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门票涨价到85元了,你觉得贵吗?你会进去看吗?

个人认为这个门票是有点贵,不过我觉得是值这个价的,仅限“懂得欣赏其价值”的文化人。西安碑林以前的门票是65元每位,2024年1月至12月一整年因为扩建几个展馆轮流开放,票价降至10元,现在新馆扩建、陈列完毕,已全面开放,从2025年5月12日起碑林门票调至85元,而且全年不分淡旺季



要判断碑林值不值85元,得先清楚西安碑林里面有什么可看的?

西安碑林全名叫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城墙内,南门里书院门往里走,是西安最有文化氛围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其实碑林博物馆里面的文物全是“石头”,但是这些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按大类分的话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品可分为两大类:历代书法碑刻+石雕艺术品





西安碑林收藏的都是从汉代至近代跨越两千多年的三千多件书法和石刻艺术品,可以说我国“最值钱最有文化价值的石头”几乎都收藏在这里,碑林博物馆是中国古代书法与石刻艺术的宝库





最重要的一点:从北宋元祐二年,即公元1087年开始,初代西安碑林博物馆便已建成,已开始收藏前朝的珍贵文物。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一座近千年历史的古老博物馆,是全国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博物馆本身就是文物。那么,你觉得这样的西安碑林值85元的票价么?



就连西安碑林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都不是普通的狮子,也是文物,雕刻技术精湛,造型独特。走到这里就可以决定花不花85元进去参观了,如果你是书法从业者或者爱好者,那必须进入朝拜。绘画、雕塑、雕刻艺术爱好者也得进去,对中国传统古建筑和历史感兴趣的当然也要买票入内感受一下。



对书法、雕刻、古建筑都没兴趣的朋友就不用花钱看里面的“石头”了,建议去人气更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门票免费,不过很难预约,要提前两三天排号。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文物种类丰富,跨度上下五千年,金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文物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唐代的金银器和玉器极其精美,见到它们就能深刻体会到啥叫“大唐盛世”。



进入碑林首先看到的建筑群是文庙,也就是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国各地有很多文庙,建筑形制几乎都一样,只是规模略有区别。文庙建筑群一般包含:泮池、棂星门、太和元气坊、钟鼓楼、大殿等等。



这是文庙的砖雕大照壁,也叫影壁,是外面的样子,“孔庙”二字是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西安文庙是在北宋创建碑林之前就迁到此处的,现在是碑林博物馆的一部分。

来看看西安碑林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景云钟

碑林入口东亭保存的这口钟是著名的景云钟,曾经挂在西安钟楼上,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铜材质,重约六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三十二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书的骈体铭文二百九十二字,是李旦仅存于世的书法作品。



大夏石马

西边亭内展示的石雕大夏石马,是现存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大夏就是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定都陕北的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并于417年攻占长安,命其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长安。这匹石马曾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在马的腿部下方刻写着“大夏真兴六年(即公元424年)大将军”等字样,这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



石台孝经碑

《石台孝经》是西安碑林第一碑,又称“三帝碑”,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刻于唐玄宗公元745年,碑文是文帝孔子的《孝经》,碑额是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所书,“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16字秦小篆。碑文用工整的隶书,大气磅礴,潇洒飘逸,完美展现了开元盛世和大唐雄风。



开成石经

唐代石经又叫开成石经、唐石经,刻成于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唐石经由114块碑石组成,每块碑高1.8米,宽0.8米,加上底座和碑额总高超过3米。严格按照这十二部经书的顺序雕刻,经文是唐代小楷,每一篇经的标题是隶书,便于区分,字迹工整清晰,一气衔接,相当精美。



开成石经就是中国12部儒家典籍《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的石刻版。宋代创建碑林时将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从国子监移到了现在的位置,这套唐石经是现存的唯一一套完整石经,无价之宝。下旨刻碑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先书写,再雕刻,历时七年完成。



昭陵六骏

西安碑林名气最大的文物非“昭陵六骏”莫属,六块石刻马,是以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的坐骑为原型雕刻,开始是放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李世民昭陵的神道两侧的。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只有四块是唐代真品,没有裂缝的两块是复制品,真品在一百多年前流失海外,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书法艺术宝库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赵孟頫《游天冠山诗碑》、张旭《断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欧阳询《黄甫诞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邕的《李思训碑》、宋徽宗赵佶《大观圣作之碑》......等等,练过书法临过帖的朋友对这些人名和碑帖都不陌生,学书法必须要临摹他们的字帖,都是书法爱好者心中的圣物。





书法帖都是从古代的石碑上拓片而来,传世的碑帖几乎都在西安碑林能够找到原件石碑。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陕西路转运副使吕大忠将这些珍贵碑石迁到西安府学,就是孔庙,也就是碑林所在地,并建造院舍、亭、廊等建筑予以保护,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从此再也没有移动过。





从古至今学习书法都是从碑石上拓片,到碑林博物馆游览时有些碑可以现场拓片买回去珍藏。由于藏品太多,碑林博物馆在扩建前内部太挤了,碑石陈列密度很大,价值高的都有玻璃罩保护,影响参观体验。现在新馆建成后已经重新布展,取消了玻璃罩,名气大的碑石都有独立的展示空间,看得很清楚,拍照效果也好,碑林的这些石头文物可以随便拍摄,使用闪光灯也没啥影响。





还有很多石碑和石刻展馆内实在放不下都陈列在室外,有些镶嵌在墙壁上,没办法,西安的文物数量太多了。





除了书法碑刻,碑林博物馆另一类占比最大的历代石刻造像也极为丰富。四百多件历代石刻佛教造像,北朝时期的造像碑等,件件都是艺术精品。





外省朋友如果到西安旅游,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都不可错过,尤其是对书法、雕刻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感受一下这些千年艺术品对心灵的洗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