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输掉了一场极其隐蔽的战争,上千名战友不幸牺牲。”李克农在接到电报后,悲痛欲绝地对身边的同志们说道。

是什么样的电报,让一向稳重、冷静,长期奋战在隐蔽战线的李克农也忍不住为之一震,情绪显得如此沉痛呢?

这封电报上,仅写着四个字:“老郑变节”。而这位所谓的“老郑”,实际上是周总理派往台湾的一名我党地下工作者,他的任务是为台湾的解放做好准备。若此时他变节,这无疑是给我党在台湾的地下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也让在台湾的许多地下党员遭遇了迫害。那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老郑叛变呢?

“老郑”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他的真实姓名叫蔡孝乾,曾用名蔡乾,190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从小的蔡乾,便表现出浓厚的孝顺之心。他十分体恤父母,知道家境贫困,时常帮父母做家务,甚至会亲自做饭带到学校,照顾自己的一日三餐。这样的孝行深深感动了学校的校长,蔡乾的名字中便多了一个“孝”字。



自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蔡孝乾也被迫接受了日本的教育。由于家境贫困,蔡乾只能去日本人开办的“国语学校”,在那里他学习了日语,也在这段时间里,逐渐掌握了这门语言。

在1920年,随着台湾民众的觉醒,许多人开始赴大陆求学。蔡孝乾也在这一波潮流中,于1924年在台湾文化协会的资助下,来到了中国大陆。年仅1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系。这所大学的系主任恰巧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瞿秋白和任弼时等人。在这样的革命氛围中,蔡孝乾逐渐接触并接纳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各种反帝爱国活动,并在这段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年后,他从上海大学毕业回到台湾,运用在大陆所学的理论知识,开始了在台湾的革命工作。1928年,他建立了台湾的共产党组织,成为台湾地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可惜,由于当时台湾共产党在日本的影响下,蔡孝乾有时表现出某些过于激进的倾向,甚至提出建立“台湾共和国”的想法,虽然这并未得到组织的重视。



在随后的抗日斗争中,蔡孝乾多次与日本当局发生冲突,最终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不得不流亡大陆。蔡孝乾在福建漳州的某中学担任教职,度过了四年的平静日子。直到1932年,红一军团东征至漳州,蔡孝乾与我党成员李文堂取得联系,李文堂邀请他前往中央苏区工作。由此,蔡孝乾在革命道路上迈出了更重要的一步。

在中央苏区,蔡孝乾先后担任了多项职务,包括苏区报纸的主编。他的出色表现让周总理注意到了他,并邀请他担任列宁师范的教师。在此期间,蔡孝乾与毛泽覃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以其勤勉的态度赢得了党的信任。长征途中,蔡孝乾与红军一同跋山涉水,经历了艰难的长征路,表现出了强大的毅力和决心,成为了唯一一位参与长征的台湾人。

长征结束后,蔡孝乾被安排负责我党对国民党的渗透与瓦解工作。在抗日战争中,他也积极参与对日军战俘的改造,协助我军瓦解敌人,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他还教授我军士兵日语,使得我军能够更加精准地打击敌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蔡孝乾也被安排返回台湾,担任台湾共产党领导人。1945年,周总理与蔡孝乾进行了长谈,并决定将他任命为台湾党组织的领导人。蔡孝乾开始逐渐从延安的艰苦环境中走出,来到了上海,这座都市的繁华与奢华让他逐渐陷入了腐化的泥潭。

在上海,蔡孝乾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接触上层社会,过上了更加奢华的生活,这一切引起了我党负责华东工作的张执一的警觉。张执一意识到蔡孝乾的作风出现问题,于是提出撤换他的台湾工委书记职务。然而,组织上认为,作为一位曾经经历过革命风雨的老同志,蔡孝乾经得起考验,最终没有采纳张执一的建议。

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蔡孝乾的叛变逐渐显现出来。他在台湾展开了地下党工作,迅速发展了党员并壮大了队伍。然而,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蔡孝乾的腐化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他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工作经费,并将这些钱用于个人享乐上。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蔡孝乾最终被敌人捉拿。在被捕后,蔡孝乾通过某些手段逃脱,但在不久后,他还是被敌人逼迫透露了我党地下成员的信息。蔡孝乾的叛变,导致我党在台湾的上千名地下党员被捕并遭到杀害,这对我党在台湾的工作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最终,蔡孝乾的去向不明,直至1982年病逝。

蔡孝乾未能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背叛了我党,给无数为革命献身的同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时候,不禁让人好奇,蔡孝乾在晚年是否曾经为自己的叛变而悔恨,是否曾在心中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深感煎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