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公布六代机作战半径将超1000海里,远超F-22的590海里,隐形能力达到“隐形++”。其实,这就是一场参数狂欢,特朗普赢学又一经典样本。
其本质是一场政治符号与资本市场的合谋,折射出了美国军工复合体在霸权动摇期的“虚空画饼”困境。恰如古罗马凯旋式彩车上的黄金铠甲,越是炫目,越是反衬出帝国肌体的腐朽。
其实,F-47从被公布开始,就注定了是个献礼式形象工程。其编号F-47刻意强化了特朗普作为第47任总统的个人印记,打破了美军战机序列命名规律。这种命名策略与“特朗普大厦”如出一辙,本质上都是将国家战略工程私有化为个人政治资产。
5月13日,美国空军参谋长奥尔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张信息图,披露了F-47战斗机和为其配备的无人驾驶“协作战斗机”的最新细节。两款协作战斗机YFQ-42A和YFQ-44A的作战半径将超过700海里,已于上周开始静态试验。
据奥尔文透露,F-47的飞行速度预计将超过2马赫,也就是超两倍音速。美国空军计划采购超过185架,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取代F-22。美国空军将为这些F-47战斗机配备1000多架协作战斗机。
其实,这些所谓参数都是基于尚不存在或正在实验的未来技术,充满着各种需要自由女神保佑的变数。其中,超2倍音速和超1000海里作战半径,都是基于自适应可变循环发动机(AETP)成功而设计的。
问题是AETP仍然处于实验阶段,远未达标。如果AETP没法取得成功,F-47被迫采用猛禽F-22所用的F119发动机的话,那速度就会降低 纸1.7马赫左右,作战半径就会缩短至大约800公里。
其实,这个所谓超1000海里的作战半径也未明确具体使用情况,模棱两可。如果需要挂载3-4个副油箱才能达到的话,那就会与隐身需求自相矛盾,就像穿着夜行服,却举着荧光棒去做贼。
从隐身来看,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为0.0001-0.001平方米,F-35为0.001-0.01平方米。F-47如果要低至0.0001平方米,那就意味着其隐身涂层厚度将远超F-35的20毫米。
虽然可以增强隐身效果,但肯定会大幅增加重量和维护成本,实战中则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更容易因侵蚀而失效。其实,这是个哲学问题,过犹不及,就像刀磨得越锋利就越容易卷刃。
现代战机既是技术巅峰的集合体,又是系统性风险的放大器。设计越精密,对材料工艺、环境适应性和维护体系的依赖性就越强,设计冗余量越小,容错率就越低,形成了“技术优势与脆弱性共生”的典型特征,“精密化”与“鲁棒性”难以兼得。
从已公开资料来看,我国量子雷达精度已达到0.001平方米,F-35早已无所遁形。按照我们公布一代,保密一代和研发一代的风格来看,精度达到0.0001平米的量子雷达可能早就被研制出来了,毕竟这玩意的技术路径是明确的。
目前,美国政府和军工特别纠结,因为歼-36和歼-50就像卡在他们喉咙里面的钢刺。它俩时不时跑出来溜达一下,我估计美国研发机构都被它俩整魔怔了。
万一它俩真是六代机,按照美国对于代差式领先的执着,那就意味着美国必须拿出七代机。问题是美国连六代机都处于PPT二次元阶段,怎么可能在短期内造出连跨两代的战斗机?
我们则没有那么多美式虚妄,自适应可变循环技术赶不上进度,我们就老实采用FWS-15。两发不够就三发,只要能把弹长6米的霹雳-17装进去,可在500公里外发射导弹,即便损失一点隐身效能也值得,毕竟我们又不跑别人家去踹门。
另外,美国抛弃洛马而选择波音研制F-47,鉴于波音触目惊心的品控质量,这事原本就充满着黑色幽默。其实,波音仅制造过四代战机,且有20年未独立研发新战机了,现在直接跃进至研制六代机,亲!谁敢信啊?
另外,F-47所需稀土80%依赖中国进口,而美国本土提炼能力仅占全球3%。且不说钐(Sm)、钆(Gd)、铽(Tb)、镝(Dy)、镥(Lu)、钪(Sc)、钇(Y)等7种4月4日实施管制的稀有元素,仅镓元素就能让美国雷达睁眼瞎,就像眼睛缺维生素就会两眼一抹黑。
其实,从美国高调宣布F-47指标参数来看,美国对六代机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更高、更快、更强”的机械思维,仍在追求单件武器的代差式领先,忽视了战争形态早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当中国用“歼-20量产+无人机蜂群+反介入体系”的组合拳瓦解代差神话时,美国却困在“PPT军备竞赛”的路径依赖之中,仍然沉迷于“3亿美元豪华单机”的孤狼战术,但历史早已写下死亡判决书:
仅靠参数堆砌所维系的霸权泡沫,哪怕是参数之王,也终究逃不过文明抛物线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