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挂艾草的习俗溯源。

如今过端午节,依然还是很受重视的。在端午节期间,不光是有赛龙舟,还要吃粽子,同时很多家庭还有一个习俗不能少,那就是挂艾草。

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相传,端午正值仲夏,蚊虫滋生、疫病横行,而艾草散发的独特气味能驱虫避疫。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古人认为,艾草具有驱邪避瘟的神力,将其制成人形悬挂,可守护家宅安宁。

在民间传说中,还有黄巢起义时"端午插艾可避兵灾"的故事,进一步赋予艾草辟邪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挂艾草逐渐演变为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时至今日,这一传统仍在全国各地延续,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那端午节的艾草怎么挂呢?这个还真的有说法,讲究不少。

二、端午节挂艾草的讲究:"3挂3不挂"

1. 挂单不挂双

老祖宗讲究"阳数为吉",在传统阴阳学说中,单数属阳,象征阳气充盈、吉祥如意。


因此,挂艾草时通常选择5棵或7棵,取其阳数吉利之意。若挂双数,不仅违背传统习俗,还被认为可能带来阴气,影响家宅运势。这种对数字的讲究,体现了古人对阴阳平衡的追求。

2. 挂早不挂晚

民间有"端午不插艾,虫蚁满锅台"的说法,强调挂艾草要赶在清晨,最好是在中午12点钟之前。

此时阳气初升,艾草的效力最强,既能驱除夜间残留的湿气,又能借助晨光的阳气发挥最大功效。

古人对挂艾草更为讲究,都是在端午节当天,天才刚亮就去山里割艾草了,然后要选择在太阳升起之前,把它悬挂在大门、窗户两边。

若在傍晚悬挂,阳气渐弱,艾草的驱虫避邪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3. 倒着挂而不要正着挂

倒挂艾草是端午习俗的一大特色。"艾倒"谐音"艾到",寓意福气到来。


同时,倒挂的艾草叶片自然下垂,形似利剑,更能增强驱邪的意象。这种独特的悬挂方式,既包含美好的祝福,又暗合传统风水学的讲究。

三、艾草与菖蒲的黄金搭档

除了艾草,菖蒲也是端午必备的"辟邪草"。菖蒲叶片狭长如剑,古人称其为"水剑",认为可斩除不祥。

艾草与菖蒲常搭配使用,悬挂时艾草居左,菖蒲居右,形成"艾旗蒲剑"的组合,寓意守护家宅平安。

在一些地区,还会加入石榴花、蒜头等植物,组成"端午五瑞",进一步增强驱邪效果。

四、艾草何时取下最合适?

端午悬挂的艾草,取下时间也有讲究。传统做法是让艾草自然风干,直至它自然掉落,或者是在下一个端午节再更换新艾。

风干的艾草不仅保留了驱虫功效,还可用于制作艾条、泡脚等。若过早取下,艾草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若长期不更换,则会失去效力。

从悬挂到取下,端午艾草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祈愿。这些看似繁琐的讲究,实则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传承这些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更是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受古人对生活的仪式感与敬畏之心。

你家乡端午节还有挂艾草的习俗吗?遵守传统,这也是现代人所说的“生活仪式感”,你们说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