬彬从事文学教学,和你会有许多共同语言,但我们对她的经历、品格均毫无所知,是否应设法作些了解……”
徐迟点点头,深以为然。他以自己年纪衰老,身体不佳为由,拒绝了陈彬彬的结婚请求。
“我在回信中告诉她,我只能跟她做好朋友,不能越过那条线……”徐迟对洪洋说。
这个时候的徐迟还是很坚定的,但陈彬彬说什么都不放弃,仍然不断地来信、来电话,甚至多次去看徐迟,明显是不打算放过他。
“我多半是逃不过这一关了,她太一往情深了……”徐迟叹了一口气。
洪洋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果不其然。一个多月后,他就听到了一个爆炸性消息:徐迟和陈彬彬结婚了。
劳心伤神的婚姻危机
1992年,78岁的徐迟不顾亲友反对,和陈彬彬结为夫妻。
这对性格迥异的夫妻,一个坦率纯真,追求真善美,醉心于文学创作,一个性格大胆,招摇过市,喜欢锦衣华服,灯红酒绿。
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他们,真的能琴瑟和鸣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开始,徐迟是乐在其中的,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虽然不看好,但都表示尊重祝福。然而,这段和谐的时光持续了不到一年,形势就急转直下。
1993年2月中旬,洪洋挂念在广州过年的徐迟,给他打了一通电话。徐迟说今年的广州太冷了,他冻了一下,身体很不好受,打算休息一段时间。说完,徐迟还咳嗽了几声。
洪洋听了很疑惑:好端端的,怎么会“冻了一下”呢?几天后,从L先生口中,洪洋得知了真相。
原来,春节期间,有人邀请L先生和徐老夫妇到金叶餐厅吃饭。餐厅经理是个文学爱好者,就陪着徐老一起吃了。席间,他提出饭后可以去参加舞会,唱卡拉OK,问徐老有没有兴趣。
徐迟都快八十了,哪还有精力唱卡拉OK?可是,不等他拒绝,陈彬彬就兴奋地嚷嚷起来:“有兴趣!有兴趣!”说完,拉着徐迟就要走。
徐迟不肯去,但陈彬彬可不管,把他硬拽上了车。
L先生有心脏病,受不了舞场的噪音,就没去。他本以为,徐老夫妇很快就回来。但他从八点一直等到十一点,都没见到两人的影子。快十二点的时候,他们才回来。
当天夜里,徐迟就不停地咳嗽,吃止咳药都没有反应,第二天就进医院了。
说到这里,L先生很是愤愤不平。徐老年纪大了,身体差,他时刻都注意着。为了不让徐老半夜上厕所被冷风吹,L先生还特意在他房间放了个痰盂。
结果,没过几天,陈彬彬就把痰盂还回来了,说徐老用不习惯。这样一来,徐老只能每天半夜迎着冷风去上厕所,能不着凉吗?
洪洋听了也是义愤填膺,让L先生跟陈彬彬谈一下。未曾想,L先生拒绝了。
“你不知道,这个人非常主观,听不进意见。她还到处说,她是徐迟的看护神,徐老要活140岁,不准人说徐迟老了。”
这就真的很离谱了,但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有一次,徐迟和陈彬彬坐火车去广州。他们没买到有座位的票,只好站着。
站着就站着吧,徐迟也不介意,但陈彬彬可就不乐意了。她指着徐迟,大声喊道:“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徐迟,有哪位好心的同志愿意给他让个座位?”
这话一出,徐迟整张脸都涨红了。或许,陈彬彬此举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她确实让徐迟感受到了尴尬和窘迫。
可以说,陈彬彬的张扬,和徐迟晚年所需要的安静背道而驰。
合则聚,不合则散
晚年的徐迟,为了安心创作,推掉了很多文艺界的聚会。但和陈彬彬结婚后,只要有聚会邀约,陈彬彬必然拉着他一起去,并且时刻跟在他身边。
如果徐迟有电视摄像或者电台采访,陈彬彬也不避开,并且在徐迟回答问题时不断插话,彰显存在感。这种无礼的行为,一度让徐迟非常难堪。
性格很好的他,第一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情绪:“她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做著名作家的遗孀!”
有好友劝徐迟,让他帮着陈彬彬改正“虚荣张扬”的缺点,徐迟摇摇头:“不可能的,她不会有任何改变。”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徐迟失去了结婚初期的激情和幸福,和陈彬彬几乎每天都吵架。
说是吵架,其实就是陈彬彬一个人疯狂输出。她嘴皮子厉害,半点亏也不吃,经常把徐迟说得哑口无言。
这样的情况下,两人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渐渐地,徐迟变得沉默了,他不再和陈彬彬说话,两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精神上,都没有任何交流。
“我现在日子很难过……这种生活很痛苦……”徐迟和好友倾诉。
好友听完后感觉很沉重。张口闭口就是“痛苦”、“难过”,这在过去几十年里,是从未有过的。徐迟的婚姻生活,竟糟糕至此了吗?
徐迟晚年对人生死亡的反思与倾诉
事情比好友猜测的还要严重很多。1994年,徐迟忍无可忍,斩断了这段荒唐的“黄昏恋”,再次回归孤独。
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再也无法静下心去创作。
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一片黑沉沉的海,压抑而低沉,翻滚着不详的黑色海浪,永不平息。
他的性格不再温和平静,经常言辞激烈。
他也不再坚定,甚至一度感到挫败和迷茫。
他沉迷于电脑网络,还关注起了宇宙未来和人类毁灭的问题。面对让他迷恋不已的文学创作。
1996年,徐迟再度住进医院。他确诊了老年躁动症,每天都睡得不安稳,几乎天天做噩梦,还会被无处不在的幻觉恐吓。
玩电脑的徐迟
那段时间,徐迟整个人都很低沉,浑身散发着绝望的气息。他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委屈抱怨,只是很平静地,等待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
这个结局最终还是来了。1996年12月13日,随着“咚”一声闷响,徐迟从温暖的房间坠入了寒冷的雪夜,中国一代文学巨擘,就此陨落。
徐迟死后,众人对他自杀的原因争论不休,其中有一部分人把徐老第二段婚姻归为他的自杀诱因,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客观来看,徐老第二段婚姻的挫败,主要原因是他和陈彬彬在性格、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上的差异。合则聚,不合则散,当徐老发现他们不适合一起生活时,果断选择了离婚。
所以,你要说陈彬彬没影响到徐老是不可能的,但因为徐老及时抽身,这种影响并不大。更何况,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诗人来说,爱情的挫折再大再重,都不值得他用生命去作抵押。
因为婚姻受挫就自杀这种说法,是对徐老的轻视和亵渎。徐老自杀的原因,也不能全压在陈彬彬一人身上。
那么,徐老到底为什么会自杀呢?这个问题有很多个答案,且看起来都有道理,就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让人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徐老离开时应该是开心的。
他厌倦了污浊的人世间,纵身一跃,潇洒地掷笔离席,坠入他梦寐以求的纯净世界,把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和迷雾重重的自杀疑云留给了后人。
飘飘荡荡中,他的灵魂又回到了儿时的故乡。在那水晶晶的九曲桥下,在那水晶晶的脚丫船里,他水晶晶的爱人,在等着他。
参考文献:
1. 洪洋-《徐迟的第二次青春》
2. 陆潜-《难忘徐迟》
3. 文摘报-冯亦代谈徐迟弃世之谜 光明网
4. 湖北文史-见徐迟先生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