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十大元帅之中,徐帅的地位较为特殊,近年来更是备受推崇。1955 年授衔时,徐帅在十大元帅中仅排第八位,然而从其功绩来看,却有着诸多令人赞叹之处,那为何他后来的评价越来越高呢?



徐帅的军事指挥艺术堪称登峰造极,被许多人视为 “战神” 之一,其能力与彭总、林总、粟裕司令相比也不遑多让。在红军时期,徐帅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提起红四方面军,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徐帅。红四方面军最初只是一支 “偏师”,但在徐帅的带领下日益壮大,部队规模扩展至八万多人。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与中央红军相差无几,装备和给养甚至更优。

徐帅有着极高的军事素养,他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受教育程度和科班军事水平都非常高。1929 年 11 月,在鄂豫皖根据地党代表会议上,徐帅提出著名的 “七条游击原则”。他擅长打游击战,与我党早期许多著名将领一样,并将这一战术理论化。在徐帅的正确军事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时期迅速发展到 4 万多人。更令人惊叹的是,徐帅将战争实践与战术完美结合,创造出围点打援、飘忽战法、收紧阵地等适合红军的新战术。这些战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带领红四方面军歼灭了大量敌人。毫不夸张地说,徐帅是我军早期最优秀的军事理论家之一,能与他匹敌的只有在苏联留过学的刘帅。1933 年,在川陕苏区,徐帅指挥的 “反六路围攻”,以 8 万人击溃敌人 20 万大军。在当时,具有大规模指挥战役经验的将领寥寥无几,后来出名的将领在那时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战役胜利后,徐帅又提出即俘即补的政策,将附近两万川军补充到红军部队,快速扩充了红军规模,这一政策在后来的抗战与解放战争中一直被沿用。红军时期,徐帅高超的军事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堪称我军将领中指挥大规模战役的鼻祖。



这里可以插入一个历史案例西汉名将卫青。卫青出身低微,最初只是一名骑奴,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大汉王朝的一代名将。徐帅与卫青有着相似之处,虽起点不高,但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第二点原因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心中的 “意难平”。在各个领域中,能力出众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往往会让人感到遗憾,而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在后来被人们想起并推崇。徐帅因身体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能在一线指挥战役,也没有担任重要职务。解放战争时,他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是聂帅的副手,而聂帅早期的地位与资历都不及徐帅。但在建国后,两人的军职发生了反转,聂帅给徐帅当副总参谋长。



第三点是徐帅以理服人,赢得后人尊重。在我军将领中,徐帅脾气好,顾全大局,姿态高,无论顺境逆境,都绝对服从中央决策,谦让战友,不争不抢。徐帅在红军时期随和爱笑,但 1936 年之后,他常面露凝重之色,笑容也少了,这是因为他始终挂念着西路军牺牲的战友,深感自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帅从未忘记逝去的战友,内心无比沉重。正是徐帅身上的这些美德,让他在军中赢得了广泛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徐帅的认识不断深入,他的功绩和品德也越发受到人们的敬重,评价自然越来越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