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变了,60岁领养老金没以前容易了。以前快到60岁发现缴费不够,还能一次性补缴,现在好多地方不让这样干了。
广东佛山的王大爷就碰到这情况,他58岁时已经缴了10年,按旧政策60岁补5年就能领。可新政策下来,他得接着缴到63岁,要是63岁还不够,得等到65岁再补剩下的。
深圳的李阿姨更麻烦,55岁才缴了5年,按新规得缴到70岁,或者70岁时补10年才能领。为啥政策说变就变?其实背后有不少原因。
这几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涨得太快,2023年支出增速8.7%,连续3年超过收入增速6.2%。
特别是广东这样的人口流入大省,要是大家都突击补缴,基金压力实在太大。政策调整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多缴长缴,像广东规定连续缴满15年以上,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多3元。
而且不同地方政策不一样,上海、北京还能补缴,但上海规定补缴不超过5年,不能想补多少年就补多少年。这就让不同地区的人有点困惑,同样缴养老保险,为啥差别这么大?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得有不同的打算。
45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好按年选高档缴费,比如广东年缴4800元档,政府还补960元。
算算账,按3%的年利率,连续缴15年,个人账户能有10.2万元,以后每月能领900多元,挺划算的。55到59岁的人就有点难了,要是在广东,已经缴了10年,就得从60岁缴到65岁,晚5年才能领。
要是只缴了5年,要么缴到70岁,要么70岁时补10年,时间跨度太长了。
不过特殊困难群体有照顾,广东的低保户60岁还能补缴,政府承担50%费用,辽宁的重度残疾人,政府直接全额代缴最低档保费。现在争议也不少,80后这代人可能得缴到65岁,可父辈当年能直接补缴,不少人觉得不太公平。而且上海基础养老金每月1400元,广东才213元,差距太大,会不会让更多人往上海跑?
政策优化也有方向,比如建立全国统筹基金缩小地区差异,给55岁以上的人留点过渡期补缴政策,或者让医保和养老保险年限能互相折算。不管怎么说,政策调整关系到亿万农村老人的生活,大家得赶紧看看自己的缴费情况。45岁以下的别拖延,早点规划高档次缴费,以后领得更多。
快到60岁的人,看看自己符不符合特殊群体条件,能不能享受政府补贴。
政策变了,咱们的打算也得跟着变,早点弄清楚,心里才不慌。现在各地政策还有差异,大家得多关注当地的具体规定,别因为信息滞后耽误了大事。
养老保险是咱老年生活的保障,政策调整是为了更可持续,咱们自己也得主动规划,才能让晚年更有依靠。你身边有没有人碰到类似的情况?
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不妨在评论区说说,让更多人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