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年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举行,26个方阵近3600人组成的巡游队伍沿中华路和遵义路展演,向外展示贵州多元和谐的民族风情、团结奋进的时代风貌,传递多彩贵州、爽爽贵阳文旅的独特魅力。

唱响民族团结歌

从暖场节目全场共唱《我和我的祖国》,到民族团结方阵56个民族的巡游表演者心手相牵、坚定向前,再到民俗文化方阵用舞狮、舞龙、舞鱼传递美好期望……巡游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铺展开一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贵州画卷。



“以民族团结方阵‘打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内涵。”民族团结方阵领队袁蓓介绍,该方阵由身着各民族服装的56名男青年、56名女青年、56名少年儿童组成,这是各民族群体的生动缩影,寓意各民族同胞在祖国的怀抱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体现出一个个“小家庭”在祖国“大家园”的守护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在随后的奋斗之光方阵中,100个不同行业代表同框,彰显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贡献、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生机与活力。

“咱们中国的传统民俗真好看,一招一式霸气十足!”民俗文化方阵在行进和表演过程中“吸睛十足”,“狮引龙行、鱼随其后”的精彩表演,引得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拍视频记录。

据民俗文化方阵领队赵娟介绍,方阵造型由18头狮、5条龙、36条鱼组成。其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祥瑞与生命力;狮作为瑞兽,可驱邪护安;鱼寓意“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丰饶。方阵希望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守护文化根脉、凝聚民族情感,通过鲜活的民俗表演形式传递出各族人民对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

展现文旅新范式

“迎面走来的是我们的‘小老费’和它的伙伴们,这个憨态可掬的气模,正是黔灵山公园的‘顶流明星’豚尾猴——‘小老费’。”上午9点52分,主持人的话音未落,“小老费”的气模形象一登场就引来观众阵阵欢呼。



去年,一段“小老费”对着镜头噘嘴、眯眼、抬眉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这只豚尾猴凭借各种搞怪表情包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此次亮相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的造型,正是“小老费”的标志性动作——手指眉头。

据介绍,“小老费”手指眉头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暖心的故事:此前,“小老费”额头意外受伤时,工作人员为它贴上创可贴,此后每看到游客,它便以食指轻点眉头示意伤处,仿佛在告诉人们“有人给我止痛”。

作为“小老费”的伙伴,该巡游方阵的所有演员全部以人偶形象出现,140名表演者以黔灵山公园的狮子、熊猫等动物形象出场,扮演一群快乐的“小动物”。

和“小老费”一起出场的,还有今年凭借《哪吒2》火遍全国的“越界影城”,演职人员将手中的卷轴拼凑出越界影城电影票根。在越界影城火爆全网时,“小老费”雕塑形象也亮相越界影城,“支援”贵阳的“宠粉”行动。

紧接着“小老费”登场的是“爽爽贵阳 爱乐之城”巡游方阵,150名青年演员先后在喷水池、大十字、邮电大楼、筑城广场等地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在贵州等你》等歌曲。贵阳演艺行业协会秘书长、“爽爽贵阳 爱乐之城”方阵负责人陈应斌说:“贵阳路边音乐会已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一扇窗口,我们希望把贵阳路边音乐会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达到主客共享的目的,展现好爽爽贵阳、多彩贵州的魅力和热情。”

衣袂飘飘的汉服姑娘、艳丽可爱的襦裙少女、威严庄重的甲胄青年……在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现场,华服文化方阵百名身着不同朝代服饰的青年男女,行进在贵阳现代都市街头,开启了一场时空交错的奇遇。

队伍中齐聚秦汉晋唐宋明等朝代的服饰,有汉家的曲裾深衣,衣袂飘飘、端庄典雅;有唐制的襦裙,艳丽奔放、婀娜多姿,搭配上精美披帛,恰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轻盈灵动;有宋制的褙子,搭配长裙相得益彰,散发清新气质,尽显温婉含蓄之美;有明制的袄裙和凤冠霞帔,尽显高贵端庄风范……

“为了今天的巡游,我们方阵的队员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化妆、做造型,希望给大家展示中华服饰之美,彰显文化自信。”华服文化方阵领队屠黄云说。

华服文化方阵队员张成玉是一名公司职工,她说:“第一次参加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能参与宣传中华服饰文化、宣传贵州文化,感觉特别开心。”贵州师范学院大四的张同学从初中开始接触华服,是一名资深的华服爱好者,她说,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华服爱好者共同参加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向世界展示中华服饰文化,感觉特别快乐、幸福。

紧随华服文化方阵而来的是“黄小西吃晚饭”方阵。在“黄小西”人偶带领下,300余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青年,组成6个小组,手举精心制作的拼图方牌,在巧妙的走位编排下不断变换队列,拼成6幅展示贵州黄果树、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万峰林、梵净山特色景区的照片。

同时,300余名参与者还通过翻牌的方式,组合成“黄小西吃晚饭”巨幅画卷,并齐声高喊“黄小西吃晚饭,六景拼出贵州范”的口号,展现出贵州文旅新品牌的独特风采。

在行走的非遗方阵花车上,不仅有养眼的中国先生和亚洲小姐,还能看到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演员,以及精彩的少数民族舞蹈。“我们方阵不仅有“村T”团队的加入,还有一支花溪苗族非遗队伍,现场会带来民族舞蹈和芦笙表演。”该方阵导演杨琦说,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欢迎各地游客来到贵州做客。



当快乐奔跑方阵的小朋友滑着轮滑、滑板出现,顿时为现场带来了更多阳光与朝气。随后,来自趁早跑团和爱尚跑团的成员奔跑加入,让现场变得动感有活力。而“筝筝日上”方阵则通过五颜六色的风筝和现场舞蹈,为观众献上精彩表演。

快乐奔跑和“筝筝日上”两个方阵的执行导演孙盈介绍,快乐奔跑方阵由滑板、轮滑及马拉松跑团组成,总共有148人,年龄最小的仅7岁,最大的近70岁,方阵的运动元素很多元,希望通过这个方阵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倡导广大市民加入到“贵马”的队伍中,一起运动、快乐奔跑、健康生活。

吹起多彩贵州风

此次民族团结大巡游,贵州各市州的方阵也悉数登场,让“石榴籽精神”跃动街头。

安顺方阵中,在40名地戏演员带领下,20名屯堡嬢嬢和40名苗族、布依族同胞依次走上贵阳闹市,高声邀请市民游客:“走进21℃的城市,把‘安’‘顺’带回家。”

行进到喷水池、大十字、邮电大楼等区域,头戴“脸子”(地戏面具)、身背旗帜、手拿刀枪剑戟的地戏演员开始《地戏神韵》的表演。他们变换队形,步若游龙,互相打斗,演绎600年前屯堡人保家卫国的情景。屯堡嬢嬢和苗族、布依族同胞则欢快起舞,展现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盛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地戏表演团队呈现出“老中青三代同台”的场景,年纪最小的演员14岁,最大的71岁。“我是第一次参加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能代表安顺来宣传我们的屯堡文化和地戏,感觉特别骄傲和兴奋。”安顺方阵14岁的地戏演员姜紫豪说。

别具一格的布依族月琴舞蹈表演、柔美与活力兼具的苗族甩帕舞……来自黔西南方阵的100余名布依族、苗族、彝族同胞,身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大踏步向前行进,交织出黔西南州布依族文化的激昂旋律。

铜仁方阵创意满满。土家铜铃舞、思南花灯、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杆……四大非遗板块一出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表演者通过舞蹈、器乐等方式,展现出土家族儿女勤劳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铜仁当地的文化底蕴。

毕节方阵中,身着民族盛装的彝族同胞带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表演,苗族姑娘小伙们则头戴精美银冠银饰,带来芦笙表演,展示多民族风情,引来街边围观市民游客的阵阵欢呼。

黔南方阵以迷你版中国天眼及航天员的造型打头,130名布依族、苗族、水族等民族的演员以非遗舞蹈展现黔南独特的文化魅力。演出现场,布依族演员手持花棍,以惠水《花棍舞》再现丰收喜悦;苗族演员以芦笙伴奏,踏出庄重的《踩堂舞》,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祈福。水王和王后乘坐具有水族特色装饰的马车,带领铜鼓水书马车、水旗、水族马尾绣、三都村马向观众徐徐走来。

黔东南方阵民族风情浓郁,演员身着鲜艳的雷山苗族长裙盛装,特色非遗道具“木鼓”紧随其后,演员手持2米多高的雷山芦笙,吹奏远古的声乐。一曲《高山流水》表达苗家人对全国各地游客的欢迎。来自黎平县盖宝侗寨的村民带来《侗族琵琶歌》,村民吴东云介绍:“很荣幸参加巡游,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我们寨子里的人,大家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开心。”

遵义方阵由省级非遗“狮溪高腔大山歌”“黔北矮人舞”及桐梓苗族“花帕舞”组成,大家身着黔北矮人舞服饰、汉族劳作服、桐梓苗族刺绣服等特色盛装服饰,展演融合歌舞《桐梓村晚·咿嗬儿咿》,展现出黔北大地遵义人家热情好客、乐观豁达、团结和睦的生活态度。

记者 许发顺 黄菊 梁婧 冉婷林 黎荣 易颖 舒锐 吴宇/文 许发顺/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