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一言
首发 | 洞见青年·芳华青年
芳华青年:一个有独特视野、有感情有温度的青年朋友。说真相,传真情,品百态人生,看芳华青年。
关联阅读:为什么不建议你回乡下建房子!日本正式通缉铁头,他们能抓到吗?
美女通缉犯卿晨璟靓做错了什么?
董袭莹的医学奇迹,人类又一未解之谜
在此以前,雷军堪称国民偶像。
他集中了理工男所有的技能优势,又包罗了文科生灿烂星空的浪漫。
所以,当雷军成为“永远的神”在互联网熠熠生辉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叫他,雷神。
做手机的时候,他被称作雷布斯。做汽车的时候,又被叫做米时捷。这背后不是调侃,而是一种肯定,源于底层人民对于优秀企业家的崇拜和敬仰。
高光时刻,就连女性用品卫生巾,都在喊话雷军,进行跨界创业,垫付这半边天的世界。
可惜,一起都来的太过于突然,猝不及防的争议,让小米和雷军陷入巨大的争议洪流里。
尤其是进入到四五月份,对于小米而言,可以说是“流年不利”。
套用雷军的话说,过去一个月,是他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心情非常低落。
说实话,对于雷军而言,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他原本可以享受更自由潇洒的人生。但是优秀的人,往往会有更伟大的梦想。
显然,雷军的梦想不至于眼前,而是要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书写属于他自己的历史。
只不过,人类创造历史的进程中,不可能永远如愿。稍不留意,便会跌入万丈深渊。
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过去一段时间,确实是艰难的。甚至和企业高度捆绑的IP雷军本人,也开始遭到流量的反噬。
要知道,雷军一路走来充满传奇,但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从金山到小米,雷总经历过无数至暗时刻:盘古软件亏损2000万濒临破产、印度市场10亿库存危机、美国制裁黑名单、小米SU7事故后舆论危机......
但是,陷入汽车信任危机的雷军,正在一步步慢慢跌下神坛。
近期,小米汽车因旗下高端车型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虚标”及“性能参数软件阉割”等问题陷入舆论风暴,超过300名车主发起集体维权,要求退车并主张“退一赔三”。
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小米汽车的品控与营销问题,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技术落地与用户信任管理上的深层矛盾。
要知道,小米汽车一度成为市场的宠儿,就连起步早、实力雄厚的比亚迪,在口碑和热度方面都没办法和小米一决高下。
在很多人眼里,小米汽车可是和特斯拉一决高下的高端车,而那一句“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更是让无数年轻人激情澎湃。
只不过,随着三名大学生遇难事件,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或许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但一定是导火索。
三年高端探索、两年跨越成长,小米汽车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可是江湖急转直下,一切来得都太突然,以至于雷军发微博说,过去一个月,是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相比于三明女大学生事件引发的热议,最近小米SU7 Ultra车主联合发起的退车热潮,或许更棘手,甚至说可能成为小米汽车的一场信任危机。
起因是,这些车主花费了4.2万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不具备宣传的“高效导流”等功能,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官方表达有误,因此要求退车。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这些车主眼里,花费高达4万多元的价格,本来是要买一个性能配件,最后却发现它就是个装饰件!
这事儿搁谁都难受,况且是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小米车主,更难以理解。为爱发电的粉丝,同样会因为情感的冲动,而将小米推下神坛。
争议发生后,小米也承认了“货不对版”,5月7日做了公开致歉,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并且,小米承诺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可是消费者并不买单,因为无论是接下来等车的漫长周期还是价格高昂的选装件翻车,都等同于让消费者来为小米的行为买单。
无独有偶,小米汽车在5月1日推送的车机系统更新中,将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限制为900匹,车主需在官方赛道刷出指定圈速才能解锁全功率。这一“游戏副本”式操作被用户斥为“付费性能遭阉割”,引发强烈不满。
每一个小问题,拆开来看,都不是致命的,甚至在巅峰时期,对于小米而言,这些问题都不叫事儿,毕竟,没有谁家的产品能向消费者打包票。何况是跨界新玩家,小米的造车路才刚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
但是,当所有的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国民偶像,雷军在年轻人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对于米粉来说,雷军就是精神偶像,激励过一群有一群的人。
但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几十年里,有很多出神入化的人物,曾经登峰造极,不可一世,可是如今回头看看,还有牛逼的人物存在吗?
那都是历史云烟。
人类一直在创造历史,并且有的人一直在改写历史,但是,历史的运行规律从来都没有变过,从来都没有人能够一直荣耀下去。
和小米公司深度绑定的雷军,此时此刻,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有人说,小米汽车走在了U形的谷底,向前一步就是万丈光芒。2021年,小米官宣造车。2024年,小米SU7上市。2025年,小米遭遇一系列信任危机。
可是,造车和造手机完全不同,因为它承载的是生命。我们倒希望雷军能够延续辉煌,继续做出更好的产品来。
但是,互联网会给他更多的机会吗?
也许,当小米喊出要打造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Dream Car”的时候,就该想到了,道路的崎岖,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即使是跌下神坛,我们依然满怀期待,小米汽车能够静下心来去沉淀,细心打磨出一款真正的、能在历史长河里绽放出光芒的作品,而不是陷入网红的争议中。
无论是靠模仿成为“米时捷”的网红汽车,还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雷布斯,都不能成为经典,至少目前看来,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