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圆通速递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快递行业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在人民大会堂参会并隆重接受表彰。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给予残疾人事业战线突出贡献者及集体的最高褒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次,其间,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及个人。
也许有人心中会闪过一个问号:一家快递企业,如何与助残事业产生了交集,而且还站上了全国助残荣誉的领奖台?
残障人士就业一直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企业一般惯用“问题视角”来看待这个群体,大多采用捐钱、捐物的线性处理方式。但从圆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实践来看,他们蹚出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快递业作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物流细分领域,实现了从小到大、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飞跃,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在助残就业方面,中国快递物流业同样具有天然优势。
一方面,快递物流业网络通达能力持续提升,从祖国最南的地级市三沙市、祖国最西的县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到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推瓦村,快递服务均已覆盖,“毛细血管”般的联通网络,为当地就业起到了“基础底盘”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化、生产模式、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快递物流业新质生产力特性愈发凸显,岗位需求日趋多元,这些因素促成快递物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蓄水池”。目前,我国快递从业人员总数已超400万,包括但不限于快递小哥、客服、驾驶员、程序员、营销甚至飞机驾驶员等岗位,在消除城乡鸿沟、促进共同富裕、创造守护美好生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正体现出“小包裹连着大民生”。
为什么是圆通?
圆通并非助残路上的独行者,但它此次成为全国性标杆,离不开企业文化基因与战略选择的契合。
近代以来,中国企业家与国家共患难、共成长,形成了产业报国、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公益慈善的优秀传统。
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快递企业,在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圆通速递董事局主席喻渭蛟常深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选择了一个好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圆通也形成了“诚信 创新 共建 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社会 强企为国”的使命意识。
圆通将助残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项目,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帮助他们“共同富裕”是企业服务社会的应尽之责。二是着眼企业发展,如前所述,快递企业的出海、进村、科技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在喻渭蛟看来,“残疾人虽然身体有残缺,但不缺梦想、不缺意志、不缺才华”,残疾人需要工作岗位,想要自强自立,圆通也需要更多有才华、有梦想的员工,这本质上是一个多赢的事业。
2021年以来,圆通速递和中国残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圆梦行动”。项目由喻渭蛟挂帅,在总部-省区-分公司三级层面组建项目团队,通过建立涵盖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20项制度、标准,自主开发面向残疾人的驾驶舱管理平台、人资工作台等数字平台,打造“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的产业助残体系。
圆通编织的这张共融又不失温度的网络,是可复制、可持续的。
当别人还在讨论“残障员工效能”时,喻渭蛟用行动给出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他看来,助残不只是物质援助,更要帮残疾人重拾梦想,让他们在社会中 “被看见、被需要、被尊重”,最终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幸福”。
一方面,圆通全网的客服、驿站、分拣、收派、办公等五大类工种,向7种残疾类型和4个残疾等级的残障员工全部开放,与健全员工同标准考核;另一方面,圆通打造“云客服”,北京、浙江(萧山、桐庐)三个助残基地以及“无声车间”等模式,为残疾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同时,近8000家“圆梦家园”快递助残驿站,通过免费培训、派费倾斜等扶持政策,帮助残障员工创业,实现人生梦想。
此外,圆通还通过智能客服、数字化管理、无障碍设备等科技创新,帮助残障员工升级服务、改善工作环境,为残疾人突破身体限制提供可能。圆通有200多名听力或言语障碍快递员,他们日均收派包裹近3万票。圆通为他们专项开发身份提示、智能电话等“无障碍沟通”功能,2024年“双十一”业务旺季期间,这些快递员的客户投诉率同比下降25.3%。
如今,在圆通网络的各个岗位上,都能看到残障员工充满活力的身影。他们有的成了邻里喜爱的快递小哥;有的成了排忧解难的客服人员;有的成了流水线上的技术能手;有的成了网点的创业带头人。
有残障员工的母亲一开始不放心子女在圆通就业,直到亲眼看到工作条件后,主动要求入职成为一份子。“无障碍沟通”功能上线后,上百名听力或言语障碍快递员加入圆通。这种带动全家或者朋友就业的案例,在圆通不是个例。
当躺平、“佛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口头禅时,圆通的残障员工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状态,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不认命、不妥协、不逃避”的硬核精神。
目前,圆通累计帮助的19300多名残障员工及家属中,已有500多名走上网点负责人、经理、主管、总监等管理岗位,有的优秀员工还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省人大代表。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圆通员工陈懿参加游泳比赛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圆通杭州助残基地的主管刘水平是一位身高不到一米的先天性侏儒症患者,她将基地管理得井井有条,2023年还成为了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手。圆通阜阳分公司的负责人刘苓苓也身患残疾,但她通过20多年的打拼,不但通过快递实现了人生梦想,还招聘了9名残障员工,“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
“圆梦行动”项目组负责人段然经常为残障员工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同时她也发现,残疾人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看着他们从初入圆通时的消沉、无助,再到一段时间后的独立、自信,我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快递企业与助残共富的“跨界相遇”,折射出整个行业从“效率至上”到“共建共享”的文化深层变革。当听障小哥熟练派送,当轮椅客服微笑应答,这些细节或许就是对本文开头疑问的回答:通过这种有温度、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它让无数折翼的梦想,拥有了照亮彼此的光。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