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日本首相石破茂计划6月访华前夕,东京却派外务省事务次官船越健裕赴美,与副国务卿兰多讨论“应对中国威胁”。这一动作暴露了日本对华战略的矛盾性,也印证了王毅外长此前“中日应做伙伴而非对手”的忠告未被真正接纳。
石破茂上任后多次释放改善中日关系的信号,比如派公明党代表团携亲笔信访华,同意逐步恢复中国对日水产品进口。但这些表面缓和背后,日本的对华战略核心并未改变。就在船越健裕与美方会谈的同一天,日本内阁公布了一季度GDP数据,按年率计算下滑0.7%,出口导向的经济正遭受美国关税政策的直接冲击。即便如此,东京仍将安全领域的对美依附置于首位。
石破茂和特朗普(资料图)
事实上,石破茂这样的右翼分子,对中国的态度本来就不友善,他之所以要采取措施缓和中日关系,一部分是为了避免中日关系失控走向冲突,另一方面则是看重与中国合作的经济利益。从本质上说,日本的对华战略认知并没有发生改变,其“搭车”美国的战略也没有发生变化,日中关系在石破茂眼中的优先性,还是低于日美关系,这一点从石破茂上任后率先访美也能看出。
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中,81%来自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彭博社估算,仅丰田一家就可能因美国关税损失107亿美元。这种经济压力下,石破茂却在参议院选举前突然转向强硬,坚持要求美国“全面取消关税”,甚至放话“不会为汽车牺牲农业”。这种矛盾姿态并非源于战略自信,而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倒逼——自民党已失去众院多数席位,若在7月参院选举前对美让步,政权恐面临崩盘。
美日会谈(资料图)
王毅外长曾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明确提醒,两国合作空间远大于对抗。但日本的选择是继续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甚至在钓鱼岛问题上放任民间挑衅行为。5月3日,一名日本右翼分子驾驶飞机闯入钓鱼岛领空,中方海警直升机1分钟内完成驱离。事后日方仅以“避免过度刺激中国”为由要求民间克制,既不敢公开约束,又担忧事态升级。这种摇摆态度恰恰说明,东京在安全议题上既无自主决心,也缺乏对华互信。
美日同盟的裂痕正在扩大。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接受24%的“对等关税”,且拒绝将汽车、钢铝制品纳入谈判。英国《金融时报》披露,日本曾试图用投资阿拉斯加LNG项目换取美方让步,却遭冷拒。更讽刺的是,日本手中握有1.1万亿美元美债,财务大臣加藤胜信一度暗示可能抛售,最终却改口称“非谈判手段”。这种战略犹豫暴露了东京的致命弱点:经济上依赖中国市场,安全上捆绑美国,结果两头不讨好。
石破茂(资料图)
石破茂的困境是日本国家路线的缩影。他既想借中美博弈争取空间,又无法摆脱对美结构性依附。中国从未要求日本“选边站”,但东京若继续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只会让自身陷入更深的被动。当特朗普用关税大棒砸向盟友时,日本或许该重新思考:真正的独立自主,不该只是选举前的政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