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浪漫氛围中,静安区心理咨询协会联合沪上首家生命教育主题书店——牧云记生命教育书店,举办《让爱发光——重建亲密关系,守护家庭港湾》活动。7对婚龄7—8年的“老夫老妻”通过沉浸式互动、心理学实验及专家引导,重新审视婚姻中的情感联结,为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注入新动能。
活动以“无声同行”挑战拉开帷幕:丈夫为妻子佩戴眼罩,在禁止语言交流的前提下绕着不算宽敞的书店走一圈,即挑战成功。面对进门处的两级台阶,有的丈夫选择抱妻跨越,有的通过肢体轻压提示障碍;有的全靠妻子自行慢行摸索;过窄门洞时,部分夫妻自发调整前后站位确保安全。
在完成了挑战后,心理老师询问了夫妻们的感受。市民周女士感慨:
全程被他抱着,突然意识到平时太依赖他的照顾。”而温先生的“轻压提醒法”则展现出日常磨合的细腻默契。
心理专家指出,这场限时3分钟的无语言协作,实则是婚姻关系的微观投射。北京师范大学数据显示,婚龄10—15年夫妻中,35%存在分床现象,日均有效沟通仅11分钟,68.7%的离婚案件源于“沟通缺失”。
肢体语言的下意识反应,往往比语言更能暴露亲密关系的真实状态。”上海市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静安区心理咨询协会总督导张锐分析道。
当天活动还通过“爱的双人舞”“沉默对视”等环节,引导夫妻突破“以孩子为中心”的认知误区。在“亲密关系四大杀手”主题讨论中,专家拆解指责、防卫、轻蔑、冷漠等破坏性沟通模式,并现场示范“正向表达”技巧:将“你从不关心孩子”转化为“今天你辅导作业时孩子特别开心”,用“拍拍肩膀+微笑”替代皱眉指责。
“夫妻关系是家庭系统的核心。”
张锐强调,当婚恋观从“物质适配”转向“心理共建”,可使三观冲突引发的婚姻危机减少68%。婚恋心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场融合心理学实验与家庭治疗的活动,本质是一次生命教育的实践课——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通过改善夫妻关系,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家庭环境,减少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隐患,体现了生命教育的人文性和延续性。
正如活动主办方所言:
“当我们用心理学重新审视婚姻,会发现每一次沟通摩擦都是理解生命本质的契机,每一次关系修复都是人格完善的阶梯。”
据悉,静安区心理咨询协会后续将推出系列生命教育课程,持续推动科学婚恋观的普及,让心理学成为守护家庭港湾的“情感纽带”。
记者:彭旭卉
图片:肖鸣亮
视频:任超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