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宋人欧阳修的《小满》,短短二十字,便将小满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勾勒得淋漓尽致。
而在5月21日,我们就要迎来小满节气了,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此时,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而在南方,小满还有“满”水的含义,民谚有云“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出小满时节降水增多,江河渐满的气候特征。
那小满节气当天下雨好,还是天晴好呢?为何说“不怕小满雨淋淋,就怕小满一日晴”呢?小满节气晴天有啥预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过去,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农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这些简洁而实用的谚语,用来指导农事活动。
这句老话“不怕小满雨淋淋,就怕小满一日晴”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说,在小满时节下雨并不可怕,甚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益;但如果小满这一天是晴天,反而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那么,小满晴天到底不好在哪里?又有哪些预兆呢?
(1)小满晴天与降水的关联
在传统农耕文化里,小满晴天预示着降水不足。民间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等说法,其中“小满不满”中的第二个“满”,指的就是雨水的充盈程度。
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这天天气晴朗,雨水不充足,后续就可能出现干旱,甚至连日常生活用水都成问题,农田里更是会因为缺水而干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不仅如此,小满晴天还可能预示着芒种时节降水也少。老祖宗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小满和芒种的天气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农谚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如果小满时降水不理想,芒种时大概率也不会有充足的雨水。
而芒种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雨水不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成,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夏季乃至全年都比较干旱。
(2)小满晴天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
小满晴天预示着农作物收成欠佳。小满时节,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不仅需要充足的阳光,更需要适量的雨水。
若此时没有足够的降水,农作物就会因缺水而生长受限。例如北方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干旱会使小麦灌浆不充分,导致籽粒干瘪,产量降低。
而南方的水稻,在小满时节也需要充沛的水分来保证正常的插秧和生长,缺水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和发育,进而影响最终的收成。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来看,小满时节持续晴好天气,对于北方麦区而言,会使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小麦灌浆所需的60%-70%阈值时,小麦灌浆生理受阻。
同时,晴热天气还可能引发干热风灾害,干热风会使小麦在短时间内大量失水,导致灌浆提前终止,减产幅度可达20%-30%。
在南方水田,小满缺雨会打乱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季风系统的正常节奏,导致梅雨锋面推迟,双季稻区面临“水荒”,早稻有效分蘖数减少,晚稻育苗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产量滑坡。
(3)小满晴天的其他预兆
小满晴天,除了与降水和农作物收成相关外,在一些地方的谚语中,还有可能预示着虫害的发生。
比如“小满甲子庚辰日,定是蝗虫损稻禾”,意思是如果小满时节恰逢甲子日或者庚辰日且天气晴朗,这一年蝗虫可能会大量繁殖,对庄稼造成严重危害。这是因为干燥的天气和适宜的温度,为蝗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在古人看来,小满节气就应该下雨,这样不仅顺应了节气,而且是一个好兆头。相反,小满节气是晴天,那就会认为这样是不好的预兆。
今年的小满,我家乡这边天气预报说会下雨,而村里的老人也说大概率会下雨,这就是一个好兆头。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虽然老祖宗的谚语是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应对措施,如灌溉设施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所以即便你的家乡小满节气没有下雨,哪怕是大晴天,大家也不要太担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