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成都市持续深化“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
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成都市级五大专门协会联合23个区(市)县残联,在成都市残联、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指导下,以“牵手‘福’蓉·助愿成真”为主题发起残疾人微心愿公益行动。
截至5月15日
通过“云端征集+精准认领”模式
累计实现547个微心愿全覆盖
吸引100余家爱心企业
70余名爱心人士及志愿者参与
惠及视力、听力言语、肢体
智力及精神障碍全类别群体
以“小切口”托举起
残疾人群体的“大幸福”
全域联动
全城接力助愿成真
微心愿征集
4月7日,成都残联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您的微心愿,我们实现!成都市残疾人微心愿公益行动招募开启》,引起了各区(市)县残疾人朋友们的高度关注。为保障大家顺利完成表单填写,活动结合各类别残疾人特点设立了专门报名端口,尤其针对视力残疾人开发了无障碍版表单以便语音识别提交。同时开通微心愿报名咨询热线,方便残疾人朋友了解如何正确报名填写微心愿。
4月10日上午9点,线上报名正式开启,市盲人协会、市聋人协会、市肢残人协会、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五大报名专区的线上表单瞬间爆满,累计征集到残疾人有效微心愿诉求547个。
微心愿筛选
市残联依托“微心愿数据库”, 通过“全市统筹+区县特色”微心愿认领模式,组织志愿者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多种方式高效完成了547名残疾人信息核实与心愿确认工作。
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心愿提交、审核、认领全流程可追溯;建立“三不三优先”原则(即非合理需求不纳入、超预算需求不硬撑、重复性需求不叠加;独居残疾人优先、低保家庭优先、未成年残疾人优先),确保资源精准投放。
微心愿认领
在市残联、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指导下,各区(市)县残联暨五大专门协会精心部署、迅速行动,梳理辖区内残疾人微心愿清单,残联机关干部及亲友、妇联、医院、学校、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纷纷加入认领残疾人微心愿队伍,为实现微心愿助力。
微心愿认领流程公开透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受助残疾人签署《微心愿认领意向书》,赠送微心愿物资,受助残疾人户籍所在地残联为认领方颁发荣誉证书,确保残疾人微心愿快速高效达成。
本次残疾人微心愿分为医疗康复辅助、生活便利物资、学习文化用品、无障碍设备、文化娱乐用品五大类别。残疾人朋友提交的微心愿也丰富多彩,不仅有学龄前儿童家庭康复工具包、人工耳蜗纽扣电池、助听器耳模、便携式血糖仪、语音电子血压计等医疗康复辅助用品,还有小度智能音箱、乒乓球拍、天猫精灵智能屏等文化娱乐用品,打印机等学习用品以及部分生活用品,一些重度残疾人朋友还申请了文化旅游的服务需求。
精准滴灌
区(市)县创新实践
个人微心愿·我帮你实现
郫都区率先通过集中认领活动向20余名残疾人发放打印机、自行车、定位手表等微心愿爱心物资。成华区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建立公益伙伴名录等创新形式,吸引5家企事业单位加入助残联盟。武侯区创新推行“街道分单+一人一策”模式,将微心愿精准分解至11个街道形成特色服务,通过建立“24小时响应-72小时落地”机制和“基层创新转化”制度,实现个性化需求匹配度达100%、认领率100%的双效提升。龙泉驿区联动4家爱心企业和爱心志愿者,48份心愿清单实现企业认领率100%。因残疾人白天要工作,为方便残疾人就近就便实现微心愿,金堂县志愿者专门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残疾人家庭入户。
我帮你实现
集体微心愿·飞镖场上见
青羊区有10余名残疾人的微心愿是参加飞镖比赛,为了帮助残疾人朋友实现运动员梦想,青羊区联合飞镖协会创新开展残疾人飞镖比赛,不仅为残疾人朋友圆梦,还帮助残疾人实现了竞技潜能开发与社交融合双突破,助力残疾人自信重塑与社会参与。
专场微心愿·公益在身边
每个微小善举都将汇聚成希望之光,照亮特殊群体的人生之路。四川大学MBA(研修)校友会、成都“蓉耀”助残志愿者联盟以爱为炬,20名爱心人士结对20名残疾人朋友,认领微心愿清单,利用周末时间,上门入户帮助残疾人兑现微心愿,用行动诠释大爱精神。
助残日直击·民生新答卷
5月16日,在“智AI成都·蓉光闪耀”成都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会场洛带古镇,四川冰蓝咨询、北京宜生无忧等企业为10名残疾人精准兑现微心愿:视力障碍者获赠索爱K歌套装,用声波传递艺术表达;肢体残疾人凭羽毛球拍重启运动热情;智力障碍青年借助感官绘画工具打开认知新视界;电热毯、四件套等生活物资温暖特殊家庭。
10个案例辐射全市547项需求,“精准对接、全链保障、长效服务”的助残新范式和“部门统筹、企业赋能、全民参与”可持续助残生态生动展现,为残疾人社会融入与共同富裕注入满满的民生温度。
心愿实现
很高兴我的心愿被你看见
当善意泛起涟漪,我的世界便有了回响。
盲人曹先生在助残志愿者陪同下走进都江堰景区,当听到志愿者口述鱼嘴分水堤的治水智慧时,他触摸浪花声音颤抖:“这水流声让我想起家乡小河,原来失明后还能‘看’到山河壮阔。”
听障人士李女士轻抚新收到的打印机,用手语比划:“以前去打印店要反复写字沟通,现在孩子的学习资料随时能打印,作业再也不迟交了!”
重度肢体残疾人王女士拿到苏泊尔智能电饭锅时,开心地对志愿者说:“我52岁了,有多少岁爸妈就照顾了多少年,太辛苦了。我的微心愿就是想给妈妈换个新的电饭煲,让她开心”。
智力障碍少年阳阳借助感官绘画工具完成首幅作品,辅导老师惊叹:“色彩表达竟比语言更鲜活。”
自闭症儿童小雨紧握志愿者赠送的天猫精灵智能屏,用断续语句表达:“它…会唱歌…陪我说话…不孤单了”。
精神障碍者小张紧抱天猫精灵智能屏,断断续续却坚定地说出:“想听《明天会更好》……”
每个被点亮的心愿
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
特有的温情与包容
每个心愿,都值得被尊重
因为爱和希望,可以改变人生
多元参与
社会协同的成都解法
在这场全城接力的暖心行动中,微心愿已超越物质帮扶层面,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成都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以‘小切口’推动‘大融合’,未来将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赋能’三位一体模式,让残疾人共享公园城市幸福成果”。
这座连续16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蓉城,正用制度创新打破助残边界,以科技温度消弭能力鸿沟,让“残疾人友好型城市”从愿景照进现实,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方案。
来源:成都残联
编辑:龙泉驿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