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东京警视厅宣布逮捕了一名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的中国留学生,他的名字叫“王立坤”,今年27岁。

为什么东京的警察会逮捕京都的中国留学生?

原因是因为,这名中国留学生从京都跑到东京,冒名顶替他人代考TOEIC英语考试。

东京警视厅公布的案情说,5月18日,在东京都板桥区的一处TOEIC考试会場,中国籍京都大学研究生王立坤在进入考场时谎称自己“忘记携带准考证(受验票)”,试图以他人身份填写临时准考证。然而,他提供的个人信息与身份证件不符,露出了破绽。更令人意外的是,警方发现他将一个3至4厘米的小型麦克风藏在口罩内,疑似计划在考试中与外界通话,实施作弊。


TOEIC主办方称,最近注意到两个问题:

一是考分在900分以上的中国籍考生出现不自然的大量增加;

二是有人使用相同照片但不同身份信息反复报名考试。

东京警视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作弊可能并非孤立行为,而是有组织的系统性操作,王立坤只是其中的一员。

王立坤被捕的消息,今天一早上了日本门户网站“雅虎”的头条。有不少日本人在这一条新闻下留言,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是这么写的:

“在中国人中,有许多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想法大概是‘只要不被发现就没问题’。这种行为不仅在中国国内,在世界各地都在发生。中国曾要求日本政府敦促日本人遵守中国的法律。但是我想说,中国政府也应该指导自己的国民遵守他国的法律。

与日本加强人员往来交流自然是十分必要,因为这样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但这种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光鲜世界,它也可能引发伦理观念上的“熵增定律”。而且,当前日本社会正逐渐滋生一种“只顾当下、只求金钱、只为自己”的风气,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迅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局面的出现。

如果要与这样的人群深化交流,那么我认为,必须同时加强日本国内的法律和秩序维护,例如提升执法的侦查能力、严格适用惩罚措施。只有将这些措施配套进行,才能确保交流的正面效果。”


(注:熵增定律(又称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通俗来说就是:在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孤立系统中,混乱程度(熵)总是自发增大,而不会自动减少。就像房间不收拾会越来越乱、热水会自然变凉、手机用久了会变卡,这些现象背后都是熵增定律在起作用。)

这一条社会新闻,之所以会引起日本社会的关注,原因在于被捕者是京都大学的学生。

京都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在日本的地位仅次于东京大学,排名第二。但是,其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达到11人,不仅超过了东京大学,而且是亚洲所有大学中的最多。所以,在关西地区的许多学生,宁愿报考京都大学,也不愿意报考东京大学。

在日本人的眼里,能够考入这一所顶尖大学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尤其是研究生课程对学术能力和语言水平要求极高。作为京都大学研究生的王立坤,不好好在研究室里做研究,竟然冒名替人代考,这给日本社会的心理冲击是极大的。


其次,日本语的发音比较单纯,只有50音,因此,日本人学英语一向是比较糟糕,因为发音不敢恭维。正因为如此,日本社会对于能够讲流利英语的人,总是高看一眼。TOEIC作为一项全球通用的英语能力认证考试,在日本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招聘、大学入学和职业资格评定,它的公平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也正因为如此,一份优异的TOEIC成绩,可能决定一名留学生能否进入知名企业,或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得先机。所以,每一次的TOEIC考试,也被视为是一次精英选拔试验。

但是,这位来自京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却以如此大胆的方式挑战规则,令人震惊。

东京警视厅逮捕王立坤的罪名,是“建造物侵入罪”,这是刑事犯罪行为。这一罪名看似与代考作弊无关,实则反映了日本法律对考试秩序的保护。擅自进入考场、冒用他人身份,属于非法侵入建筑物,可能面临最高7年有期徒刑或罚款。更严重的后果是,这起事件可能摧毁王立坤的学业和未来。他可能被京都大学取消学籍。一旦罪名成立,他的签证和在日居留资格也将岌岌可危。有可能,委托他代考的人也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诚信才是成功的基石、立身的资本。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到海外追梦。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学术和经济的压力,还有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如何在陌生的文化中找到心理的平衡,防止自己涉嫌犯罪行为,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拥有“自律”能力的关键。

没钱时,可以去打工,凭自己的双手与汗水,为自己美好的未来铺路。但是,一旦走上犯罪之路,那一切都将化为泡沫,不仅毁了自己的人生,也将毁灭父母与家人的梦想。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记警钟,让更多中国的孩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选择光明磊落的路径,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冒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