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三点红时代的中国军人,其着装虽然简洁,但精气神卓然秀杰,那个年代的军人,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点红时代”的中国军人,是指上世纪60-70年代解放军战士的经典形象——军装上的红帽徽、红领章、红肩章(或红袖标),搭配朴素的绿军装。这种着装风格虽简洁,却承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军人风貌与精神内核。

“三点红”军装的象征意义

视觉标识

红帽徽:五角星帽徽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红领章:代表革命传统与军人荣誉;

红肩章/袖标(部分时期):体现官兵平等(取消军衔制后)。

整体设计摒弃繁复装饰,突出“革命化”与“人民军队”属性。

历史背景

1965年取消军衔制后,全军统一换装“六五式”军服,“三点红”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准配置,直至1985年军衔制恢复。


服务人民的宗旨

这一时期强调“军民鱼水情”,军人参与生产建设(如抗洪抢险、支农劳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强化了“人民子弟兵”的形象。

经典口号如“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深入人心。

朴素中的坚韧气质

物资匮乏年代,军装面料粗糙但整洁挺括,反映军人自律性;

训练与实战(如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这种着装仍保障了基本功能性。

当代回响与文化记忆

如今,“三点红”军装已成为影视作品(如《芳华》《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时代符号,唤起对那个纯粹年代的集体记忆。其精神内核——忠诚、奉献、简朴——仍被视作解放军优良传统的一部分。

辛集老兵视线

2025.5.2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