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赵教授,请您把裤子脱下来,我需要检查一下。”周医生戴着乳胶手套,语气平静而专业。
“什么?现在?”赵雨晴虚弱地靠在检查床上,高烧让她的脸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
“是的,这很重要。”周医生拿起手电筒,“我需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检查室里的日光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赵雨晴迟疑着解开腰带。
突然,周医生的动作僵住了,瞳孔骤然放大。
“天哪,这是……”他的声音里透出难以掩饰的震惊。
01
春天的微风从生物系大楼的窗户吹进来,夹杂着玉兰花的清香。
赵雨晴站在实验台前,第五次检查培养皿里的菌落。
显微镜的目镜已经在她脸上留下一圈浅红的印痕。
“教授,已经十一点了。”助手李浩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外套。
“再等等,这组数据很关键。”她头也不抬。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让人眼花缭乱。
国际微生物学会议还有三周就要召开了。
她必须拿出完美的研究成果。
“您从早上七点就没离开过实验室。”李浩走过来,“午饭也没吃。”
“年轻人,搞科研就是这样。”赵雨晴终于抬起头,揉了揉干涩的眼睛。
一阵轻微的眩晕袭来。
她扶住实验台的边缘。
“您还好吗?”李浩连忙上前。
“没事,坐太久了。”她摆摆手,“你先回去吧,我再看一会儿数据。”
李浩犹豫着没有离开。
“教授,您最近是不是太拼命了?”
“马上就是学术会议了,这个项目对我们系很重要。”
“可是您的身体……”
“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赵雨晴打断他,“快回去吧,明天还要早起。”
李浩叹了口气,把外套放在椅子上。
“那您也早点回去。”
实验室恢复了安静。
只有离心机的嗡嗡声和偶尔的仪器提示音。
赵雨晴继续埋头工作。
直到凌晨两点,她才拖着疲惫的步伐离开实验室。
回到公寓,她倒了杯水,顺手拿起体温计。
37.8度。
“有点低烧。”她自言自语。
从药箱里找出一板布洛芬,吞了两片。
“应该是太累了。”
她倒在床上,连衣服都没换。
第二天早上六点,闹钟准时响起。
赵雨晴睁开眼睛,感觉头有些沉重。
体温计显示37.5度。
“降了一点。”她松了口气。
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衬衫。
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有些苍白。
“要多喝水。”她对自己说。
实验室里,学生们已经开始工作了。
“赵教授,您来了。”博士生小张抬起头。
“昨天的实验数据分析得怎么样?”
“还在处理,有几个异常值需要复核。”
“拿来我看看。”
她坐在电脑前,开始逐一检查数据。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赵教授,该吃午饭了。”李浩端着餐盒走进来。
“放那儿吧,我一会儿吃。”
“您昨天就没好好吃饭。”
“别啰嗦了,快去做实验。”
李浩无奈地摇摇头。
下午三点,生物系的例会。
钱教授坐在赵雨晴旁边。
“老赵,你脸色不太好啊。”
“最近熬夜多了点。”
“要注意身体,别太拼了。”
“知道了。”赵雨晴心不在焉地回答。
她的注意力都在手里的数据报告上。
会议结束后,钱教授追上她。
“真的没事?我看你好像有点发烧。”
“就是有点感冒,吃了药。”
“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不用,小毛病。”
02
晚上八点,实验室里只剩下赵雨晴一个人。
她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
额头有些发烫。
手机响了。
是她的博士导师打来的。
“雨晴,听说你最近在准备国际会议的报告?”
“是的,老师。”
“研究进展怎么样?”
“数据收集得差不多了,正在整理分析。”
“不要太辛苦,身体要紧。”
“我知道的,老师。”
挂了电话,她又投入到工作中。
不知过了多久,李浩推门进来。
“教授,十二点了。”
“这么晚了?”她抬头看了看表。
“您该回去休息了。”
站起身的时候,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
她扶住桌子。
“您没事吧?”李浩连忙扶住她。
“可能是起得太猛了。”
“我送您回去。”
“不用,我自己可以。”
她推开李浩的手,慢慢走出实验室。
夜风很凉。
她裹紧外套,步履有些虚浮。
回到家,体温已经升到38.2度。
她又吃了退烧药,倒头就睡。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低烧始终不退。
时高时低,像潮水一样。
退烧药只能暂时控制。
她试过各种方法。
冷水擦身,冰袋敷额头,多喝热水。
效果都不明显。
工作却不能停。
试验进度已经有些落后了。
“赵教授,您脸色真的很差。”小张担心地看着她。
“没事,继续工作。”
键盘敲击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响。
突然,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
她按住太阳穴。
“教授?”
“头有点疼。”
“您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等这批数据处理完。”
中午,食堂。
钱教授端着餐盘坐到她对面。
“老赵,你这几天状态不对劲。”
“就是感冒没好透。”
“都一周了,该去医院了。”
“太忙了,没时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赵雨晴笑了笑,没有接话。
餐盘里的饭菜几乎没动。
第六天,体温升到了38.5度。
头痛欲裂,浑身无力。
她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发呆。
“教授,仪器出了点问题。”李浩推门进来。
“什么问题?”
“温控系统失灵了。”
“什么时候能修好?”
“维修人员说要明天。”
“明天?”赵雨晴的声音突然提高。
“实在抱歉,我已经催了。”
“实验不能停!你知道时间有多紧吗?”
李浩被她的语气吓了一跳。
“教授,我……”
“出去!”
李浩愣了几秒,默默退出办公室。
门关上后,赵雨晴捂住脸。
她知道自己过分了。
但烦躁和焦虑像火一样烧着她的神经。
敲门声响起。
“进来。”她深吸一口气。
还是李浩。
“教授,对不起。”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赵雨晴站起来,“我不该发脾气。”
“您最近压力太大了。”
“那也不是理由。”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教授,您真的该去医院了。”李浩说,“这样下去不行的。”
赵雨晴看着窗外。
玉兰花已经开始凋谢了。
“好吧。”她终于松口,“帮我挂个号。”
03
第七天上午,市立医院。
门诊大厅人潮汹涌。
挂号窗口排着长队。
李浩跑前跑后,终于拿到了内科的号码。
“32号。”他把号码牌递给赵雨晴。
等候区座无虚席。
各种咳嗽声此起彼伏。
赵雨晴找了个角落坐下。
额头的冷汗不停往下流。
“教授,喝点水。”李浩递过水瓶。
“谢谢。”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终于,广播里传来声音。
“请32号赵雨晴到3诊室就诊。”
诊室里,周医生正在看病历。
“请坐。”他抬起头,“什么症状?”
“发烧,一周了。”
“一周?”周医生眉头一皱,“怎么现在才来?”
“工作忙。”
“量个体温。”
护士递过体温计。
三分钟后,38.6度。
“挺高的。”周医生拿起听诊器,“深呼吸。”
冰凉的听诊器贴在胸口。
“再来一次。”
“咳嗽吗?”
“偶尔。”
“喉咙痛不痛?”
“不痛。”
“最近有接触过感冒的人吗?”
“没有。”
周医生在病历本上记录着。
“先查个血常规看看。”
检验科在二楼。
抽血窗口前又是长队。
护士熟练地找到血管。
“握拳。”
针头刺入的瞬间,赵雨晴微微皱眉。
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进试管。
“好了,半小时后来拿结果。”
等待的时间里,李浩去买了瓶水。
“教授,您坐会儿。”
“实验室那边怎么样?”
“都安排好了,您安心看病。”
半小时后,检验报告出来了。
白细胞11.2×10^9/L,轻度升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72%,略高。
其他指标基本正常。
回到诊室,周医生仔细看着报告。
“有炎症,但不像典型的细菌感染。”
“那是什么?”
“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他抬起头,“需要进一步检查。”
“做什么检查?”
“拍个胸片,查查肺部情况。”周医生开始写单子,“再做个血培养。”
放射科在老楼三层。
电梯里挤满了人。
赵雨晴靠在电梯壁上,感觉天旋地转。
“教授,您还好吗?”
“有点晕。”
X光室外面排着队。
终于轮到她了。
“脱掉上衣,戴上这个。”技师递过铅围裙。
机器发出嗡嗡声。
“深吸气,屏住。”
“好了,可以呼吸了。”
等待结果的时候,赵雨晴坐在走廊的长椅上。
医院特有的消毒水味道让她有些恶心。
“结果出来了。”李浩拿着片子走过来。
回到诊室,周医生把片子插进看片灯。
“肺纹理清晰,没有明显病灶。”
“那就是说肺没问题?”
“对。”周医生转过身,“血培养的结果要三天后才出来。”
“三天?”
“细菌培养需要时间。”
周医生沉思了一会儿。
“再做个腹部B超吧,看看肝脾情况。”
B超室在新楼。
路上要穿过一个天桥。
赵雨晴走得很慢。
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要不要休息一下?”李浩问。
“不用,快到了。”
B超室里,医生让她躺在检查床上。
“把衣服撩起来。”
凝胶很凉,探头在肚子上滑动。
屏幕上黑白的影像不断变化。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医生边看边说。
“脾脏也没有肿大。”
“胆囊壁光滑。”
“腹腔没有积液。”
检查结束,医生擦掉凝胶。
“腹部脏器都正常。”
拿着一堆检查结果回到诊室。
周医生陷入了沉思。
“都查了,都正常。”他自言自语。
“那我这烧是怎么回事?”赵雨晴焦急地问。
周医生抬起头看着她。
“赵女士,我建议您做个全身检查。”
“全身检查?”
“对。有些感染灶比较隐蔽,常规检查发现不了。”
“都检查什么?”
“皮肤、淋巴结,还有一些不常检查的部位。”
赵雨晴犹豫了。
“需要住院吗?”
“最好住院观察,方便随时检查和治疗。”
“可是我的工作……”
“教授。”李浩打断她,“健康最重要。”
周医生也说:“工作再重要,也没有身体重要。”
赵雨晴看看李浩,又看看周医生。
“好吧,住院。”
办理住院手续的过程繁琐而漫长。
填表,交费,领用品。
04
病房在住院部六楼。
是个双人间,另一张床空着。
护士进来量血压,挂吊瓶。
“这是退烧的,一天两次。”
透明的液体顺着输液管缓缓滴落。
赵雨晴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
“教授,我去给您买点吃的。”李浩说。
“不用了,没什么胃口。”
“您得吃点东西。”
“那就买点粥吧。”
李浩离开后,病房里安静下来。
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窗外是医院的景色,几棵梧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走廊里偶尔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护士推着药车经过,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走廊尽头的电梯门打开又关闭。
她拿出手机,打开邮箱。
屏幕的蓝光映在她疲惫的脸上,眼睛因为高烧而略显浑浊。
几十封未读邮件。
红色的数字“47”刺痛了她的眼睛,胃部因焦虑而微微抽搐。
大部分是关于实验数据的。
她的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基因测序实验,每一天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她开始一封封回复。
手指在键盘上快速移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不时深呼吸来缓解头痛。
“赵教授?”门口站着一个年轻医生。
他戴着口罩,白大褂上别着写有“孙医生”的胸牌,手中拿着病历本。
“我是值班医生,来看看您的情况。”
年轻医生的声音透着专业和礼貌,但眼中流露出对这位知名教授的敬意。
“周医生呢?”
她放下手机,微微皱眉,对陌生面孔的戒备显而易见。
“他下班了,晚上我值班。”
医生轻声解释,走到床边,拿起悬挂在床尾的体温记录表。
医生查看了体温记录。
他的手指在纸上移动,追踪着那条起伏的红线,记录着她体温的变化曲线。
“还是38度多,药物效果不明显。”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专业的担忧,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什么时候能退烧?”
赵雨晴将手机放在床头,感觉到一阵虚弱袭来,她靠在枕头上,眼睛半闭。
“要等找到病因才行。”
医生合上病历本,塑料封面发出轻微的“啪”声。
晚饭时间,李浩带着粥回来了。
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医院的灯光一盏盏亮起,走廊里响起了配餐车的声音。
“教授,趁热吃。”
李浩手中的粥碗冒着热气,粥的香气在病房中弥漫。
那是医院食堂特制的营养粥,表面撒着细碎的香菜。
“放着吧。”她的注意力还在手机上。
屏幕的光在她苍白的脸上投下蓝色的阴影,手指因为长时间打字而显得僵硬。
“您别工作了,先吃饭。”
李浩担忧地看着她,声音中带着恳求。
他是赵教授的博士生,也是最得力的助手。
“马上就好。”
她敷衍地回答,眼睛仍盯着屏幕。
仿佛那上面的数据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
李浩叹了口气,把粥放在床头柜上。
粥碗下垫着一张餐巾纸,旁边整齐地放着勺子和几片饼干。
这是他特意为教授准备的。
晚上九点,周医生来查房。
走廊的灯光已经调暗,病房里只开着一盏床头灯,投下温暖的黄色光晕。
“感觉怎么样?”
周医生戴着听诊器,语气比白天更加亲切。
他已经脱下白大褂,穿着浅蓝色的手术服。
“还是有点烧,头疼。”
她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嘶哑,喉咙干涩如砂纸,太阳穴突突地跳动着。
“明天上午我们做全身检查。”他翻看着病历,“要检查得仔细些。”
他的手指在病历上点了点,灯光下显得骨节分明。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好的。”
赵雨晴点头,头发因为汗水而贴在额头上,她下意识地用手拨开它们。
周医生走后,赵雨晴继续处理邮件。
手机电量已经不足30%,她伸手拿过充电线。
插入手机底部,屏幕亮度在黑暗中显得刺眼。
直到护士来催她关灯睡觉。
护士是个中年女性,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手里拿着一杯温水和睡前药物。
05
夜里,她被热醒了好几次。
黑暗中,只有走廊透进来的微弱灯光和医疗设备的指示灯在闪烁。
窗外偶尔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
浑身冒汗,床单都湿了。
汗水浸透了她的病号服,黏在皮肤上。
令人不适,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脖子上。
护士来换了被单,又量了体温。
护士动作轻柔,尽量不打扰到其他病人。
温度计的电子屏幕在黑暗中发出蓝色的光。
38.8度。
数字在屏幕上闪烁,像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烧得更高了。”护士皱眉。
她的表情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严肃。
迅速记录下数据,给赵雨晴额头上放了一块冰凉的退烧贴。
天亮时,她迷迷糊糊睡着了。
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入病房,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远处传来医院开始一天工作的声音。
被护士叫醒时已经八点了。
护士轻轻摇晃她的肩膀,手里端着早餐托盘。
牛奶和粥的香气在病房中弥漫。
“赵教授,该做检查了。”
护士的声音轻柔但坚定,她帮赵雨晴整理好凌乱的头发,递过一杯温水。
检查室在二楼。
电梯门打开,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郁。
走廊上医护人员来回穿梭。
推车的轮子在光滑的地面上发出均匀的声响。
护士推着轮椅来接她。
轮椅是崭新的,坐垫上铺着一块干净的白色毛巾,扶手上还贴着医院的标志。
“我可以走。”她说。
赵雨晴试图从床上起身,但一阵眩晕袭来。
她不得不扶住床沿稳住自己。
“还是坐轮椅吧,您烧得厉害。”
护士扶住她的手臂,语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轻轻帮她转身坐入轮椅。
检查室里,周医生已经在等着了。
房间里光线明亮,各种医疗设备整齐排列。
墙上贴着人体解剖图,空气中弥漫着酒精的气味。
还有一个护士在准备器械。
她戴着白色的口罩和手套。
金属器械在托盘上排列整齐,反射着头顶的灯光。
“赵教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全面的皮肤检查。”
周医生的声音平静而专业。
手中拿着一份检查表,上面已经写满了各种标记。
“怎么检查?”
赵雨晴的声音透着疲惫,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揪着病号服的下摆。
“需要您脱掉衣服,我们会拉上帘子。”
周医生指了指房间四周的蓝色帘子,语气中带着尊重和理解。
赵雨晴有些尴尬。
她不自在地看了看四周,双手在膝盖上交叠,指节因为紧张而泛白。
“这是必要的吗?”
她下意识地将病号服拉紧,尽管知道作为科学家。
她应该理解医学检查的必要性。
“很必要。”周医生的表情严肃,“有些感染灶在隐蔽的地方。”
他的眼睛直视着赵雨晴,语气中透露出专业的坚定,手中的检查表被捏出了褶皱。
护士拉上了帘子。
06
蓝色的帘子在轨道上滑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将检查区域与外界完全隔离,创造出一个私密的空间。
“您可以开始脱了。”
护士的声音温和,她背过身去整理器械。
给赵教授留出一点尊严的空间。
赵雨晴慢慢脱掉病号服。
她的动作缓慢而僵硬,手指因为高烧而略显笨拙。
布料摩擦皮肤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周医生戴上手套,拿起手电筒。
乳胶手套发出的声音让赵雨晴微微颤抖。
手电筒的光束在打开的瞬间照亮了一小片区域。
“我们从头部开始。”
他的声音变得更加专业,仿佛切换到了纯粹的医者角色。
眼神中只有诊断的专注。
他仔细检查着头皮,耳后,颈部。
手电筒的光束在她的皮肤上移动。
医生的手指轻轻触碰,温度计的显示屏显示室温是20度,但赵雨晴却感到一阵寒意。
“请举起手臂。”
周医生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护士站在一旁准备记录任何异常发现。
腋下,胸部,腹部。
检查的过程令人不适,但周医生的专业态度让赵雨晴感到一丝安心。
尽管高烧让她的意识有些模糊。
每一寸皮肤都没有放过。
医生的手指和灯光在她的皮肤上移动。
就像一个科学家在研究样本,精确而冷静。
“请转过身。”
赵雨晴缓慢地转身,感到一阵虚弱。
护士迅速伸手扶住她的肩膀,防止她摔倒。
背部,腰部,臀部。
检查的过程漫长而彻底,周医生的呼吸声沉稳而均匀。
房间里只有器械碰撞的细微声响。
“都正常。”周医生说。
他的声音透着一丝如释重负,记录本上被他快速写下几行注释。
“请躺下,我要检查下肢。”
检查床的表面覆盖着一次性的白色床单,触感冰凉而干燥。
赵雨晴躺在检查床上。
她的身体因为高烧而泛红,细密的汗珠在皮肤表面闪烁,呼吸有些急促。
周医生从脚开始,慢慢向上检查。
他的动作精准而专业,手电筒的光束在皮肤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圆。
护士站在一旁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小腿,膝盖,大腿外侧。
检查的过程既彻底又细致,周医生的表情专注,眉头微皱。
似乎在搜寻任何可能的线索。
“请把腿分开一点。”
他的语气平静而专业,但赵雨晴仍感到一阵不自在。
她轻轻移动双腿,听从医嘱。
周医生蹲下身,开始检查大腿内侧。
检查室里的温度似乎突然下降,赵雨晴感到一阵寒意,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床单。
突然,他的动作停住了。
整个房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空调的轻微嗡鸣在背景中持续。
手电筒的光束集中在某个位置。
那束光如同聚光灯一般定格在她大腿内侧的皮肤上。
勾勒出某种医生从未预料到的异常。
“赵教授……”他的声音变了。
原本平静专业的语调突然变得紧张。
带着难以掩饰的惊讶,他的眼睛睁大,呼吸变得急促。
“这里,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他的手指指向那个位置,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
另一只手迅速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护士过来。
周医生抬起头,眼睛瞪得很大。
他的瞳孔因为震惊而扩张,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手电筒在他微微颤抖的手中摇晃。
护士也凑过来看。
她的动作迅速而专业,但脸上的表情从好奇迅速转变为震惊,手中的记录本差点掉落在地。
“天哪。这是……”她震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