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现场,救援人员带着挖掘机要清理废墟,却被一名中年男子拦了下来:“不能动机械,我女儿还在下面!”

这名男子叫李杨,是四川绵阳北川客运站的一名普通职工。

原本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尽管家境不算富裕,但也不乏平凡人家的快乐,夫妻恩爱、女儿贴心。

然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来的太突然,顷刻间打乱了一家人的生活节奏。



虽然北川距离震中有上百公里,但由于此次地震烈度太大,处于强震中的北川也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县城之一。

相对而言李杨是幸运的,地震来临时,正在工作的他侥幸躲过了一劫,没有被掩埋在废墟之中。

但是强震刚过,惊魂未定的他却穿梭在废墟之中,跌跌撞撞冲向了北川中学。

他的女儿正在学校上课,学校遭受了如此强烈的强震,现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女儿有没有危险。

强震发生后,随之而来的余震可能更加凶险。

因为很多建筑物能顶得住强震,但已经伤痕累累的主体,却不一定能受得住余震的侵袭。

所以在地震中,余震带来的危险、伤亡和损失,跟强震比起来不遑多让,甚至在很多时候比强震更甚。

但在残垣断壁中穿梭的李杨,却顾不上这么多,一路上心乱如麻,脑海里全都是女儿的安危。

当他灰头土脸冲到学校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惨状当场就傻了。

原本干净整洁的校园,也跟大街上的景象一样,俨如人间炼狱一般,教学楼早已成了废墟,钢筋混凝土的下面隐约传来孩子们的哭泣和求救声。



李杨凭借记忆,冲到了女儿教室所在的位置,跪在废墟上疯狂地徒手刨挖,还不断地大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

期间有人给他送来一把铁锹,但是他不敢用,依然坚持徒手作业。

因为废墟下面有孩子,无论是自己的女儿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伤到了谁都不行。

大约过了七八个小时,救援队带着工具和挖掘机赶到了学校,立即加入了救援的行列。

此时的李杨,浑身早已被汗水湿透,双手血丝糊拉得非常骇人,胳膊和腿上也出现了几处划伤,但依然喘着粗气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一名救援队员拉住了他,劝他赶紧离开前往安全区域,岌岌可危的残垣断壁极有可能出现二次坍塌,剩下的工作交给机械来做。

但李杨却谢绝了救援队员的好意,并不让挖掘机参与救援。

因为他在徒手作业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女儿微弱的回应,挖掘机一铲下去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出于对女儿安全上的考虑,他坚持徒手作业,即便是双手血肉模糊也在咬着牙坚持。

凌晨的时候,李杨用力移开了一块断裂的预制板,却看到了三个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孩子。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让他忍不住扭头干呕了起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清晰听到了女儿喊“爸爸”的声音。

这声“爸爸”犹如强心剂一般,瞬间灌注了他的全身,一边安慰着女儿,一边又卖力地刨挖了起来。

次日凌晨5点来钟,距离李杨徒手救援已经过去了13个小时,他用力移开最后一块预制板后,终于看到了蜷缩在角落里的女儿。

庆幸的是,女儿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了课桌与墙壁的三角区。

所以,在楼房坍塌时,课桌和墙壁对她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除了手臂上被掉落的砖块划伤了之外,身体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

看到女儿的那一刻,李杨揪着的心才终于落到了肚子里,小心翼翼地把女儿从废墟里拉了出来。

十几个小时,他连一口水都没喝,身体早已严重透支,背着女儿离开的时候差一点都站不起来了。



劫后余生的女儿,趴在父亲宽厚的背上,紧紧搂着父亲的脖子。

父女俩前往安全区域的途中,还发生了一次余震,路边民房倒塌的那一刻,李杨迅速扑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把女儿保护了起来。

医护人员接手了女儿之后,他才浑身一软瘫坐在了路边。

灾后重建工作结束后,当地政府给李杨一家提供了一套安置房,如今一家三口仍旧过着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但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不仅出落成了一个标致的美女,还成了一名用专业护理回馈社会的“白衣天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